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综合教育论文 >> 正文

文化·教育·现代化


【内容提要】文化作为一定历史时期人们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既是民族的,又在长期的交 融过程中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它必然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有所更新;教育作为文化交 融的载体和途径,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研究文化、教育与现代化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教育学科的重要和现实课题。
【关  键  词】文化/教育/现代化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属于全人类的;任何一种文化都是民族文化交融的产物。如古 代西方文化是在近东文化、希腊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它吸收了古埃及的自然科学、近东 的宗教观念和希腊的爱智思想,在罗马帝国众多地理资源、众多民族精神基础上发现了 适用于各民族的科学、道德、法律、哲学及宗教观念,抽象出“七艺”的课程体系,成 为当时最先进的文化。中世纪后期,西方人巧妙地运用从阿拉伯和中国传来的技术,对 自己原先由犹太文化和希腊—罗马文化形成的意识形态进行思考,革新宗教,创造了有 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教伦理;17世纪开始,西方的传教士更是发现了中国的“精英政 治制度”——科举制,并将其改造成为英国的文官制度,使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因官僚 体制的运转而得到巩固。相比之下,中国虽较早的形成了多民族的中原文化,但由于地 域原因,使二千多年以来在农业文明基础上形成的儒家学说革新不大,照西方人的说法 ,“中国人追随其先辈的足迹,一直平静地生活着”。[1](P48)在17世纪开始的中西文 化交流和碰撞中表现出退缩、拒绝的态度,使一度领先的中华文明开始落后。
  文化与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积淀的传统文化,如传统 习俗、语言文字、价值体系,对个体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规范着社会成员的思 想和行为,这就是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而有目的、有组 织、有计划地传递、传播某种文化,就是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的任务。文化既是民 族精神的表现,又是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活动;文化因一代代人的理解和诠释得到 发展和更新,因而呈现出丰富和不断进步的态势。这一切,都离不开教育的作用。
      一
  文化教育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得以更新和前进。
  现代化是自近代以来开始的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涉及到经济领域的工 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及价值领域的理性化、教育领域的普及化 等互动的过程。现代化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科学革命获得对环境不断增强的控制能力, 从而引起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在内的社会变革。它从西欧的法国、英国开始向整个欧 洲和北美、澳洲扩展,20世纪开始,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也开始了现代 化的进程。从总的方面看来,它是传统的社会制度和观念在科技进步的条件下对现代社 会需要所作的功能性适应和调整。现代化是从西方开始的,有的学者认为它溯源于17世 纪的“科学革命”、启蒙运动,有的学者回溯到更早的文艺复兴,他们都指明现代化的 发展与西方文化和传统有关。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代化不是西方化,也不是传统文化的 消失,但是现代化的实现过程确实也是各民族文化受到冲击、考验和做出反应的过程, 应当区别哪些传统在新的时代和条件下应当保存,哪些是阻碍现代化进程的因素。甚至 现代化也不能看作主要是由经济领域的“资本主义”兴起而导致的社会运动,因为在彼 得大帝时期俄国已经有相当程度的现代化了。现代化的定义应当包括技术、经济、社会 、政治、思想、道德和“文化”中所能包括的其他方面,事实上人们在欢呼科学技术带 来物质生活变化的同时,也没有忽略现代化过程在思想意识方面的影响。无论在西方或 非西方,都有专注于现代化的负面影响的“反现代化”思潮,他们指出,理智化、效率 化对传统文化的破坏,现代民族国家官僚制度的建立和国家主义的隐患,以及科技与人 性的矛盾等等,成为近二百年来文学艺术和哲学关注的重点,也是教育目标和教育哲学 研究所关注的课题。
  教育普及是现代化的关键。工业化、科技发展和民主政治都离不开现代化所需要的人 ,如果忽视人的教育水准、心理特征能否跟得上时代步伐的问题,即使从发达国家引进 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民主制度,甚至教育课程,也无法在发展中国家结出硕果。“如 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能够赋予先进制度的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掌握和 运用先进制度的人本身在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上还没有经历一场向现代化的转变,那 末失败和畸形的发展就是不可避免的。”[2](P2)参与性、独立性和向一切经验开放, 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必要前提,而这一切取决于教育本身的现代化,基础 是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如法国大革命后1791年的《宪法》宣告:“普遍地废除侵犯自由 和平等权利的制度,再也不存在贵族、爵位,再也不存在世袭的差别,等级的差别,再 也不存在封建制度”,“社会差别只能视其对公共利益是否有益来证明其正确”,但法 国并没有在《宪法》公布以后就成为现代国家,因为大多数人并没有形成相应的观念; 必须在大多数国民都对封建制度引起怀疑并提出挑战,亦即形成一定的社会基础的情况 下,才能促使社会转化和新制度的建立。而这只有教育才能办到。只有教育才能使民众 理解现代化的必要,掌握现代化所需的技能,才能使民众成为民主社会的建设者。在现 代化进程加快的今天,人类因城市化、人口流动和大众传播的复杂性而有种种的反应并 付出一定的代价,必须具有一定的精神或心态才能适应,如乐于接受新事物、关注地区 和国家的公共事务、能理解不同的信息和观点并作出相应的判断,有能力从一个部门转 到另一个部门工作、从一个地方转到另一个地方生活并很好地适应,缺乏这些就会使人 产生困惑甚至迷失人生方向。尤其进入20世纪以后,国际组织和跨国体系对经济、政治 和文化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使现代化的进程处于更为激烈和复杂的背景之中,教育现 代化的程度更是成为国家现代化的主要标志。
  教育现代化是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内容和体制的变化,表现为教育规模 的扩大、教育思想和价值观的现代化、教育内容的科学化等等,集中表现为教育的普及 和民主化。
  教育普及不仅造就了现代化所需的经济、科技和管理人才,而且造就了现代化所必须 的社会基础。西方从16世纪开始大规模的扫除文盲和国民教育运动,至18世纪制定义务 教育法令,有效地提高了民众的素质。如1770年的英格兰农村中男性青年中能读写的人 数比例已经超过51%,苏格兰合理、实用的教育制度更是为维多利亚时代造就了大量的 技术和管理人员。[3](P330注13)19世纪末,西方新教国家的文盲率仅在5%~8%,而德 国更是只有6‰,高等教育无论在数量或质量方面都居于欧洲前列。美国从1890年开始 大规模地发展中等教育,1920年14~17岁青少年在公立中学就读的人数比例从6.7%上升 到32.3%,居于欧洲之上。尤其是现当代美国和英国的公立中等教育发展很快,与有关 欧洲国家相比,中学适龄人口每千人中比例如下:  
  年份   美国   德国     瑞典   英国
  1980     32    74 

     42
  1990     68    89      42
  1910     99    99      57
  1920   247    117       61    83
  1930   388    179       65     115
  1946   581    205(1950)  267     283
  1960   571    231     278     673

  
  中等教育的扩大,成为20世纪初美国经济起飞的重要基础[4](P267),尤其是二战以后 美国在中等教育基本普及的基础上扩大高等教育,逐步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其经 济持续高速发展。
  但是,教育的发展

文化·教育·现代化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5194.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综合教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