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基础教育若干流行观念的再思考
分析:何为人性?所谓人性就是人所有而动物没有的东西。个性是人性(人有人性,动物没有人性)的组成部分,个性解放的时代就是人性自觉的时代,人性教育的根本落脚点应该是培养个性,尊重社会性,绝对不能助长被教育者个人思想,尤其是那些认为自己干了别人干不了的事情就是个性的人,更应引起注意,尊重人不是尊重社会差别和社会位置。如印度学校起火,烧死了89个儿童,当时没有一个老师在场,全走了,这就是没有人性的证明。还有几个孩子打死一个乞丐,也是人性教育不成功的典型案例。因此,把标准化教育全面转向人性化教育是不可取的,学生该负的责任:读好书,做真人。而不读书、旷课、逃学是不允许的。该表现的社会角色不能马虎,只有将个性融入社会性、类特性之中,这样的人性化教育才有实际意义。
结论:人性化教育不是个性张扬的替代物,而是融于社会性、类特性之中的个性特征的有机限定。
四、“‘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传统的知识传递型教师观”
解说:把“道”简单地理解为“知识”,认为传道就是传递知识。
分析:先看韩愈所说的“道”:“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已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韩愈《原道》)
传道:“老子小仁义,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所谓首先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给禹,禹以是传给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当今的为师之道----严师出高徒;为官之道----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经商之道----童叟无欺;为夫之道----当家作主担责任。
结论:综上所述,“传道、授业、解惑”中的传“道”,绝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永远没有过时。相反,它唤醒了全球化时代教师的文化自觉与文化使命:明确自己的教育责任是让中国文化发扬光大,而不是培养“香蕉人”,----外黄(中国人)、内白(西方生活方式),“土豆人”----无脑袋人。
五、“蜡烛精神过时了”
解说:肯定:奉献与给予。
不足:忽视老师自身的可持续学习与发展、成长,淡化老师内在的尊严与劳动的欢乐。
分析:把教师比作蜡烛这是隐喻,有人做了以下比较:
蜡烛短:教师的寿命短且越来越无学问;
蜡烛底下黑:教师有不足;
蜡烛光线弱:教师的作用不大;
蜡烛流泪:教师的结局悲哀。
实际上,教师将终生献给教育事业,半夜三更替学生解危,从可怜的工资中拿钱支助学生不图回报,体贴学生,发表文章,不是为了名和利,而足专业成长的有效证明。“蜡烛精神”倡导的是扎扎实实的奋斗精神,而现时不少教师表现欲太强,作秀太多;如:上课有演戏
《关于当前基础教育若干流行观念的再思考(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