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科学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科学课堂教学
科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是良好科学教学的保证。在新的科学教育理念指导下形成新的科学教师行为方式。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收获着学习科学,使科学课堂成为一个孩子心目中美妙有趣的小天地。形成一整套新型科学课堂教学策略非常有必要:
一、教师要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不要照本宣科。
教师首先要创新,在教学中能够熟练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内部深层次的含义、在熟练运用教材的基础上大胆的进行改动创新。教师如何组织教学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来源。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怀疑精神,对教材上的知识和内容要敢于否认、勇于否认。一切的现存事物都是不完善的,根据自己所在的大教育环境,用批判性的精神对待教材。
二、要尽可能减少对学生统一约束和整齐划一的要求。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各个同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提倡多方位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和评价模式。允许程度不同的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得出程度不一的结果,作为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都要亲历各个科学探究活动,要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要善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对话等形式,开发学生的心理素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以愉快的心情,以特殊的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很有必要。学生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才能自主地思考,提出问题的假设,才能毫无顾忌的发表意见,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蹲下来"的方法与学生保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三、鼓励想象,提倡大胆的置疑大胆的提问。
教师要勤于回答学生的问题,避免不答学生的问题或者简单的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大胆想象有理有据的提出问题和推理。在教学中注意尽量分解难点,通过学习能看得懂,学得会,并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感,让他们建立自信心。
一个好的问题,就如投在学生脑海中一颗石子,能激起学生思考的波浪,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设疑,巧于设疑,通过设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生就会随着老师设置的疑点,不断的思索下去。
四、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选择。
尊重学生首先要解放学生的脑,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边听课边想,边观察边想,边实验边想,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鼓励学生想得新、想得奇。
科学课中教师以儿童的眼光看待学生,这是加深师生沟通的重要途径。孩子的思维与成人思维存在很大的差别,教师不能用自己的眼光评价学生,更不能用成人的思维去约束学生在科学探究中表现。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创设探索活动的愉悦情境.耐心启发诱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培养人文精神,渗透合作意识。
在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时期,科学教育中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特别是人与自然情感的培养更是作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重中之重。课程要求教师应该鼓励孩子从小乐于投身自然、探索自然,用他们敏锐的感官去拥抱自然,去发现自然界中的变化和奥秘,去欣赏大自然的景色美、生态美、沧桑美和协调美,去保护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从而发展爱自然、爱家乡、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六、在课堂教学中要容忍学生的错误,大胆的鼓励学生大胆的尝试错误。
及时评价、适时引导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答错了而受到冷眼,或者问题答对了教师不予及时肯定,都容易损害学生的自尊心,都会直接影响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和错误,要给予足够的宽容,耐心地矫正,坚持表扬鼓励为主,特别是对成绩处于中下游的学生更应如此。
七、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向孩子学习。
自主学习并不就是放任学生,让他们自己学习。而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参与”是发挥人的主体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实质就是倡导学生的自主意识,尊重学生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因素,把一切外部的教育因素转化为学生的主体素质,在发挥学生个体潜在中实现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创造。
科学课是提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沃土,是众多教学中一朵奇葩,我们教师应该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尽可能地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展现的机会,表现自己,锻炼自己,发现特长,培养特长。让每株希望之苗都茁壮成长,让每片绚丽的花瓣去散发出他们特有的芳香吧!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科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