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探美景——网络环境下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目的、目标等,查询资料、调查访问,确定自己课题小组的具体研究内容,写出课题研究方案,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应当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各课题小组子课题的研究方案,以便进行课题的开题论证与评审。
4.指导并开展研究。这是研究性学习的实质阶段,即开展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制定一个目标,学生就上述目标和方案进行自主研究学习。在获取所需的信息之后,进行整理、分析和综合。
作为城乡中学,面对学生信息素养参差不齐、学校设备有限的现实情况,应该在课堂中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制定,以适应不同层次水平的同学学有所得、研有所获。如高二哲学有关反驳“人性自私论”部分的练习,就可以让学生先从网上找到社会最新新闻报道有关人性部分的正反面报道阅读,能力稍强的学生可以在一定的虚拟社区里贴帖子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也可以社区一员的身份发表观点. 信息水平高的学生还可以以此为主题做成Flash等作品.
5.成果表述与评价。这是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水平会因此而得到提高。常见的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交流方式有研究、论文、多媒体、表演、展览,成果可以同网页(校园网)展示,体现网络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优越性。这个部分教师还可以用简单课件,以各种形式进行测试(其中应该以学生的自我测试和自我小结为主).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及与教师的互动中暴露出的问题,教师可总体引导,也可单独指导.
例如:“政党制度”一课的测试反馈,教师可以提前作好课件,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基本形式做成表格,让学生在掌握大量现实资料和充分阅读讨论的基础上,自己把表格的基本内容填满。
四、信息技术、思想政治课与研究性学习三者结合的的意义及反思
1、意义
从一年的实践来看,我们觉得把信息技术、思想政治课与研究性学习三者结合起来,有着极大的优点和作用。就学科特点和教育教学改革而言,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的整合与思想政治课的改革方向是一致的。
(1)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在中学各门学科中,思想政治课与社会变革的联系最为紧密,教师必须随时关注时事、政治理论的新动向,研究性学习主张探究社会生活,能迅速而直接地直接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学习的过程和终结又能把研究性的成果得以展现和评价,保证学习内容的更新,时代性得以体现。而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巨大的信息量,网络的同步新闻、滚动信息保证了学习者涉足知识的时效性。
(2)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开放性。一方面,当代中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较多地接触日新月异的现实收获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中学德育教学注重培养完善人格,发展个性,而德育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和基本点。无论是中学生接触社会社会、了解时事,分析问题,培养完善德育,还是通过政策分析、社会调查,都有利于开拓视野,发展兴趣,完善人格。
(3)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性。研究性学习本身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社会调查、模型模具的制作和建造、热点问题研究等机会提高了直接经验并获得了探究实践中的积极感性体验,而网络技术从教育、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到学习网站建立,资源库、网络平台营运,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参与其中,充分体现了实践性。
(4)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综合性。思想政治课的综合性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教学要求、目的上的综合性。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所涉及的面都是相当广泛的,既可以是传统学科,也可以是新兴学科;既可以是科学方面,也可以是人文方面;既可以是单科性,也可以是综合性,充分照顾不同学习主体、学习内容的具体学习条件下的不同需要。另外,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质和综合行为素质,在这个层面上,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
总之,在这种学习模式中,网络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智能伙伴。学习过程由学习者和计算机共同完成,而不是纯粹由计算机控制。由此达到一种“双赢的效果”——既能发挥计算机的效力,又能促进学习者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以适应在未来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另外,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在思想政治教学学习评价体系改进,与具体相关学科融合与综合,推崇人本主义理念上,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2、反思
在实践这项课题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课题的具体实施还需要解决许多问题。
例如,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提高,教师就必须相应地有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否则,无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和建议。而城乡中学的教师信息水平还较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也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迎接信息化教育的挑战。
再如,学生要把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与思想政治课相结合,必须有综合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也要求信息技术课老师与思想政治课老师的关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加强合作,改变原来分科独立教学的局面,以利于相互之间的学习与渗透,形成合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此外,必须防止由此带来的学生在网络中的放纵意识和自由意识。 鼓励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不等于鼓励沉溺网络而不能自拔;鼓励在网络环境下创造性思考,不等于可以随心所欲而不讲网络道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教育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求索、促思生成、成而创新,才能让思想之花迸放,让创新精神涌流,让现代人才辈出,让祖国未来美好!
参考资料: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 陈丽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 马宁、余胜泉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3、《网络化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现》,陈丽、陈青等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4、《现代素质教育四大支柱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内涵》,王玉保等,《教育理论与实践》
5、《webquest的设计流程》http://www.being.org.cn/webquest/designprocess1.htm
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章剑卫 姚兆华 《曲径通幽探美景——网络环境下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探讨(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5497.html
4.指导并开展研究。这是研究性学习的实质阶段,即开展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制定一个目标,学生就上述目标和方案进行自主研究学习。在获取所需的信息之后,进行整理、分析和综合。
作为城乡中学,面对学生信息素养参差不齐、学校设备有限的现实情况,应该在课堂中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制定,以适应不同层次水平的同学学有所得、研有所获。如高二哲学有关反驳“人性自私论”部分的练习,就可以让学生先从网上找到社会最新新闻报道有关人性部分的正反面报道阅读,能力稍强的学生可以在一定的虚拟社区里贴帖子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也可以社区一员的身份发表观点. 信息水平高的学生还可以以此为主题做成Flash等作品.
5.成果表述与评价。这是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水平会因此而得到提高。常见的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交流方式有研究、论文、多媒体、表演、展览,成果可以同网页(校园网)展示,体现网络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优越性。这个部分教师还可以用简单课件,以各种形式进行测试(其中应该以学生的自我测试和自我小结为主).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及与教师的互动中暴露出的问题,教师可总体引导,也可单独指导.
例如:“政党制度”一课的测试反馈,教师可以提前作好课件,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基本形式做成表格,让学生在掌握大量现实资料和充分阅读讨论的基础上,自己把表格的基本内容填满。
四、信息技术、思想政治课与研究性学习三者结合的的意义及反思
1、意义
从一年的实践来看,我们觉得把信息技术、思想政治课与研究性学习三者结合起来,有着极大的优点和作用。就学科特点和教育教学改革而言,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的整合与思想政治课的改革方向是一致的。
(1)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在中学各门学科中,思想政治课与社会变革的联系最为紧密,教师必须随时关注时事、政治理论的新动向,研究性学习主张探究社会生活,能迅速而直接地直接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学习的过程和终结又能把研究性的成果得以展现和评价,保证学习内容的更新,时代性得以体现。而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巨大的信息量,网络的同步新闻、滚动信息保证了学习者涉足知识的时效性。
(2)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开放性。一方面,当代中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较多地接触日新月异的现实收获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中学德育教学注重培养完善人格,发展个性,而德育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和基本点。无论是中学生接触社会社会、了解时事,分析问题,培养完善德育,还是通过政策分析、社会调查,都有利于开拓视野,发展兴趣,完善人格。
(3)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性。研究性学习本身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社会调查、模型模具的制作和建造、热点问题研究等机会提高了直接经验并获得了探究实践中的积极感性体验,而网络技术从教育、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到学习网站建立,资源库、网络平台营运,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参与其中,充分体现了实践性。
(4)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综合性。思想政治课的综合性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教学要求、目的上的综合性。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所涉及的面都是相当广泛的,既可以是传统学科,也可以是新兴学科;既可以是科学方面,也可以是人文方面;既可以是单科性,也可以是综合性,充分照顾不同学习主体、学习内容的具体学习条件下的不同需要。另外,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质和综合行为素质,在这个层面上,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
总之,在这种学习模式中,网络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智能伙伴。学习过程由学习者和计算机共同完成,而不是纯粹由计算机控制。由此达到一种“双赢的效果”——既能发挥计算机的效力,又能促进学习者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以适应在未来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另外,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在思想政治教学学习评价体系改进,与具体相关学科融合与综合,推崇人本主义理念上,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2、反思
在实践这项课题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课题的具体实施还需要解决许多问题。
例如,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提高,教师就必须相应地有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否则,无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和建议。而城乡中学的教师信息水平还较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也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迎接信息化教育的挑战。
再如,学生要把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与思想政治课相结合,必须有综合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也要求信息技术课老师与思想政治课老师的关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加强合作,改变原来分科独立教学的局面,以利于相互之间的学习与渗透,形成合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此外,必须防止由此带来的学生在网络中的放纵意识和自由意识。 鼓励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不等于鼓励沉溺网络而不能自拔;鼓励在网络环境下创造性思考,不等于可以随心所欲而不讲网络道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教育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求索、促思生成、成而创新,才能让思想之花迸放,让创新精神涌流,让现代人才辈出,让祖国未来美好!
参考资料: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 陈丽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 马宁、余胜泉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3、《网络化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现》,陈丽、陈青等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4、《现代素质教育四大支柱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内涵》,王玉保等,《教育理论与实践》
5、《webquest的设计流程》http://www.being.org.cn/webquest/designprocess1.htm
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章剑卫 姚兆华 《曲径通幽探美景——网络环境下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探讨(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