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quest的研究性课程的开展案例
当前,研究性课程的开展还没有统一的模式,我把基于webquest的研究性课程活动按照“提出课题——webquest设计——开展活动——总结”等步骤逐一展开,以提出课题入手,确定具体的研究方向,然后设计webquest,对整个学习过程作了初步的规划安排,为学生如何展开研究提供参考与建议,接着吸引学生加入其中,推进研究性课程的实施,最后进行总结分析。
一、提出课题
选择一个Webquest研究主题是一个耗时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要想使这个研究课程令学生和自己满意和成功,必须尽力做好选题工作。
研究性课程的选题不能是漫无边际的,它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掌握知识,并且能让学生有研究、发挥的空间。不经意间发现一些学生对拿破仑这样的历史名人颇感兴趣,翻阅历史课本,看到课本上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这一章节,但书本的知识毕竟有限,于是我在想能否提出一个结合课本知识,稍微超过现在学生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范围的课题,让学生自主探究,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颇具争议的伟人和那段曾经辉煌的历史,基于这点,我们提出了《拿破仑·波拿巴与法兰西第一帝国》这一研究性课题。
二、设计Webquest
提出了课题,接着根据webquest的基本模式,着手webquest设计,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板块:
1.引言:在Webquest中,引言的提出,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将要学习的是什么,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一个好的webquest,首先有相对明确的任务。这个任务不能太过于笼统,但又不能太细,我首先提了几个方向供学生参考,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问题,挖掘问题。
3.过程:过程的设计要对学生的活动起很好的指导作用,与一般的教案相比更增加了一些复杂性。我将完成任务的过程分解成“调查前”“调查中”“调查结束”循序渐进的几个步骤,在每个步骤理提出了短小清晰的建议,促使学生以此为基础,小组讨论确定完成时间,并提交计划方案。
4.资源:网络提供了相当大的信息,但因其信息量大,层面复杂,学生在学习中容易迷航,所以,我在“资源”栏目里为学生整合了一些对课题研究有帮助的站点和页面,同时在里面插入搜索引擎,提醒他们完全可以打破这个限制,自己运用搜索引擎查找相关资料。甚至还可以采用其他如读书看报、调查访问、收看电视录像等方式来获得相关资料。
5.评价:研究性课程采用“重过程、轻结论”的评价方式,我设计了一份评估表来考察学生作品的不同方面(包括过程、结果、态度、情感等)。
6.交流讨论:交流与探讨是我在webquest基础上新增的一个板块,鉴于研究性学习需要开放的信息交流,为学生提供广泛的交流对象、畅通的交流渠道、及时的信息反馈。
三、开展活动
可以说webquest的设计只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过程,组织实施是最重要的环节。到底效果如何就要看学生们参与其中、实际操练情况了。
如我想象,这个课题的提出确实吸引了一部分学生的目光,于是,我们引导学生一步步展开了这个课题的学习。
1.提出子主题
我的研究课题只是代表了一个研究方向,提出研究子课题的作用是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将要在一个什么样的主题范围内、什么样的框架下进行学习、研究。
《拿破仑·波拿巴与法兰西第一帝国》包含拿破仑军事、生平等多个分支,学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去研究。在对这个课题有了初步的了解以后,我要求学生每人基于整个方向提出自己感兴趣、想研究的方面,将有类似意向的同学组成小组,最后商量确定一个子课题,从而做到学生自主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同时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也对他们提出的课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参考和建议,完善课题,保证学生的课题都是能够细细探究并能在探究中得出一定结论,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选题。例如,有一组学生提出了“拿破仑时期战役的研究”,我认为范围过于宽泛,拿破仑曾领兵进行过大大小小上百个战役,学生不可能对每个战例都进行分析、研究,而且,这么大的目标往往让学生无从下手,我跟学生提出了这个想法,大家进行探讨,最后决定集中对其中的一些经典战例进行分析。另外,其中的一些课题也涉及了其他学科领域,例如“拿破仑时期的版图扩张”涉及地理方面的知识,这类综合性的课题对于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但我认为更值得去探究,他更有利于学生获取多样化的观点,然后对各学科知识进行分析、综合,以整合更高层次的观点,真正将知识融会贯通。
这种方式一改传统的教师布置任务的方式,学生热情很高,讨论也很热烈,纷纷确定了《最后的战役》、《拿破仑军事思想的研究》等课题。
2.制定研究计划
自己给自己布置了一个完整的任务,为了解决这一任务,学生要自己去分析需要先完成什么,再完成什么,制定合理的计划。
为了让学生们有计划地开展活动,我建议四个课题小组可以参考我设计的webquest的“过程”板块,分别组织召开了一个课题活动方案讨论会,要求各小组写出课题研究活动计划,并按照活动计划合理有序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在他们的过程计划中,我提醒学生不仅在研究中要弄清拿破仑的生平、历史,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在研究性学习过程还要学会剪报、做读书笔记、上网查找资料、网上交流、信息分析整理等技能。
3.分工安排
在选好适合自己的子课题和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同时,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要努力获得亲身参与探索研究的体验,学会分享与合作。
所以我建议小组成员分角色合作,在相关的任务领域收集了足够的信息,再跟任务组的其他成员会合,共同分享、整合所发现的资料。学生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特长,有的学生爱好地理,自告奋勇的从地理方面剖析战役,有的同学习在电脑制作方面有所专长,提议可以带动整个小组以flash、网页等多样化的形式完成成果。
4.实施过程
实施过程是根据计划、展开研究的过程,其中主要包括五个步骤。一、初步获取信息。二、加工、处理信息。三、形成初步学习成果与体会。四、对学习成果的进一步研讨。五、完善、修正研究成果。实施计划过程中的几个步骤,在整个活动中往往是在不断重复、穿插着的。无论是阶段性完成的主题,还是一个没有完成的主题,都在不断地得到新的信息、不断地进行研讨、不断地完善、修整形成观点与成果。观点与成果也将继续补充、继续研讨、继续完善。这样,学生的知识框架、观点与成果才不断地由错误走向正确、由简单走向复杂、由幼稚走向成熟逐步趋向完美。
5.积极讨论
网站上提供大家交流的场所,从一开始,我就鼓励学生积极加入论坛讨论,在充分自由、轻松的环境里面讨论问题,畅所欲言。
在我的webquest网站的探讨区中,学生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疑问,请求帮助,学生及教师都可以对问题进行解答,任课教师课随时随地的对学生加以指导,较好的解决了开展研究过程中的交流障碍,大家对话题的回复可能会对小组成功完成任务大有帮助。另外,学生的每一个问题、每一次探讨都代表了学生思考、研究的过程,所以这样的信息交流平台同时也很好的记录下了学生的研究过程,为以后进行评价提供了很好的资料,可以说,交流探讨区是学生自主活动与教师有效指导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6.成果的展示与评价
完成了阶段性的成果并不是研究性学习的结束。学生还会应当学会展示自己的成果。对完成的主题可以利用各种形成进行展示与交流。我一向认为一个模式、一个标准、千篇一律不可能培养出有创造性的学生,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所以鼓励学生不拘形式的以多样化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另外,在webquest的网站中,我设了若干奖项,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和自评,有效地促进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获得自己的、合理的结论。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们不仅是在得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与研究的方法、过程与手段。教师则是信息海洋的导航者、学习过程的辅导者。这个课题的实施还刚刚在起步阶段,对于学生探究要做进一步的指导,对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跟踪、思考,相信经过不断的实践、探讨和分析,研究性课程会达到真正的促进学生“高级思维的发展”的目的。 《基于Webquest的研究性课程的开展案例》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4975.html
一、提出课题
选择一个Webquest研究主题是一个耗时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要想使这个研究课程令学生和自己满意和成功,必须尽力做好选题工作。
研究性课程的选题不能是漫无边际的,它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掌握知识,并且能让学生有研究、发挥的空间。不经意间发现一些学生对拿破仑这样的历史名人颇感兴趣,翻阅历史课本,看到课本上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这一章节,但书本的知识毕竟有限,于是我在想能否提出一个结合课本知识,稍微超过现在学生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范围的课题,让学生自主探究,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颇具争议的伟人和那段曾经辉煌的历史,基于这点,我们提出了《拿破仑·波拿巴与法兰西第一帝国》这一研究性课题。
二、设计Webquest
提出了课题,接着根据webquest的基本模式,着手webquest设计,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板块:
1.引言:在Webquest中,引言的提出,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将要学习的是什么,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一个好的webquest,首先有相对明确的任务。这个任务不能太过于笼统,但又不能太细,我首先提了几个方向供学生参考,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问题,挖掘问题。
3.过程:过程的设计要对学生的活动起很好的指导作用,与一般的教案相比更增加了一些复杂性。我将完成任务的过程分解成“调查前”“调查中”“调查结束”循序渐进的几个步骤,在每个步骤理提出了短小清晰的建议,促使学生以此为基础,小组讨论确定完成时间,并提交计划方案。
4.资源:网络提供了相当大的信息,但因其信息量大,层面复杂,学生在学习中容易迷航,所以,我在“资源”栏目里为学生整合了一些对课题研究有帮助的站点和页面,同时在里面插入搜索引擎,提醒他们完全可以打破这个限制,自己运用搜索引擎查找相关资料。甚至还可以采用其他如读书看报、调查访问、收看电视录像等方式来获得相关资料。
5.评价:研究性课程采用“重过程、轻结论”的评价方式,我设计了一份评估表来考察学生作品的不同方面(包括过程、结果、态度、情感等)。
6.交流讨论:交流与探讨是我在webquest基础上新增的一个板块,鉴于研究性学习需要开放的信息交流,为学生提供广泛的交流对象、畅通的交流渠道、及时的信息反馈。
三、开展活动
可以说webquest的设计只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过程,组织实施是最重要的环节。到底效果如何就要看学生们参与其中、实际操练情况了。
如我想象,这个课题的提出确实吸引了一部分学生的目光,于是,我们引导学生一步步展开了这个课题的学习。
1.提出子主题
我的研究课题只是代表了一个研究方向,提出研究子课题的作用是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将要在一个什么样的主题范围内、什么样的框架下进行学习、研究。
《拿破仑·波拿巴与法兰西第一帝国》包含拿破仑军事、生平等多个分支,学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去研究。在对这个课题有了初步的了解以后,我要求学生每人基于整个方向提出自己感兴趣、想研究的方面,将有类似意向的同学组成小组,最后商量确定一个子课题,从而做到学生自主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同时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也对他们提出的课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参考和建议,完善课题,保证学生的课题都是能够细细探究并能在探究中得出一定结论,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选题。例如,有一组学生提出了“拿破仑时期战役的研究”,我认为范围过于宽泛,拿破仑曾领兵进行过大大小小上百个战役,学生不可能对每个战例都进行分析、研究,而且,这么大的目标往往让学生无从下手,我跟学生提出了这个想法,大家进行探讨,最后决定集中对其中的一些经典战例进行分析。另外,其中的一些课题也涉及了其他学科领域,例如“拿破仑时期的版图扩张”涉及地理方面的知识,这类综合性的课题对于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但我认为更值得去探究,他更有利于学生获取多样化的观点,然后对各学科知识进行分析、综合,以整合更高层次的观点,真正将知识融会贯通。
这种方式一改传统的教师布置任务的方式,学生热情很高,讨论也很热烈,纷纷确定了《最后的战役》、《拿破仑军事思想的研究》等课题。
2.制定研究计划
自己给自己布置了一个完整的任务,为了解决这一任务,学生要自己去分析需要先完成什么,再完成什么,制定合理的计划。
为了让学生们有计划地开展活动,我建议四个课题小组可以参考我设计的webquest的“过程”板块,分别组织召开了一个课题活动方案讨论会,要求各小组写出课题研究活动计划,并按照活动计划合理有序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在他们的过程计划中,我提醒学生不仅在研究中要弄清拿破仑的生平、历史,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在研究性学习过程还要学会剪报、做读书笔记、上网查找资料、网上交流、信息分析整理等技能。
3.分工安排
在选好适合自己的子课题和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同时,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要努力获得亲身参与探索研究的体验,学会分享与合作。
所以我建议小组成员分角色合作,在相关的任务领域收集了足够的信息,再跟任务组的其他成员会合,共同分享、整合所发现的资料。学生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特长,有的学生爱好地理,自告奋勇的从地理方面剖析战役,有的同学习在电脑制作方面有所专长,提议可以带动整个小组以flash、网页等多样化的形式完成成果。
4.实施过程
实施过程是根据计划、展开研究的过程,其中主要包括五个步骤。一、初步获取信息。二、加工、处理信息。三、形成初步学习成果与体会。四、对学习成果的进一步研讨。五、完善、修正研究成果。实施计划过程中的几个步骤,在整个活动中往往是在不断重复、穿插着的。无论是阶段性完成的主题,还是一个没有完成的主题,都在不断地得到新的信息、不断地进行研讨、不断地完善、修整形成观点与成果。观点与成果也将继续补充、继续研讨、继续完善。这样,学生的知识框架、观点与成果才不断地由错误走向正确、由简单走向复杂、由幼稚走向成熟逐步趋向完美。
5.积极讨论
网站上提供大家交流的场所,从一开始,我就鼓励学生积极加入论坛讨论,在充分自由、轻松的环境里面讨论问题,畅所欲言。
在我的webquest网站的探讨区中,学生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疑问,请求帮助,学生及教师都可以对问题进行解答,任课教师课随时随地的对学生加以指导,较好的解决了开展研究过程中的交流障碍,大家对话题的回复可能会对小组成功完成任务大有帮助。另外,学生的每一个问题、每一次探讨都代表了学生思考、研究的过程,所以这样的信息交流平台同时也很好的记录下了学生的研究过程,为以后进行评价提供了很好的资料,可以说,交流探讨区是学生自主活动与教师有效指导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6.成果的展示与评价
完成了阶段性的成果并不是研究性学习的结束。学生还会应当学会展示自己的成果。对完成的主题可以利用各种形成进行展示与交流。我一向认为一个模式、一个标准、千篇一律不可能培养出有创造性的学生,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所以鼓励学生不拘形式的以多样化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另外,在webquest的网站中,我设了若干奖项,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和自评,有效地促进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获得自己的、合理的结论。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们不仅是在得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与研究的方法、过程与手段。教师则是信息海洋的导航者、学习过程的辅导者。这个课题的实施还刚刚在起步阶段,对于学生探究要做进一步的指导,对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跟踪、思考,相信经过不断的实践、探讨和分析,研究性课程会达到真正的促进学生“高级思维的发展”的目的。 《基于Webquest的研究性课程的开展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