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心理咨询中理解型关系的建立
中学心理咨询中理解型关系的建立
余勇刚陈明选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咨询;理解型关系
十一二岁至十五六岁的中学生,处于人生的青春期,是由童年向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青春期的中学生进入自我意识第二次飞跃期和第二反抗期,出现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棘手。中学生心理咨询已成为当下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心理问题更多是成长中的困惑,因此学校一般都采用人本式心理咨询方式,关心学生的价值与尊严,助人自助,自我完善以实现自身的潜能。但无论哪种咨询方法都要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生理上的快速发育冲击着心理的发展变化,使身心在这个阶段失去平衡,导致对家庭、社会环境、自己的身体及情绪特别敏感。为帮助中学生较为顺利地渡过这段“危机”时期,需要对他们格外关心、宽容,在咨询中建立理解型的关系尤为重要。有的时候,中学生来到学校心理辅导室,不一定有非常严重的心理问题,而仅仅是因为有话闷在心里需要找人倾诉,这时,辅导教师以理解的态度专注于倾听可以很好地帮助来访者宣泄自己的情绪,这种情绪的疏泄本身就是辅导的一大功能。事实证明:一个具有理解能力的辅导教师,必定能发展出良好的咨访关系。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人本主义大师罗杰斯曾经指出:许多用心良苦的咨询之所以未能成功,是因为在这些咨询过程中未能建立起令人满意的咨询关系。关系是治疗的主要工具,是治疗的一部分,贯穿于整个的治疗过程。
一、理解陪伴的意义
初中生处于第二反抗期,在心理上要摆脱对他人的依赖,要以独立的人格出现,但其心理的能力明显滞后,“心理断乳期”又渴望他人的理解与支持。这种矛盾的心理常常反映在心理咨询中,资深的咨询师感到:心理的陪伴往往有很好的帮助。但中学的部分咨询老师把与来咨询的学生两个人在一起的意义看得太轻。当来访学生感到有人陪伴,就有继续咨询下去的愿望。有时只要咨询老师在旁边,有人听他倾诉,即便不用为来访学生做什么,只要坐着听他说就行了。有位学生在第二次咨询时说:上次我能直率地说出来,感觉很好。因为咨询老师的陪伴,来访学生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情绪,会很轻松。
咨询老师还要考虑以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态度、方式与来访学生呆在一起。什么都不做是件困难的事情,初级咨询老师常认为做了点什么心里才踏实,有时并没有考虑到做了是否有用,以为给了建议就是给了帮助,即便没什么用处,但说了就安心了。如有男同学认为自己很丑,其实他人看起来蛮帅;有女同学以为自己下体有味道,其实老师也闻不到;有同学不想上学等。咨询老师回应:你蛮帅的;你没体味呀;为了将来……这种习惯性的反应他们已经听过几百遍了。这种回应只是咨询老师自己觉得踏实,来访学生感到:为什么这世界没有人理解我,就连心理老师也不能理解我。有时候,在咨询中老师以为给了较好的建议,自我感觉良好,来访学生状况反而不好;相反,咨询老师感到不怎么好、困惑时,学生的状况却有所好转。一个好的咨询老师知道,在来访的学生心里往往会把这些细微琐碎的矛盾冲突体验为巨大的障碍,这是敏感的中学生特点。此时,咨询老师的陪伴就为来访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支持。
咨询老师以一种积极、开放的和善解人意的方式接触,抱有希望地与来访学生在一起,能帮助他们面对具体苦恼的情绪意义,让他们的情绪安定下来,有助于咨询进行下去,促使他们从苦恼中解脱出来。积极的陪伴不仅有助于建立咨询关系,促进沟通,而且本身就具有咨询效果。时刻要铭记,咨询老师要处理的心理上的事务不是物质一类的东西。心理咨询老师的陪伴能力,能让来访学生感到心理支持,能充分表达自己,并发生积极、正向的改变。
二、理解来访学生的叙述
想叙述自己是人的一种本能,谁都想说自己的事情,这是普遍的现象。虽然大部人都不太愿意倾听,总是急切等着轮到自己说话,但咨询老师必须认真地倾听,不仅仅是听别人说话是一种教养,更重要的是咨询老师有义务听来访学生诉说。只有从学生的叙述中才能了解情况,找到对话的契入点,当来访学生没有给出足够信息的时候,避免过快地回应,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影响咨询关系。从长期的经验来看,理解一个人是很难的,甚至不太可能,但是理解的姿态很重要。耐心细致地听来访学生叙述自己的苦闷,本身就是对他的安慰与鼓励。学生需要有人聆听他们诉说,不作批评性或否定性的判断,向一个他可以信赖的人倾诉有助于让事情明了。事实上,每个前来咨询的学生,情绪上都有些问题,正是某些特殊的困扰才促使他走进咨询室,他的生活、学习挫折与恐惧情绪使他无法处理某些问题,这样,他很想找人谈谈并获得帮助,但又担心咨询老师是否尊重自己,是否愿意接受自己的想法。如有来访学生反问咨询老师:您有没有想过明 《中学心理咨询中理解型关系的建立》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5255.html
余勇刚陈明选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咨询;理解型关系
十一二岁至十五六岁的中学生,处于人生的青春期,是由童年向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青春期的中学生进入自我意识第二次飞跃期和第二反抗期,出现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棘手。中学生心理咨询已成为当下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心理问题更多是成长中的困惑,因此学校一般都采用人本式心理咨询方式,关心学生的价值与尊严,助人自助,自我完善以实现自身的潜能。但无论哪种咨询方法都要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生理上的快速发育冲击着心理的发展变化,使身心在这个阶段失去平衡,导致对家庭、社会环境、自己的身体及情绪特别敏感。为帮助中学生较为顺利地渡过这段“危机”时期,需要对他们格外关心、宽容,在咨询中建立理解型的关系尤为重要。有的时候,中学生来到学校心理辅导室,不一定有非常严重的心理问题,而仅仅是因为有话闷在心里需要找人倾诉,这时,辅导教师以理解的态度专注于倾听可以很好地帮助来访者宣泄自己的情绪,这种情绪的疏泄本身就是辅导的一大功能。事实证明:一个具有理解能力的辅导教师,必定能发展出良好的咨访关系。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人本主义大师罗杰斯曾经指出:许多用心良苦的咨询之所以未能成功,是因为在这些咨询过程中未能建立起令人满意的咨询关系。关系是治疗的主要工具,是治疗的一部分,贯穿于整个的治疗过程。
一、理解陪伴的意义
初中生处于第二反抗期,在心理上要摆脱对他人的依赖,要以独立的人格出现,但其心理的能力明显滞后,“心理断乳期”又渴望他人的理解与支持。这种矛盾的心理常常反映在心理咨询中,资深的咨询师感到:心理的陪伴往往有很好的帮助。但中学的部分咨询老师把与来咨询的学生两个人在一起的意义看得太轻。当来访学生感到有人陪伴,就有继续咨询下去的愿望。有时只要咨询老师在旁边,有人听他倾诉,即便不用为来访学生做什么,只要坐着听他说就行了。有位学生在第二次咨询时说:上次我能直率地说出来,感觉很好。因为咨询老师的陪伴,来访学生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情绪,会很轻松。
咨询老师还要考虑以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态度、方式与来访学生呆在一起。什么都不做是件困难的事情,初级咨询老师常认为做了点什么心里才踏实,有时并没有考虑到做了是否有用,以为给了建议就是给了帮助,即便没什么用处,但说了就安心了。如有男同学认为自己很丑,其实他人看起来蛮帅;有女同学以为自己下体有味道,其实老师也闻不到;有同学不想上学等。咨询老师回应:你蛮帅的;你没体味呀;为了将来……这种习惯性的反应他们已经听过几百遍了。这种回应只是咨询老师自己觉得踏实,来访学生感到:为什么这世界没有人理解我,就连心理老师也不能理解我。有时候,在咨询中老师以为给了较好的建议,自我感觉良好,来访学生状况反而不好;相反,咨询老师感到不怎么好、困惑时,学生的状况却有所好转。一个好的咨询老师知道,在来访的学生心里往往会把这些细微琐碎的矛盾冲突体验为巨大的障碍,这是敏感的中学生特点。此时,咨询老师的陪伴就为来访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支持。
咨询老师以一种积极、开放的和善解人意的方式接触,抱有希望地与来访学生在一起,能帮助他们面对具体苦恼的情绪意义,让他们的情绪安定下来,有助于咨询进行下去,促使他们从苦恼中解脱出来。积极的陪伴不仅有助于建立咨询关系,促进沟通,而且本身就具有咨询效果。时刻要铭记,咨询老师要处理的心理上的事务不是物质一类的东西。心理咨询老师的陪伴能力,能让来访学生感到心理支持,能充分表达自己,并发生积极、正向的改变。
二、理解来访学生的叙述
想叙述自己是人的一种本能,谁都想说自己的事情,这是普遍的现象。虽然大部人都不太愿意倾听,总是急切等着轮到自己说话,但咨询老师必须认真地倾听,不仅仅是听别人说话是一种教养,更重要的是咨询老师有义务听来访学生诉说。只有从学生的叙述中才能了解情况,找到对话的契入点,当来访学生没有给出足够信息的时候,避免过快地回应,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影响咨询关系。从长期的经验来看,理解一个人是很难的,甚至不太可能,但是理解的姿态很重要。耐心细致地听来访学生叙述自己的苦闷,本身就是对他的安慰与鼓励。学生需要有人聆听他们诉说,不作批评性或否定性的判断,向一个他可以信赖的人倾诉有助于让事情明了。事实上,每个前来咨询的学生,情绪上都有些问题,正是某些特殊的困扰才促使他走进咨询室,他的生活、学习挫折与恐惧情绪使他无法处理某些问题,这样,他很想找人谈谈并获得帮助,但又担心咨询老师是否尊重自己,是否愿意接受自己的想法。如有来访学生反问咨询老师:您有没有想过明 《中学心理咨询中理解型关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