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班级量化评价的模糊性
量化评价在中小学管理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运用它管理班级时,许多班主任更多的是研究如何使评价精确化。但是,如果片面地强调量化,一味地追求精确,那只会把评价引入歧途。人们常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由此我们认为,班级量化评价应以模糊为主。
一、就学生的行为表现而言,外显的行为表现无法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情况
(一)量化结果的准确性受到怀疑。
人的行为和表现是受其动机、心理状态支配的……
二、就学生的学习活动而言,过细的量化往往制约着学生的学习行为
(一)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进步。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片面追求评价的精确和量化的做法,实际上否认了学习行为的复杂性,忽视了学生个性本质的不可预测性。这样做不但消耗了班主任大量的时间,而且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副作用。有的学校,班主任把学生成绩精确到零点五分,并且在全班乃至全校张榜公布名次。这也许能使几位佼佼者受到鼓励,然而绝大部分学生却感到沮丧。这种精确的量化,使许多学生不断被划入“后进生”的行列,我们说转化后进生首要的是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和愉快的学习感受,然而在这样的量化方式下“后进生”怎能有成功的体验?又怎么可能使他们心悦诚服地紧跟教师继续努力学习?
(二)评价的标准值得思考。
当前考试仍是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从考试的标准来看,教师注重的是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序,往往忽视与学习有关的各种能力因素。这样的试卷难免要影响到评价的科学性。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学生学习效果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外,以下诸因素也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影响:其一,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如教师讲课枯燥、教材编写不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课程安排不恰当、作业量太大等;其二,心理健康状况的制约,如学习障碍、情绪障碍、行为障碍、适应性差等等。依据这些不良外界因素影响下的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不仅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合理的。由于评价因素和评价标准的偏差,这样的测量分数越精确,偏差就越大,也越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就学生的个性发展而言,精确的量化会导致学生的双重人格
(一)影响到个性发展。
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量化管理涉及到学生的各个方面,分值划分具体而固定,缺乏弹性。由于指标具体全面,学生必须提高警惕,力保每一项都不失分。这样,学生就要疲于应付,平均用力,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发展特长。由于分值缺乏弹性,某一项活动完成得再好,也只能得到有限的分数。所以全面而具体的量化管理,客观上起到了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作用。而学生个性中有许多方面是难以量化或无法量化的,一味地在评价技术上追求精确,迷信数字,必然会轻视对个性中那些难以量化方面的评价,使评价偏离了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引起教育活动的混乱和教育目标的落空。
(二)容易形成双重人格。
量化管理的实质是以奖分、扣分为手段,达到对学生进行行为控制的目的。大量的实例说明,学生在一定时期表现出某种行为(如主动擦黑板),不做出某种行为(如上课说话、看课外书等),并不一定是基于一定的认识基础之上的、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而更多的是立足于赢得分数的被动行为。如果单从行为量化的分数看,得分可能很好,但这样的一个“我”,并不是“真实的我”。学生正处在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这种不良的引导往往会使学生形成双重人格,影响其今后的发展和进步。
四、就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言,过细的量化会使学生失去发展创造力的空间
创新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也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在很多研究指出,创新始于问题。全部科学史和思想史也证明,科学和人类思想的发展都始于问题。爱因斯坦曾言:“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提出新的问题,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就是说,我们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自由”的心理空间。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所谓“心理安全”是指,不需要有任何戒备心,不担心别人会随时指责和批评自己,有一种安全感。如学生在提出问题时,他不担心同学会认为自己提的问题幼稚,不担心自己的问题提不好,老师会批评,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所谓“心理自由”是指,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必有太多的条条框框,不必有太多的约束,能够比较自由地思维和表达。
就量化评价的内容而言,有许多是属于主观评价范畴,没有明确的指标,无法实施量化,也可以说是不需要量化的。样样量化的结果,只会把活生生的人分割得支离破碎。作一串数字的躯壳,学生还有什么创造性可言?既然实施量化,精确的数字往往更能被人们所接受,过细的量化结果往往更能成为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那么学生就会想方设法获得高分,在行动中不敢做这不敢做那。这样一来,学生能有心理的安全感和自由的发展空间吗?因此,班级量化评价必须带有一定的模糊性,才能给学生在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方面留有一定的空间。同时,班主任必须充分把握住每个学生的心理反应,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使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使他们敢于标新立异,大胆提问,不断产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最终培养起创新能力。
最后需要明确的一个问题是,评价的模糊性并不等于武断性和盲目性。评价的模糊性主要应体现在这样一点上:在制定评价标准时根据学生的行为特点和心理需要粗化条款,在具体的评分标准上使用模糊性的语言,给学生的行为发展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健康地发展。
《论班级量化评价的模糊性》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5450.html
一、就学生的行为表现而言,外显的行为表现无法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情况
(一)量化结果的准确性受到怀疑。
人的行为和表现是受其动机、心理状态支配的……
二、就学生的学习活动而言,过细的量化往往制约着学生的学习行为
(一)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进步。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片面追求评价的精确和量化的做法,实际上否认了学习行为的复杂性,忽视了学生个性本质的不可预测性。这样做不但消耗了班主任大量的时间,而且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副作用。有的学校,班主任把学生成绩精确到零点五分,并且在全班乃至全校张榜公布名次。这也许能使几位佼佼者受到鼓励,然而绝大部分学生却感到沮丧。这种精确的量化,使许多学生不断被划入“后进生”的行列,我们说转化后进生首要的是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和愉快的学习感受,然而在这样的量化方式下“后进生”怎能有成功的体验?又怎么可能使他们心悦诚服地紧跟教师继续努力学习?
(二)评价的标准值得思考。
当前考试仍是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从考试的标准来看,教师注重的是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序,往往忽视与学习有关的各种能力因素。这样的试卷难免要影响到评价的科学性。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学生学习效果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外,以下诸因素也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影响:其一,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如教师讲课枯燥、教材编写不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课程安排不恰当、作业量太大等;其二,心理健康状况的制约,如学习障碍、情绪障碍、行为障碍、适应性差等等。依据这些不良外界因素影响下的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不仅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合理的。由于评价因素和评价标准的偏差,这样的测量分数越精确,偏差就越大,也越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就学生的个性发展而言,精确的量化会导致学生的双重人格
(一)影响到个性发展。
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量化管理涉及到学生的各个方面,分值划分具体而固定,缺乏弹性。由于指标具体全面,学生必须提高警惕,力保每一项都不失分。这样,学生就要疲于应付,平均用力,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发展特长。由于分值缺乏弹性,某一项活动完成得再好,也只能得到有限的分数。所以全面而具体的量化管理,客观上起到了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作用。而学生个性中有许多方面是难以量化或无法量化的,一味地在评价技术上追求精确,迷信数字,必然会轻视对个性中那些难以量化方面的评价,使评价偏离了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引起教育活动的混乱和教育目标的落空。
(二)容易形成双重人格。
量化管理的实质是以奖分、扣分为手段,达到对学生进行行为控制的目的。大量的实例说明,学生在一定时期表现出某种行为(如主动擦黑板),不做出某种行为(如上课说话、看课外书等),并不一定是基于一定的认识基础之上的、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而更多的是立足于赢得分数的被动行为。如果单从行为量化的分数看,得分可能很好,但这样的一个“我”,并不是“真实的我”。学生正处在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这种不良的引导往往会使学生形成双重人格,影响其今后的发展和进步。
四、就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言,过细的量化会使学生失去发展创造力的空间
创新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也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在很多研究指出,创新始于问题。全部科学史和思想史也证明,科学和人类思想的发展都始于问题。爱因斯坦曾言:“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提出新的问题,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就是说,我们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自由”的心理空间。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所谓“心理安全”是指,不需要有任何戒备心,不担心别人会随时指责和批评自己,有一种安全感。如学生在提出问题时,他不担心同学会认为自己提的问题幼稚,不担心自己的问题提不好,老师会批评,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所谓“心理自由”是指,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必有太多的条条框框,不必有太多的约束,能够比较自由地思维和表达。
就量化评价的内容而言,有许多是属于主观评价范畴,没有明确的指标,无法实施量化,也可以说是不需要量化的。样样量化的结果,只会把活生生的人分割得支离破碎。作一串数字的躯壳,学生还有什么创造性可言?既然实施量化,精确的数字往往更能被人们所接受,过细的量化结果往往更能成为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那么学生就会想方设法获得高分,在行动中不敢做这不敢做那。这样一来,学生能有心理的安全感和自由的发展空间吗?因此,班级量化评价必须带有一定的模糊性,才能给学生在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方面留有一定的空间。同时,班主任必须充分把握住每个学生的心理反应,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使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使他们敢于标新立异,大胆提问,不断产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最终培养起创新能力。
最后需要明确的一个问题是,评价的模糊性并不等于武断性和盲目性。评价的模糊性主要应体现在这样一点上:在制定评价标准时根据学生的行为特点和心理需要粗化条款,在具体的评分标准上使用模糊性的语言,给学生的行为发展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健康地发展。
《论班级量化评价的模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