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小论文 重视创新:让科学回归自然
科学教育小论文 重视创新:让科学回归自然
作者/ 曾宪方
生命科学是小学科学的重要部分,生命科学的学习不能脱离实践,不能脱离大自然。
《儿童心理学》指出:儿童心灵与自然界和谐,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未来幸福的条件。现在的科学教育,很多都是闭门造车,课堂上教师海阔天空,隔着窗户看蓝天,拿个花盆就能讲森林。科学不仅是实验、操作、拓展些知识面,为以后学习理科打基础,科学还要让学生去亲自体会生命的价值,体会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让纯净的自然来陶冶孩子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森林里有勃勃生机,我们要让他们感受生命的可贵,不但要珍惜自己的生命,还要尊重其他的人、其他的生物的生命。海洋里有博大情怀,让他们学会宽容,去宽容别人,同时也适时宽容自己。在当前物质生活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中,都市化程度越来越高,孩子大多居住在高层楼上,被封闭在单元房中,接触的都是电视、游戏机、电脑。我们也清楚地知道,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因此,我们应多给孩子创造回归自然的机会。
现在的多媒体教学,为教学带来了很多方便,把以前只能空洞地说,变为能够声情并茂地展现出来,这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教育的进步。然而多媒体的大量使用,影响了部分科学教学的进行。课堂实验操作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仪器、标本、实物、实验对学生是真实的,只有通过实践操作,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记得听了一节公开课,讲《播撒希望的种子》,在讲到种子的结构时,大屏幕给出了种子的结构,图像清晰,标注准确,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种子的结构。到种子各结构发育成什么的时候,就像放电影一样,把种子3~24天的生长演变放了出来,学生看得津津有味,但只是完成了知识目标,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却都没有。《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是一门探究学科,需要以实验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世界的认识能力。很好的一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去探究生命奥秘的一节课,就这么让多媒体毁了。科学不能让别人的手代替学生的手,不能让他人的操作代替学生的操作。
一些生命科学部分,很多需要去大自然感受的地方,有的教师只是简单的让学生去网络下载一些资料,听听看看就结束了,可看听并不能代替身临其境的感受。能听到风声却感受不到它轻拂脸面,能看到绵绵细雨却感受不到它的润滑。大自然是不可替代的。生命的世界要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去认识不同种类、不同环境的生物,对生物的多样性有个全面的认识,深入探究生命活动的意义。
有条件的小学应该在校园规划出一小部分做生态园,来配合科学教学,但由于安全问题,教师不可能随意把学生带出去,就是能带出去也不方便,不利于平时的教学。而有了生态园,教师就可以根据课堂需求来种一些植物甚至可以养一些动物,让小小的生态园成为大自然的缩影,让无法去接触大自然的课堂,能在这里得到小小的满足。在一些植物种植和动物的养殖上,教师都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使他们亲历生命繁衍的过程,培养他们的一些技能。生态园不仅用于教学或开展第二课堂,而且还能丰富校园文化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所以,我们要让学生了解自然,从小就培养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做自然的朋友而不是主人。我们要让学生多接触自然,培养他们与自然的感情,让他们知道保护自然的重要性。同时,我们要让学生对家乡环境多调查、多了解,看看环境是不是遭到了破坏,自己是不是这破坏环境的一员,自己能为保护环境做点什么等。我们还要让学生明白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依生存的基础,如果人类的活动超越了自然的承受能力,那也只能是自取灭亡。因此,学生将来与自然不仅要和谐相处,还要肩负更重要的责任。
让科学教育回归自然,回归原生态,让学生在大自然里寻找生命的真谛,去感悟自然, 《科学教育小论文 重视创新:让科学回归自然》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4959.html
作者/ 曾宪方
生命科学是小学科学的重要部分,生命科学的学习不能脱离实践,不能脱离大自然。
《儿童心理学》指出:儿童心灵与自然界和谐,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未来幸福的条件。现在的科学教育,很多都是闭门造车,课堂上教师海阔天空,隔着窗户看蓝天,拿个花盆就能讲森林。科学不仅是实验、操作、拓展些知识面,为以后学习理科打基础,科学还要让学生去亲自体会生命的价值,体会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让纯净的自然来陶冶孩子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森林里有勃勃生机,我们要让他们感受生命的可贵,不但要珍惜自己的生命,还要尊重其他的人、其他的生物的生命。海洋里有博大情怀,让他们学会宽容,去宽容别人,同时也适时宽容自己。在当前物质生活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中,都市化程度越来越高,孩子大多居住在高层楼上,被封闭在单元房中,接触的都是电视、游戏机、电脑。我们也清楚地知道,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因此,我们应多给孩子创造回归自然的机会。
现在的多媒体教学,为教学带来了很多方便,把以前只能空洞地说,变为能够声情并茂地展现出来,这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教育的进步。然而多媒体的大量使用,影响了部分科学教学的进行。课堂实验操作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仪器、标本、实物、实验对学生是真实的,只有通过实践操作,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记得听了一节公开课,讲《播撒希望的种子》,在讲到种子的结构时,大屏幕给出了种子的结构,图像清晰,标注准确,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种子的结构。到种子各结构发育成什么的时候,就像放电影一样,把种子3~24天的生长演变放了出来,学生看得津津有味,但只是完成了知识目标,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却都没有。《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是一门探究学科,需要以实验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世界的认识能力。很好的一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去探究生命奥秘的一节课,就这么让多媒体毁了。科学不能让别人的手代替学生的手,不能让他人的操作代替学生的操作。
一些生命科学部分,很多需要去大自然感受的地方,有的教师只是简单的让学生去网络下载一些资料,听听看看就结束了,可看听并不能代替身临其境的感受。能听到风声却感受不到它轻拂脸面,能看到绵绵细雨却感受不到它的润滑。大自然是不可替代的。生命的世界要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去认识不同种类、不同环境的生物,对生物的多样性有个全面的认识,深入探究生命活动的意义。
有条件的小学应该在校园规划出一小部分做生态园,来配合科学教学,但由于安全问题,教师不可能随意把学生带出去,就是能带出去也不方便,不利于平时的教学。而有了生态园,教师就可以根据课堂需求来种一些植物甚至可以养一些动物,让小小的生态园成为大自然的缩影,让无法去接触大自然的课堂,能在这里得到小小的满足。在一些植物种植和动物的养殖上,教师都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使他们亲历生命繁衍的过程,培养他们的一些技能。生态园不仅用于教学或开展第二课堂,而且还能丰富校园文化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所以,我们要让学生了解自然,从小就培养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做自然的朋友而不是主人。我们要让学生多接触自然,培养他们与自然的感情,让他们知道保护自然的重要性。同时,我们要让学生对家乡环境多调查、多了解,看看环境是不是遭到了破坏,自己是不是这破坏环境的一员,自己能为保护环境做点什么等。我们还要让学生明白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依生存的基础,如果人类的活动超越了自然的承受能力,那也只能是自取灭亡。因此,学生将来与自然不仅要和谐相处,还要肩负更重要的责任。
让科学教育回归自然,回归原生态,让学生在大自然里寻找生命的真谛,去感悟自然, 《科学教育小论文 重视创新:让科学回归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