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信息技术课程的开放设计
绝对化,以一种教学方法作为惟一不变的教学方法的倾向是难以成功的。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与可能,灵活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在开放式教学策略的驱动下,实施教学过程必须要有相应的开放式教学方法。其中,“任务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学方法的开放设计关键在于“任务”的开放设置,只有了解了任务设置的意义、目的,把握好任务设置的方法,创设真实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设计和编排开放式的“任务”,才能真正实现“任务驱动”式教学,达到培养学生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操作能力的目的。
(一)符合学生特点的“任务”设计
《指导纲要》中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的情感需求,因此“任务”设计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任务。对于良莠不齐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差异。设计“任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以及个体差异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基本任务和一个创新任务,保证绝大部分学生能完成基本任务,而能力强的同学又可以在创新任务中发挥自己的特点。这种开放式的任务体现在既保证了基础,又发展了个性,避免了以点代面,以个体代替全体的局面。
(二)培养学生能力的“任务”设计
设计开放式的“任务”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产生大量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判断,并将其猜想作为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来发展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同时,在培养能力、领会思想方面应重在“渗透”和“潜移默化”。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完成的“任务”要注重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开阔思路,增加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产生学习迁移。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他们求知欲和好奇心旺盛的时期,因此,很多学生喜欢独立地获取知识,设计“任务”时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和研究式的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研究、创新,利用各种资源,通过不同渠道,方法收集各种素材,再用不同的工具软件制作具有个性特色的作品。
(三)创设教学情境的“任务”设计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因此,学习者带着真正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能使学生的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及文字、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的联想、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感兴趣的“任务”时,会专心致志、乐此不疲。因此,教学设计的“任务”不应拘限于教材,应当切合实际,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设计出开放式的,能令学生感兴趣的“任务”。
(四)激发学生求和欲的“任务”设计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引导学生进入生疑、释疑的情境,使其生理上处于悱愤状态,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积极心理状态。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出任务后,不是平铺直叙地介绍完成任务的每一步操作过程,而是分析任务,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与当前所面临的任务之间的差异、矛盾和冲突,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兴奋,激发学生积极投入的强烈欲望。探求欲被激发出来,思维便会更敏捷,联想也会更丰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解决任务的乐趣。
(五)能与其他课程整合的“任务”设计
《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通常表现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如:学习画图程序可结合语文课文,设计绘制课文插图的任务,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用;用Excel图表分析研究数学问题的任务,是综合分析能力的运用;用PowerPoint完成一个项目的任务,是将信息技术融合于多学科中。设计与其他课程相整合的“任务”,是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进行整合的有效途径。
四、教学评价的开放式设计
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既是教学的最大制约也是教学的最大动力。《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这就提出了构建开放式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评价结果,更要关注整个信息技术课程教与学的过程,注重对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对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和信息能力的全面进行评价,评价的中心仍然是技术评价,但形式、内容和方法应体现多元化。
(一)创作能力的评价
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测评,是评估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技能用于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创作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学科的重点培养目标,也是将信息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学习、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和重要途径。
创作能力可随学习不同的工具软件分别进行培养和测评。如学习了字处理软件后,让学生设计一份电子报刊,不命题、不限题材,给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同时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作品,提醒学生信息的多元化,这也正是信息技术教育中所要体现的多元化思想,让学生们感到获取信息的途径和处理信息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创作测评的结果也应是开放的,肯定能独立完成基本要求的作品,鼓励有特色和创新的作品。在不同的创作中,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不同的应用技巧,另一方面也逐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综合应用能力的测评
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只有落实到将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才能真正达到信息技术教学的这一目标。综合应用能力的测评是激励学生自觉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信息处理能力的方法。
如学期即将结束时,要求学生做一个专题演讲,演讲的主题是介绍自己制作出的作品,可以是报刊、网页、动画等,甚至是程序设计。测评时,要求学生展示作品的同时向全班同学做讲演,此时,信息技术仅作为讲演的工具,学生成绩由现场全体学生为其打分,这样,学生既是受测评者,又是测评者,在评分的过程中,还能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
开放式的课程评价体系作为教学中的激励导向,不仅要服务于教学中的教,更要服务于教学中的学;不仅要注重学生全面信息能力评价的结果,更要注重评价过程对学生信息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激励作用。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开放式准确地说,其实就是体现一种灵活性、创新性和多元化思想。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开放式设计,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首先要做的,应是开放思想、开放视野,开放工作。以人为本,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现代教育理念指导教学,信息技术教育才能真正地革故浊清,才能真正体现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趋势 《刍议信息技术课程的开放设计(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5121.html
在开放式教学策略的驱动下,实施教学过程必须要有相应的开放式教学方法。其中,“任务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学方法的开放设计关键在于“任务”的开放设置,只有了解了任务设置的意义、目的,把握好任务设置的方法,创设真实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设计和编排开放式的“任务”,才能真正实现“任务驱动”式教学,达到培养学生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操作能力的目的。
(一)符合学生特点的“任务”设计
《指导纲要》中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的情感需求,因此“任务”设计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任务。对于良莠不齐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差异。设计“任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以及个体差异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基本任务和一个创新任务,保证绝大部分学生能完成基本任务,而能力强的同学又可以在创新任务中发挥自己的特点。这种开放式的任务体现在既保证了基础,又发展了个性,避免了以点代面,以个体代替全体的局面。
(二)培养学生能力的“任务”设计
设计开放式的“任务”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产生大量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判断,并将其猜想作为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来发展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同时,在培养能力、领会思想方面应重在“渗透”和“潜移默化”。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完成的“任务”要注重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开阔思路,增加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产生学习迁移。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他们求知欲和好奇心旺盛的时期,因此,很多学生喜欢独立地获取知识,设计“任务”时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和研究式的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研究、创新,利用各种资源,通过不同渠道,方法收集各种素材,再用不同的工具软件制作具有个性特色的作品。
(三)创设教学情境的“任务”设计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因此,学习者带着真正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能使学生的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及文字、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的联想、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感兴趣的“任务”时,会专心致志、乐此不疲。因此,教学设计的“任务”不应拘限于教材,应当切合实际,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设计出开放式的,能令学生感兴趣的“任务”。
(四)激发学生求和欲的“任务”设计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引导学生进入生疑、释疑的情境,使其生理上处于悱愤状态,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积极心理状态。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出任务后,不是平铺直叙地介绍完成任务的每一步操作过程,而是分析任务,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与当前所面临的任务之间的差异、矛盾和冲突,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兴奋,激发学生积极投入的强烈欲望。探求欲被激发出来,思维便会更敏捷,联想也会更丰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解决任务的乐趣。
(五)能与其他课程整合的“任务”设计
《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通常表现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如:学习画图程序可结合语文课文,设计绘制课文插图的任务,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用;用Excel图表分析研究数学问题的任务,是综合分析能力的运用;用PowerPoint完成一个项目的任务,是将信息技术融合于多学科中。设计与其他课程相整合的“任务”,是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进行整合的有效途径。
四、教学评价的开放式设计
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既是教学的最大制约也是教学的最大动力。《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这就提出了构建开放式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评价结果,更要关注整个信息技术课程教与学的过程,注重对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对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和信息能力的全面进行评价,评价的中心仍然是技术评价,但形式、内容和方法应体现多元化。
(一)创作能力的评价
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测评,是评估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技能用于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创作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学科的重点培养目标,也是将信息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学习、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和重要途径。
创作能力可随学习不同的工具软件分别进行培养和测评。如学习了字处理软件后,让学生设计一份电子报刊,不命题、不限题材,给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同时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作品,提醒学生信息的多元化,这也正是信息技术教育中所要体现的多元化思想,让学生们感到获取信息的途径和处理信息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创作测评的结果也应是开放的,肯定能独立完成基本要求的作品,鼓励有特色和创新的作品。在不同的创作中,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不同的应用技巧,另一方面也逐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综合应用能力的测评
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只有落实到将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才能真正达到信息技术教学的这一目标。综合应用能力的测评是激励学生自觉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信息处理能力的方法。
如学期即将结束时,要求学生做一个专题演讲,演讲的主题是介绍自己制作出的作品,可以是报刊、网页、动画等,甚至是程序设计。测评时,要求学生展示作品的同时向全班同学做讲演,此时,信息技术仅作为讲演的工具,学生成绩由现场全体学生为其打分,这样,学生既是受测评者,又是测评者,在评分的过程中,还能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
开放式的课程评价体系作为教学中的激励导向,不仅要服务于教学中的教,更要服务于教学中的学;不仅要注重学生全面信息能力评价的结果,更要注重评价过程对学生信息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激励作用。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开放式准确地说,其实就是体现一种灵活性、创新性和多元化思想。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开放式设计,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首先要做的,应是开放思想、开放视野,开放工作。以人为本,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现代教育理念指导教学,信息技术教育才能真正地革故浊清,才能真正体现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趋势 《刍议信息技术课程的开放设计(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