政治课教学巧用“法”例举
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不断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近年来,笔者比照我国法律的一些规定,将法“变通”后用于政治课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实践证明,这些做法有利于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合作,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就略举几例,与读者共享。
? 1?留给改错机会,对犯错学生的处罚“缓期一年执行”
中学生自制力差,课堂上出现些打瞌睡、看小说、做小动作等违纪现象是常有的事儿。对犯错学生不能不批评教育,但教育方式不同,所收到的效果也不相同。记得在一堂政治课上,我发现一名学生在偷看小说。这名学生叫杨小云,是班里有名的“差生”,不仅学习成绩差,还不遵守纪律,经常迟到、旷课,课堂上也不注意听讲,小动作多。对杨小云,其他任课教师都听之任之,认为她已“不可救药”了,但我不这样认为。我几次想找她谈话,却没有遇到合适机会。今天她又一次违纪了,我必须抓住这个机会。于是我走到杨小云身旁,示意她把小说交给我。我用严厉的目光扫了她一眼,低声说:“下课后到我办公室来。”扭头再看看其他学生,他们还在一个劲地读书,除了同桌外,没有更多的学生注意到这一情况,我心里暗暗高兴。下课后,小云跟着我来到办公室。我先把上课看课外书的危害跟她讲了一遍,然后说:“鉴于你多次违犯课堂纪律,所以我对你不能再‘客气’了。今天对你的处理意见是:一、没收课外书;二、写一份不少于500字的悔过书,在班里作公开检查;三、把家长请到学校。”听了我的话,小云的眼泪“哗”地一下涌了出来,她哭哭啼啼地说:“老师,我知道……知道我错了,只求你……求你……”我铁青着脸,一字一顿地说:“不行,绝对不行,你犯错后总说要改正,可每次都让老师失望。”见没有回旋余地,小云哭得更厉害了。我看目的已经达到,得见好就收。“这样吧,我国刑罚有一种执行方法叫‘缓期执行’,今天我套用这种方法,对你也来一次‘缓期一年执行’,你说咋样?”话音刚落,小云便抬起头,双眼放出亮光。我又强调说:“在这一年中,你表现好了,咱们既往不咎;如果表现不好,老账新账一起算。你说行不行?”小云立即回答说:“行,中。”后来,小云果然信守诺言,课堂上再没违过纪。几个月后的期终考试,小云的政治成绩有了明显进步。我又把她叫到办公室,提醒她说:“你政治是进步了,可别的学科还没进步,甚至在倒退。你必须全面发展,不然……”几个月过去,小云的各科都有了长进,班级名次也由倒数几名进到第27名。到了满一年的这天,小云兴冲冲地来到我的办公室,撒娇地说:“怎么样,老师,还处罚我吗?”我忍不住心中的喜悦,“噗哧”一声笑了,小云明白了我的良苦用心,跟着也笑了……当然,这种教育方法不能让学生看出破绽,还应当看准对象。它适用于那些自尊心强、自制力差、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学生。在“缓刑”期间,教师还要注意观察,经常“敲边鼓”,不能撒手不管。
2?面对双双“不满”的眼睛,提醒学生注意“诉讼期限”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不是逼得紧,他们对老师布置的任务往往一拖再拖。就说评讲试卷吧,你不厌其烦地把正确答案讲了又讲,可让他们做份“百分卷”,他们常常要拖上几天。直到你板着脸亲自到教室督导后,他们才懒洋洋地将纠正好的试卷交上,仓促间还不排除有学生“克隆”了别人的答案。面对这种状况,教师必须想办法改变。记得去年年底考试,初三政治实行的是开卷考试。初次接触到这种考试形式,学生“抄”劲十足,每道问答题都答得很多,连个空隙也没有。但由于缺乏经验,加上没有认真审题,很多答案都不符合题意,得分率自然很低。可学生们不明白这些,所以,当卷子发下去后,他们马上吵嚷开了,有的还怒气冲冲,看样子对老师的评卷工作极为不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按原计划对卷子进行评讲,学生很难静心去听,说不定还会有人向你发难,使课堂局势难以控制。怎么办呢?经过短暂的思索后,我对学生说:“看得出同学们对老师的评卷工作很不满,这一点老师能够理解,也体谅同学们。但老师想奉劝同学们一句话,那就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老师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如果老师有错的话,也请大家体谅。”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安静了下来。我又接着说:“这一节原打算评讲卷子,可现在我改变了注意。这样吧,既然同学们对老师的评卷工作有意见,那就把老师改错的地方写下来,把你认为该得分而没得分的地方写下来,形成书面材料,上交给老师。如果理由充足,老师保证给你们订正。”看到学生的兴致高了起来,我又将了他们一军:“大家知道,我国法律讲究诉讼时效,比如一般民事诉讼期限为2年,特殊民事诉讼的诉讼期限为1年。今天咱们也要讲究个‘诉讼’期限,你们说,咱们的‘诉讼’期限为——”我故意拉长声音让学生回答,结果,有的学生答“3天”,有的学生答“1天”。我说:“都不行,是45分钟。”这下可把学生急坏了,只见他们个个眉头紧蹙,那专注劲就别提啦。下课后,我把他们的“诉讼状”收走,并一一予以评判……这节课的效果特别好。既给学生“申诉”的权利,使学生克服了浮躁心理,能耐下心来认真分析试卷,又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效率明显提高。虽然对多数学生的“上诉”我都维持了“原判”,但通过书面点拨,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心悦诚服地接受了老师的指导,分析问题的能力随之大大提高。
3?思维受阻,允许学生求助于“法律顾问”
课堂提问是学生思维的向导和路标,也是教师传授知识、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良好的课堂提问,可使课堂教学机制正常运转,从而产生优质高效。然而,课堂提问有时也会带来负面效应,不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据笔者观察,当老师提问时,许多学生特别是中等以下的学生,由于担心老师所提的问题自己回答不出来,因此总怕被老师提问,导致整节课都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中,这势必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他们拓展思维和理解知识。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学中改变了以往“一问一答”的提问方式,允许思维受阻的学生向周围的学生求助。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效果不错。比如,我在教初二法律常识课时,就把班里十几名学法积极分子命名为“法律顾问”,当学生有什么疑问时,可随时找他们咨询;当哪位同学回答不了老师的提问时,也可以求助于他们。这一招儿真灵,不少学生为了能当上“法律顾问”,刻苦钻研课本,甚至课外还找一些法律书籍翻阅。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因为有台阶可下,也不再害怕提问,从而以良好的心态参与到教学中。即使在回答问题时,也不再为“答”而顾虑重重,往往能缓解应答的紧张心理,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记得在讲“财产继承”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张老太太早年丧夫,儿子又先于她身亡。女儿出嫁后很少来照顾她,她长期和儿媳、孙子生活在一起,婆媳关系融洽。老太太生前没留遗嘱,死后留下五间平房和3万元存款。问:谁有权继承张老太太的遗产?这道题有一定难度,既考查了书本知识,又适当向书本外延伸。问题提出后,学生很快陷入了深思。经过短暂的考虑后,要求发言的学生非常多。因为有“法律顾问”可以求助,基础较差的学生也纷纷举起了手。通过提问,使学生弄懂了“代位继承”以及“儿媳对公婆的遗产在特殊情况下也有继承权”等法律知识,对法定继承有了较全面的认识。这节课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
4?书写“答辩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我国民事诉讼的第一个阶段是:原告起诉,法院受理,被告答辩。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法院决定立案后,应当在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由被告进行答辩。在讲授这一内容时,我发现许多学生对答辩状很感兴趣,因为答辩状要对起诉状中的一些与事实不符或缺乏法律依据的内容进行反驳,只有“驳”得淋漓尽致,才有可能打赢官司。从中我得到启示,何不将此用到教学中呢?于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有意摆出一种或几种错误观点,让学生写“答辩状”。“答辩状”既要指出错误观点错在何处,还要拿出充足的理论和事实依据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以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发散思维的能力。“答辩状”不同于一般的辨析题,它除了对观点进行辨别分析外,强调的是以某个问题为中心,沿着不同方向,注意各个角度,进行辐射性的思维。例如,针对“时代不同了,艰苦奋斗过时了”这一错误观点,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①从国家的角度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②从青年的角度说,艰苦奋斗精神是当代青年健康成长必备的素质;③从历史的角度说,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这种美德和传统不能丢;④从现实的角度说,有些人生活水平提高了,却滋生享乐主义思想,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严重,致使少数家庭出现“富而返贫”现象;⑤从未来的角度说,我们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经受住时代的考验,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等等。这样思考问题就使思维纵横发散,锻炼了学生的联想能力。联想能力提高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就会从“是什么?为什么?”的老框框中解脱出来,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寻求答案。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无论遇到开放性试题还是政治小论文,就不会望“题”兴叹、束手无策了。
5?“弱势群体”受到师生的特殊保护
在我国,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对象有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为此,我国制定了《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残疾人保障法》等专门法律,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在讲完初二政治这一内容后,我有意启发学生:我国法律保护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那么,在我们中间,是不是也有一些同学需要大家予以特殊 《政治课教学巧用“法”例举》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4924.html
? 1?留给改错机会,对犯错学生的处罚“缓期一年执行”
中学生自制力差,课堂上出现些打瞌睡、看小说、做小动作等违纪现象是常有的事儿。对犯错学生不能不批评教育,但教育方式不同,所收到的效果也不相同。记得在一堂政治课上,我发现一名学生在偷看小说。这名学生叫杨小云,是班里有名的“差生”,不仅学习成绩差,还不遵守纪律,经常迟到、旷课,课堂上也不注意听讲,小动作多。对杨小云,其他任课教师都听之任之,认为她已“不可救药”了,但我不这样认为。我几次想找她谈话,却没有遇到合适机会。今天她又一次违纪了,我必须抓住这个机会。于是我走到杨小云身旁,示意她把小说交给我。我用严厉的目光扫了她一眼,低声说:“下课后到我办公室来。”扭头再看看其他学生,他们还在一个劲地读书,除了同桌外,没有更多的学生注意到这一情况,我心里暗暗高兴。下课后,小云跟着我来到办公室。我先把上课看课外书的危害跟她讲了一遍,然后说:“鉴于你多次违犯课堂纪律,所以我对你不能再‘客气’了。今天对你的处理意见是:一、没收课外书;二、写一份不少于500字的悔过书,在班里作公开检查;三、把家长请到学校。”听了我的话,小云的眼泪“哗”地一下涌了出来,她哭哭啼啼地说:“老师,我知道……知道我错了,只求你……求你……”我铁青着脸,一字一顿地说:“不行,绝对不行,你犯错后总说要改正,可每次都让老师失望。”见没有回旋余地,小云哭得更厉害了。我看目的已经达到,得见好就收。“这样吧,我国刑罚有一种执行方法叫‘缓期执行’,今天我套用这种方法,对你也来一次‘缓期一年执行’,你说咋样?”话音刚落,小云便抬起头,双眼放出亮光。我又强调说:“在这一年中,你表现好了,咱们既往不咎;如果表现不好,老账新账一起算。你说行不行?”小云立即回答说:“行,中。”后来,小云果然信守诺言,课堂上再没违过纪。几个月后的期终考试,小云的政治成绩有了明显进步。我又把她叫到办公室,提醒她说:“你政治是进步了,可别的学科还没进步,甚至在倒退。你必须全面发展,不然……”几个月过去,小云的各科都有了长进,班级名次也由倒数几名进到第27名。到了满一年的这天,小云兴冲冲地来到我的办公室,撒娇地说:“怎么样,老师,还处罚我吗?”我忍不住心中的喜悦,“噗哧”一声笑了,小云明白了我的良苦用心,跟着也笑了……当然,这种教育方法不能让学生看出破绽,还应当看准对象。它适用于那些自尊心强、自制力差、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学生。在“缓刑”期间,教师还要注意观察,经常“敲边鼓”,不能撒手不管。
2?面对双双“不满”的眼睛,提醒学生注意“诉讼期限”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不是逼得紧,他们对老师布置的任务往往一拖再拖。就说评讲试卷吧,你不厌其烦地把正确答案讲了又讲,可让他们做份“百分卷”,他们常常要拖上几天。直到你板着脸亲自到教室督导后,他们才懒洋洋地将纠正好的试卷交上,仓促间还不排除有学生“克隆”了别人的答案。面对这种状况,教师必须想办法改变。记得去年年底考试,初三政治实行的是开卷考试。初次接触到这种考试形式,学生“抄”劲十足,每道问答题都答得很多,连个空隙也没有。但由于缺乏经验,加上没有认真审题,很多答案都不符合题意,得分率自然很低。可学生们不明白这些,所以,当卷子发下去后,他们马上吵嚷开了,有的还怒气冲冲,看样子对老师的评卷工作极为不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按原计划对卷子进行评讲,学生很难静心去听,说不定还会有人向你发难,使课堂局势难以控制。怎么办呢?经过短暂的思索后,我对学生说:“看得出同学们对老师的评卷工作很不满,这一点老师能够理解,也体谅同学们。但老师想奉劝同学们一句话,那就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老师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如果老师有错的话,也请大家体谅。”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安静了下来。我又接着说:“这一节原打算评讲卷子,可现在我改变了注意。这样吧,既然同学们对老师的评卷工作有意见,那就把老师改错的地方写下来,把你认为该得分而没得分的地方写下来,形成书面材料,上交给老师。如果理由充足,老师保证给你们订正。”看到学生的兴致高了起来,我又将了他们一军:“大家知道,我国法律讲究诉讼时效,比如一般民事诉讼期限为2年,特殊民事诉讼的诉讼期限为1年。今天咱们也要讲究个‘诉讼’期限,你们说,咱们的‘诉讼’期限为——”我故意拉长声音让学生回答,结果,有的学生答“3天”,有的学生答“1天”。我说:“都不行,是45分钟。”这下可把学生急坏了,只见他们个个眉头紧蹙,那专注劲就别提啦。下课后,我把他们的“诉讼状”收走,并一一予以评判……这节课的效果特别好。既给学生“申诉”的权利,使学生克服了浮躁心理,能耐下心来认真分析试卷,又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效率明显提高。虽然对多数学生的“上诉”我都维持了“原判”,但通过书面点拨,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心悦诚服地接受了老师的指导,分析问题的能力随之大大提高。
3?思维受阻,允许学生求助于“法律顾问”
课堂提问是学生思维的向导和路标,也是教师传授知识、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良好的课堂提问,可使课堂教学机制正常运转,从而产生优质高效。然而,课堂提问有时也会带来负面效应,不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据笔者观察,当老师提问时,许多学生特别是中等以下的学生,由于担心老师所提的问题自己回答不出来,因此总怕被老师提问,导致整节课都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中,这势必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他们拓展思维和理解知识。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学中改变了以往“一问一答”的提问方式,允许思维受阻的学生向周围的学生求助。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效果不错。比如,我在教初二法律常识课时,就把班里十几名学法积极分子命名为“法律顾问”,当学生有什么疑问时,可随时找他们咨询;当哪位同学回答不了老师的提问时,也可以求助于他们。这一招儿真灵,不少学生为了能当上“法律顾问”,刻苦钻研课本,甚至课外还找一些法律书籍翻阅。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因为有台阶可下,也不再害怕提问,从而以良好的心态参与到教学中。即使在回答问题时,也不再为“答”而顾虑重重,往往能缓解应答的紧张心理,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记得在讲“财产继承”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张老太太早年丧夫,儿子又先于她身亡。女儿出嫁后很少来照顾她,她长期和儿媳、孙子生活在一起,婆媳关系融洽。老太太生前没留遗嘱,死后留下五间平房和3万元存款。问:谁有权继承张老太太的遗产?这道题有一定难度,既考查了书本知识,又适当向书本外延伸。问题提出后,学生很快陷入了深思。经过短暂的考虑后,要求发言的学生非常多。因为有“法律顾问”可以求助,基础较差的学生也纷纷举起了手。通过提问,使学生弄懂了“代位继承”以及“儿媳对公婆的遗产在特殊情况下也有继承权”等法律知识,对法定继承有了较全面的认识。这节课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
4?书写“答辩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我国民事诉讼的第一个阶段是:原告起诉,法院受理,被告答辩。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法院决定立案后,应当在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由被告进行答辩。在讲授这一内容时,我发现许多学生对答辩状很感兴趣,因为答辩状要对起诉状中的一些与事实不符或缺乏法律依据的内容进行反驳,只有“驳”得淋漓尽致,才有可能打赢官司。从中我得到启示,何不将此用到教学中呢?于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有意摆出一种或几种错误观点,让学生写“答辩状”。“答辩状”既要指出错误观点错在何处,还要拿出充足的理论和事实依据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以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发散思维的能力。“答辩状”不同于一般的辨析题,它除了对观点进行辨别分析外,强调的是以某个问题为中心,沿着不同方向,注意各个角度,进行辐射性的思维。例如,针对“时代不同了,艰苦奋斗过时了”这一错误观点,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①从国家的角度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②从青年的角度说,艰苦奋斗精神是当代青年健康成长必备的素质;③从历史的角度说,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这种美德和传统不能丢;④从现实的角度说,有些人生活水平提高了,却滋生享乐主义思想,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严重,致使少数家庭出现“富而返贫”现象;⑤从未来的角度说,我们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经受住时代的考验,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等等。这样思考问题就使思维纵横发散,锻炼了学生的联想能力。联想能力提高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就会从“是什么?为什么?”的老框框中解脱出来,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寻求答案。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无论遇到开放性试题还是政治小论文,就不会望“题”兴叹、束手无策了。
5?“弱势群体”受到师生的特殊保护
在我国,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对象有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为此,我国制定了《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残疾人保障法》等专门法律,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在讲完初二政治这一内容后,我有意启发学生:我国法律保护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那么,在我们中间,是不是也有一些同学需要大家予以特殊 《政治课教学巧用“法”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