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师生在创新中享受教育
基础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塑造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的人,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则是塑造人的精髓。
当前,在推进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许多学校都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采用钻研课堂教学、开展课外活动、推行研究性学习等“多管齐下”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我们的认识是:课堂教学是主渠道,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根主线,才能让教师和学生把创新当作是一种“日常的生命状态”,而非“追赶时尚的点缀”。所以,我们以学校的“大教研”活动为依托,用教学科研管理引导教师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然后,教师就会带着这种美好的“创新体验”去研究教学、设计教学,最终使全体师生在课堂上享受教育、享受生命。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目的呢?我们在以下方面做了尝试。
精心打造教学设计
我们先来看一节语文课。青年教师李静在讲《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时,先抛出了“10-1等于多少”的问题,立刻有学生脱口而出“9”,也有学生用生活中的事例回答是“0”或“10”,并且解释得合情入理:“10只鸟打死一只,其余的都飞走了”,“10条鱼中死了一条,但尸体还在水塘中”。这种导入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顺势让学生以地理老师、语文老师、社会学家等不同的身份解释“风”的含义,多姿多彩的答案不断涌现:“大气的流动”(地理老师)、“民歌”(语文老师)、“风气、风俗”(社会学家)、“疾病”(医生)……问题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观点也极具个性,经过总结得出:身份不同,考虑问题的视角不同;角度不同,答案就不同。李老师进一步带领学生深入:“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很重要?”“创造性思维由哪些要素构成?”两个问题的讨论揭示了学习该课的意义——学会创造性思维,做一个富有创新思维的人。
整节课始终将重心放在学生身上,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来生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受到听课专家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在课后评议时,李老师深有感触地说:“千万不可小看学生,他们有很多奇思妙想。只要老师能给学生设置一个平台,给他们内容,给他们机会,他们都会不遗余力地展示自己。”可以说,“给学生设置平台”是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时的核心任务,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教师精心打造的教学设计。
在开放中质疑
创新始于提问。古人曾说:“学则需疑”,“大疑则大进”。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然具备敢于质疑、善于提问的思维品质;常有疑问,才能常去思考、常去创新。学生天生就有好奇心和探究欲,他们常常想方设法弄清新奇事物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使之养成随时发现新问题的习惯。
在处理开放性课程时,高中化学老师王海燕就把学生变成了提出问题的“能手”。在执教《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一课时,王老师通过网络课件链接有关资料,提供相关网站20多个,其中有文章、资料、图片,把化学课放到微机室上。学生一听老师请大家上网,全班一片欢呼雀跃。他们在老师提供的“课件包”中畅游、驰骋。
课堂上,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解决问题之快,提出问题之多,反馈信息之纷繁,都是出人意料的。一节课,老师只是在引导和结束时讲了10分钟,其余时间都交给了学生。下课铃响了,微机还迟迟不能关上,交流还在继续,问题还在学生们脑海里徘徊。这情形不禁使人想起了一位教育家的话:“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当让学生带着一些问题离开课堂。”
在自主中历练
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方面,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是我校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其中,尤以刘新京老师的英语教学改革最有代表性。刘老师为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从每周的英语课里拿出2—3课时,交给学生搞“自主教学”,具体的实施过程为:学生自拟课题→自编教材→查阅资料→精心备课→自制课件→在全班展示→全班评议→老师点评→学生课后小结。学生自主讲课可一人或以小组为单位,内容丰富多彩,远远超出课本,老师对难易程度提出参考建议。讲课的学生将讲稿打印好,分发给全班同学,人手一份,从内容方面看大致有: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哲学、医学(如艾滋病、安乐死)、军事(如一战、二战)、体育、电影、环保等。学生还喜欢尝试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就奥运会、世界杯、世乒赛等热点交流资讯、发表看法。
这种自主性学习远远超越了规定的教材,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大有裨益。更为可贵的是,学生自主教学每周2-3节,而正常的英语课本教学还能如期完成,学生的考试成绩突出、英语应用能力较强。经有关领导推荐,刘新京老师两次被邀请在课改大会上作主题发言,其相关经验受到西安市英语教育同行的广泛关注。
大教研:面向全体教师
要想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一个学校出一两个有想法、会创新的教师不难,难的是如何让全体教师都能参与到课程与教学改革当中来,难的是如何使学校教科研由“面向骨干”转为“面向全体教师”。我们的做法是搞“大教研”。
自1994年以来,西安铁一中的“大教研”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18届。顾名思义,“大教研”就是大型的教科研活动。所谓“大”,一是规模大,涉及每一位教师;二是内容多 《让师生在创新中享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