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历史与社会作业的实效性之我见
近生活、重在实践的作业,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知识得到了应用,能力得到了加强,智慧得到了提升。
三、设计趣味性作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在《论语》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实践证明,设计趣味性作业,能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作业由负担转变为享受,摆脱历史与社会就是简单的读读背背的传统观念,形成作业“在乐中做、在做中乐”的良性循环。
案例3
[作业布置]讲到七年级(下)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时,笔者给学生出示过这样一道预习题:
想一想,半坡居民的生活跟河姆渡居民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
[作业分析]在课后的反思中,笔者意识到,该题存在的“切口过大”“随意性强”等问题,以致作业效果不佳、课堂教学冷场。产生问题的原因在于,忽视了学生的知识及能力储备的实际,问题过难,让学生一时无从下手,降低了求知欲。显然,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无法取得良好效果就在情理之中。
[作业优化]总结经验后,笔者在再次教学前对预习题进行了优化:
假如你是半坡人或河姆渡人,请简单地介绍一下你一天的生活、生产情况。
课中,笔者组织学生预习课文,查找资料,分组讨论,发挥想象,完成作业。学生普遍对这样的作业感到很新鲜,对问题有较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讨论和研究活动中,笔者惊讶地发现,学生的思维中原来蕴藏着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和美妙的创造力。有位学生写道:“天亮了,我起来穿上野兽皮毛做成的衣服,从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出来。小狗朝我跑来,和我一起尽情地玩耍;接着,我开始摩擦起火做早饭,用鱼纹彩陶盆把粟和蔬菜煮熟,还烤了一块鹿肉。好香啊!然后,带着尖尖的骨叉到河边叉鱼……”描述详尽精彩、合情合理,仿佛这位学生就置身其中,很享受。表明优化后的作业,给了学生一个思维的支点,让他们有效增加了思维能力和情感体验。
四、设计时代性作业,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提出,要“尝试合情合理,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观察、评价现实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因此,我们要关注当今世界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设计富有时代性的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从而有效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案例4
[作业布置]笔者曾见有人教学七年级“东西部差异显著”后,布置了这样一道思考题:
我国的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存在哪些差异?
[作业分析]笔者认为,该作业内容枯燥,脱离时政热点,缺少时代气息,以致让学生因思维受到抑制而心生厌烦,把作业看成了负担,最终使作业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意义。
[作业优化]经过思考,笔者设置了如下一道题:
材料一:新疆建设兵团农一师阿拉尔市物产丰富,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20万吨有机大米生产基地和全国装备最先进的优质奶源基地。同时,那里的矿产和油气资源富集,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和“西气东输”的主气源地。
材料二:2010年8月,根据中央安排,浙江省与新疆建设兵团农一师阿拉尔市结成对口支援关系。11月17日,新疆建设兵团农一师阿拉尔市党政代表团来浙江考察,希望在能源产业、纺织业、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塑料业、制造业等方面与我省进行合作互补。当日,农一师阿拉尔市与台州市相关企业签订了投资总额为99.7亿元的合作协议。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中央安排浙江省与阿拉尔市结成对口支援关系,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什么原则?
(2)国家为实现东、西部之间的优势互补还采取了哪些重大的举措?请举两例说明。
(3)为使阿拉尔市的明天更加美好,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为阿拉尔市经济的发展提一些建议。
考虑设置这道题,基于该题在关注区域发展平衡、促进区域和谐发展、创建和谐社会的主题下,考查了学生对我国东西部差异显著的了解情况及对“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意义的理解,使历史和时政热点得到了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形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崇高的社会价值观念,养成健康的社会时代意识,作业收到的效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五、设计辩论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不同的意见可以使问题考虑得更全面。通过辩论,能使学生的知识更清晰、思维更活跃,智慧得到开启,能力得到提升。
案例5
[作业布置]笔者在“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学前,先布置学生完成教材上“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表”。
[作业分析]事后笔者反思,感到自己的作业设置涉及较多限制,学生只能机械地整理、填写相关知识,没有获得作业应有的自主探究、大胆创新、发展个性的作用。
[作业优化]经过思考,笔者向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辩题:
郑和与哥伦布谁更伟大?
笔者要求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通过查阅资料、充实论据,写一份辩论稿式的作业,在课堂上将自己的探究成果予以展示。然后,笔者将学生正反两方的论据进行综述,使之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再反馈给学生。归结起来,正方认为:郑和更伟大。持这一观点的学生从航海的规模、目的,时间、路线以及对世界的影响等方面阐述了郑和更伟大的理由。反方认为:哥伦布更伟大。持这一观点的学生认为,哥伦布虽然在航海的规模、时间、技术、路线上不如郑和下西洋,但从航海对世界的影响来看,哥伦布对世界的影响更大,哥伦布航海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加速了封建社会 《教学论文:历史与社会作业的实效性之我见(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4967.html
三、设计趣味性作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在《论语》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实践证明,设计趣味性作业,能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作业由负担转变为享受,摆脱历史与社会就是简单的读读背背的传统观念,形成作业“在乐中做、在做中乐”的良性循环。
案例3
[作业布置]讲到七年级(下)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时,笔者给学生出示过这样一道预习题:
想一想,半坡居民的生活跟河姆渡居民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
[作业分析]在课后的反思中,笔者意识到,该题存在的“切口过大”“随意性强”等问题,以致作业效果不佳、课堂教学冷场。产生问题的原因在于,忽视了学生的知识及能力储备的实际,问题过难,让学生一时无从下手,降低了求知欲。显然,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无法取得良好效果就在情理之中。
[作业优化]总结经验后,笔者在再次教学前对预习题进行了优化:
假如你是半坡人或河姆渡人,请简单地介绍一下你一天的生活、生产情况。
课中,笔者组织学生预习课文,查找资料,分组讨论,发挥想象,完成作业。学生普遍对这样的作业感到很新鲜,对问题有较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讨论和研究活动中,笔者惊讶地发现,学生的思维中原来蕴藏着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和美妙的创造力。有位学生写道:“天亮了,我起来穿上野兽皮毛做成的衣服,从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出来。小狗朝我跑来,和我一起尽情地玩耍;接着,我开始摩擦起火做早饭,用鱼纹彩陶盆把粟和蔬菜煮熟,还烤了一块鹿肉。好香啊!然后,带着尖尖的骨叉到河边叉鱼……”描述详尽精彩、合情合理,仿佛这位学生就置身其中,很享受。表明优化后的作业,给了学生一个思维的支点,让他们有效增加了思维能力和情感体验。
四、设计时代性作业,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提出,要“尝试合情合理,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观察、评价现实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因此,我们要关注当今世界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设计富有时代性的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从而有效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案例4
[作业布置]笔者曾见有人教学七年级“东西部差异显著”后,布置了这样一道思考题:
我国的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存在哪些差异?
[作业分析]笔者认为,该作业内容枯燥,脱离时政热点,缺少时代气息,以致让学生因思维受到抑制而心生厌烦,把作业看成了负担,最终使作业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意义。
[作业优化]经过思考,笔者设置了如下一道题:
材料一:新疆建设兵团农一师阿拉尔市物产丰富,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20万吨有机大米生产基地和全国装备最先进的优质奶源基地。同时,那里的矿产和油气资源富集,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和“西气东输”的主气源地。
材料二:2010年8月,根据中央安排,浙江省与新疆建设兵团农一师阿拉尔市结成对口支援关系。11月17日,新疆建设兵团农一师阿拉尔市党政代表团来浙江考察,希望在能源产业、纺织业、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塑料业、制造业等方面与我省进行合作互补。当日,农一师阿拉尔市与台州市相关企业签订了投资总额为99.7亿元的合作协议。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中央安排浙江省与阿拉尔市结成对口支援关系,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什么原则?
(2)国家为实现东、西部之间的优势互补还采取了哪些重大的举措?请举两例说明。
(3)为使阿拉尔市的明天更加美好,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为阿拉尔市经济的发展提一些建议。
考虑设置这道题,基于该题在关注区域发展平衡、促进区域和谐发展、创建和谐社会的主题下,考查了学生对我国东西部差异显著的了解情况及对“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意义的理解,使历史和时政热点得到了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形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崇高的社会价值观念,养成健康的社会时代意识,作业收到的效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五、设计辩论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不同的意见可以使问题考虑得更全面。通过辩论,能使学生的知识更清晰、思维更活跃,智慧得到开启,能力得到提升。
案例5
[作业布置]笔者在“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学前,先布置学生完成教材上“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表”。
[作业分析]事后笔者反思,感到自己的作业设置涉及较多限制,学生只能机械地整理、填写相关知识,没有获得作业应有的自主探究、大胆创新、发展个性的作用。
[作业优化]经过思考,笔者向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辩题:
郑和与哥伦布谁更伟大?
笔者要求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通过查阅资料、充实论据,写一份辩论稿式的作业,在课堂上将自己的探究成果予以展示。然后,笔者将学生正反两方的论据进行综述,使之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再反馈给学生。归结起来,正方认为:郑和更伟大。持这一观点的学生从航海的规模、目的,时间、路线以及对世界的影响等方面阐述了郑和更伟大的理由。反方认为:哥伦布更伟大。持这一观点的学生认为,哥伦布虽然在航海的规模、时间、技术、路线上不如郑和下西洋,但从航海对世界的影响来看,哥伦布对世界的影响更大,哥伦布航海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加速了封建社会 《教学论文:历史与社会作业的实效性之我见(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