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作者/ 唐福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原动力,可以直接转化成学习动机。只有学生感兴趣才会形成高度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开始,是成功的秘诀。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历史课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对社会、对自己的重要意义,而且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一堂好的历史课,并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而是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特点,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进而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活跃状态,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那么,怎么样才能激发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一、以讲故事的形式适当补充与课本有关的历史资料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其中能收入课本中的只是极少部分。在授课中,如能适当补充形象具体的名人轶事、历史传说、历史小常识等,既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有计划的补充一些历史资料。如在给初中学生讲左宗棠带兵收复新疆的内容时,针对学生以前就学过的知识,介绍了左宗棠少年时就有大志,他在15岁时写的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书万卷,神交古人”正体现了这一点。左宗棠出兵收复新疆时,已年近70岁,为了收复被俄国占领的伊犁地区,他带着棺材出关,表示誓与俄国决一死战,为曾纪泽的外交谈判作了有利的后盾,在军事与外交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收回了伊犁地区。这样通过资料的补充,能象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左宗堂的理解,也深化了爱国主义教育。
中学生由于视野开拓,见识增长,他们会由衷地感到学有所得,感受到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从而期待着从历史课上吸取更多精彩的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这种积极进取的情感有力地促进了他们知识的积累,推动了他们智力的发展。如在讲“天京变乱”一目时,为剖析天京变乱的内因,也为学生正确理解“农民由于受到阶级局限”这一特点的制约和影响,补充了太平天国领导人在定都天京之后如何严格执行封建等级制度,继承封建帝王的妃嫔制度,如何大兴土木,进取心减退,杨秀清如何居功骄傲,生活腐化,脱离群众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天京变乱发生的必然原因,也帮助学生理解“农民由于受到时代和阶级局限不能求得自身解放”,为只有无产阶级领导下才能获得解放这一道理埋下伏笔。诸如这些史实,颇受学生欢迎。其实,这也是很久以前自己读书时的心得体会,现在运用到教学中,也算得上是受益匪浅。
二、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笔者以为,历史教学要留下的应是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应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应是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
让学生正确的看待历史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学生学好历史的前提。
唯物辨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任何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因此,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把握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中诸多因素的内在联系。例如,新航路的开辟中,讲述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影响。为此,在教学中,笔者向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⑴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⑵为什么能开辟新航路?⑶新航路的开辟给世界带来了那些影响?在学生思考回答后笔者进行了总结:⑴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东方遍地是黄金”的诱惑,西方各国急需向海外扩张以获取原料和市场,而从亚洲到欧洲的陆上交通却被奥斯曼帝国所隔断,因此,西方国家迫切要求打开一条新的贸易通道。⑵地圆学说的流行,指南针在航海上的运用,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使新航路的开辟成为可能。⑶新航路的开辟,使大量欧洲居民移民来到美国,促成了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残酷的奴隶贸易使黑人从非洲来到美洲,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扩张和野蛮屠杀导致了印地安文明的衰落,亚非拉许多国家成为欧洲国家的殖民地,全球联系加强了。这些都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与新航路开辟构成了因果关系。这样教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把握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联系。例如:新航路的开辟使许多亚非拉国家成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从而导致了这些亚非拉国家的长期落后;中华文明的绵延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这些都体现了历史和现实的联系。通过教学,能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历史问题,并把它与现实紧密地结合起来。三、情景再现,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怎样让学生对历史教学产生兴趣呢?多媒体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手段,它可以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正因为历史是人类过去的实践活动,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重演。这个特点使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掌握和巩固增加了难度,也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困难。而运用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供形象化的教学信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解决了过去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衷。
例如,在讲授初中历史第二册第1 4课《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统一》时,笔者运用多媒体剪辑一段有关蒙古大草原的歌曲如《蒙古人》或影视风光片等创设情景,让学生欣赏,激发学生探究本课历史史实的兴趣。当学生进入了“历史情景”后,笔者又用多媒体显示根据重点、难点设计的5—6个“考察目标”:⑴标记本课有关历史事件的年份、人物、地点等。⑵成吉思汗为什么能统一蒙古?⑶元朝统一的疆域怎样?⑷元朝为巩固其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⑸元朝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融合。
总之,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热爱历史的前提。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更好的学习历史,而兴趣的背后是教师对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在教学中,只要教师把握住历史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课前导入、课堂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兴趣、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历史课堂教学才能活起来。
(作者单位:54治理发愣功1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城厢乡中学)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5176.html
作者/ 唐福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原动力,可以直接转化成学习动机。只有学生感兴趣才会形成高度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开始,是成功的秘诀。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历史课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对社会、对自己的重要意义,而且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一堂好的历史课,并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而是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特点,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进而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活跃状态,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那么,怎么样才能激发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一、以讲故事的形式适当补充与课本有关的历史资料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其中能收入课本中的只是极少部分。在授课中,如能适当补充形象具体的名人轶事、历史传说、历史小常识等,既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有计划的补充一些历史资料。如在给初中学生讲左宗棠带兵收复新疆的内容时,针对学生以前就学过的知识,介绍了左宗棠少年时就有大志,他在15岁时写的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书万卷,神交古人”正体现了这一点。左宗棠出兵收复新疆时,已年近70岁,为了收复被俄国占领的伊犁地区,他带着棺材出关,表示誓与俄国决一死战,为曾纪泽的外交谈判作了有利的后盾,在军事与外交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收回了伊犁地区。这样通过资料的补充,能象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左宗堂的理解,也深化了爱国主义教育。
中学生由于视野开拓,见识增长,他们会由衷地感到学有所得,感受到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从而期待着从历史课上吸取更多精彩的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这种积极进取的情感有力地促进了他们知识的积累,推动了他们智力的发展。如在讲“天京变乱”一目时,为剖析天京变乱的内因,也为学生正确理解“农民由于受到阶级局限”这一特点的制约和影响,补充了太平天国领导人在定都天京之后如何严格执行封建等级制度,继承封建帝王的妃嫔制度,如何大兴土木,进取心减退,杨秀清如何居功骄傲,生活腐化,脱离群众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天京变乱发生的必然原因,也帮助学生理解“农民由于受到时代和阶级局限不能求得自身解放”,为只有无产阶级领导下才能获得解放这一道理埋下伏笔。诸如这些史实,颇受学生欢迎。其实,这也是很久以前自己读书时的心得体会,现在运用到教学中,也算得上是受益匪浅。
二、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笔者以为,历史教学要留下的应是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应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应是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
让学生正确的看待历史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学生学好历史的前提。
唯物辨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任何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因此,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把握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中诸多因素的内在联系。例如,新航路的开辟中,讲述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影响。为此,在教学中,笔者向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⑴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⑵为什么能开辟新航路?⑶新航路的开辟给世界带来了那些影响?在学生思考回答后笔者进行了总结:⑴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东方遍地是黄金”的诱惑,西方各国急需向海外扩张以获取原料和市场,而从亚洲到欧洲的陆上交通却被奥斯曼帝国所隔断,因此,西方国家迫切要求打开一条新的贸易通道。⑵地圆学说的流行,指南针在航海上的运用,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使新航路的开辟成为可能。⑶新航路的开辟,使大量欧洲居民移民来到美国,促成了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残酷的奴隶贸易使黑人从非洲来到美洲,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扩张和野蛮屠杀导致了印地安文明的衰落,亚非拉许多国家成为欧洲国家的殖民地,全球联系加强了。这些都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与新航路开辟构成了因果关系。这样教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把握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联系。例如:新航路的开辟使许多亚非拉国家成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从而导致了这些亚非拉国家的长期落后;中华文明的绵延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这些都体现了历史和现实的联系。通过教学,能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历史问题,并把它与现实紧密地结合起来。三、情景再现,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怎样让学生对历史教学产生兴趣呢?多媒体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手段,它可以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正因为历史是人类过去的实践活动,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重演。这个特点使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掌握和巩固增加了难度,也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困难。而运用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供形象化的教学信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解决了过去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衷。
例如,在讲授初中历史第二册第1 4课《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统一》时,笔者运用多媒体剪辑一段有关蒙古大草原的歌曲如《蒙古人》或影视风光片等创设情景,让学生欣赏,激发学生探究本课历史史实的兴趣。当学生进入了“历史情景”后,笔者又用多媒体显示根据重点、难点设计的5—6个“考察目标”:⑴标记本课有关历史事件的年份、人物、地点等。⑵成吉思汗为什么能统一蒙古?⑶元朝统一的疆域怎样?⑷元朝为巩固其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⑸元朝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融合。
总之,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热爱历史的前提。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更好的学习历史,而兴趣的背后是教师对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在教学中,只要教师把握住历史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课前导入、课堂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兴趣、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历史课堂教学才能活起来。
(作者单位:54治理发愣功1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城厢乡中学)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