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 正文

中学生亲子依恋的特点及其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父母亲密的调节作用


.92, NFI=0.91, NNFI=0.90,RMSEA=0.08;对母子依恋分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GFI=0.94,CFI=0.95,NFI=0.94,NNFI=0. 93,RMSEA=0.07。
2.2.3父母亲密问卷
自编问卷,用于评价青少年感知到的父母间关系和谐的程度,单维度,共5题,采用5级评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记作l~5分,求各题目的平均分。Cron,bach系数为0.90,与父母冲突问卷(池丽萍,辛自强,2003)的冲突频率和冲突强度维度的相关分别为-0.57和-0.50,表明有较好的信度和效标关联效度。典型例题:“父母亲之间相互关心对方。”
2.3研究程序和数据处理
先在北京两所中学选取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的372名被试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修订问卷。随后,在全国六个城市共选取24所普通和重点中学进行施测,时间45分钟左右。采用SPSS17.0和A-MOS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中学生亲子依恋的特点
以父亲、母亲为关系类型组内变量,对信任、沟通和疏离3个亲子依恋维度分别做2(性别)×4(年级)的重复测量多元方差分析。
中学生的信任维度得分存在关系类型差异(Fc)=80. 04.p<0.001),母子信任分数曼著高于父子信任。性别、年级和关系类型两两或三者交互作用不显著,但被试间年级的主效应显著(F,.,2289)= 20. 54,p<0.001),亲子(父子和母子)信任的分数随年级的升高而显著下降(其中初二和高一、高一和高二差异不显著)。
中学生的沟通维度得分存在关系类型差异(F12)=445. 45,p<0.001),母子沟通分数显著高于父子沟通。性别和关系类型交互作用显著(F20)=47. 59,p<0.001),其中男生父子沟通平均分显著高于女生,而男女生在母子沟通上的平均分无显著差异。年级和关系类型交互作用显著(F(112)=4.49,p <0.01),其中父子沟通和母子沟通的分数随年级的升高而显著降低(但高一和高二学生母子沟通的分数差异不显著),被试间的年级主效应显著(9)=49. 24,p<0.001),亲子沟通的平均分随年级的升高而显著下降。
中学生的疏离维度得分存在关系类型差异(Fc)=38. 48,p<0.001),母子疏离分数显著低于父子疏离。性别和关系类型交互作用显著(Fc9。)=9.24,p<0.01),男生的父子疏离和母子疏离分数均显著高于女生。年级和关系类型交互作用显著(F(8。)=3.52,p<0.05),父子疏离分数随年级的升高而上升(初二和高一,高一和高二的差异不显著),初一学生的母子疏离分数显著低于初二、高一和高二学生。被试间的性别主效应(Fc)=44. 45,p<0.001)和年级主效应显著(Fc288)=13. 69,p<0.001),男生亲子疏离分数显著高于女生,初一学生的亲子疏离分数显著低于其他年级学生。性别和年级的交互作用也显著(Fc。)=2.76,p<0.05),男生亲子疏离分数随年级升高而无显著变化(M初_=2.44,M初_=2.60,M高一=2. 55,Mai==2.59),女生亲子疏离的分数随年级的升高而显著升高(M初一=2.10,M初==2.38,Mia/_=2.38,Miai==2.49,初二和高一学生的差异不显著)。
3.2 亲子依恋与社会适应的关系
3. 2.1 亲子依恋各维度与社会适应的相关
将亲子依恋和社会适应各维度作Person相关(见表2),发现除父子沟通和消极退缩无显著相关外,亲子依恋各维度与社会适应各维度均存在显著相关,其中亲子信任和亲子沟通维度与自我肯定、亲社会倾向、行事效率和积极应对四个积极社会适应维度呈正向显著相关,与自我烦扰、人际疏离、违规行为和消极退缩四个消极社会适应维度呈负向显著相关。亲子疏离维度与社会适应各维度的相关方向恰好相反。其中亲子信任与自我烦扰、行事效率和积极应对,亲子沟通与行事效率,亲子疏离与自我烦扰的相关均在0. 25以上。
3.2.2不同亲子依恋类型的中学生在社会适应状
况上的差异
采用Beyer( 2003)的依恋类型划分的规则,根据亲子依恋得分将青少年划分为安全依恋和不安全依恋两类。沟通、信任和疏离三个维度的得分范围是5—25,中数为15,将在信任、沟通两个维度上得分大于或者等于15,并且在疏离维度上得分小于或者等于15的被试界定为安全依恋,其余为不安全依恋。由此将中学生被试划分为(1)双亲安全依恋组(与父母亲均为安全依恋),共823人,占35. 1%,(2)与父亲安全依恋同时与母亲不安全依恋组,共221人,占9. 4%,(3)与父亲不安全依恋同时与母亲安全依恋组,共513人,占21. 9%,(4)双亲不安全依恋组(与父母亲均为不安全依恋),共787人,占33. 6%。不同依恋类型被试的各维度平均分和标准差见表3所示。
以亲子依恋类型为自变量,社会适应八维度为因变量,作多元方差分析发现,亲子依恋类型(Fc2005)=17. 52,p<0.001)的主效应极其显著。进一步对社会适应各维度进行方差分析发现,不同亲子依恋类型的被试在社会适应八维度上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自我肯定、亲社会倾向、行事效率和积极应对四个积极适应维度的得分均存在“双亲安全型>一方安全型(父子安全.母子不安全型和父子不安全.母子安全型)>双亲不安全型”的模式;自我烦扰、人际疏离、违规行为和消极退缩四个消极适应维度的得分均存在“双亲安全型<一方安全型<双亲不安全型”的模式(见表4)。
事后检验发现,双亲安全型被试在四个积极社会适应维度上的得分显著大于双亲不安全型被试(p值均小于0. 001),而在四个消极社会适应维度上的得分情况恰好相反(p值均小于0. 001)。父子安全一母子不安全型被试的违规行为和积极应对得分显著大于父子不安全一母子安全型被试(p值均小于0. 01),两者在其余维度上得分无显著差异。
3.3 父母亲密在亲子依恋对社会适应预测中的调节作用
建立母子和父子依恋质量总分对积极社会适应预测的结构方程模型(见图1),模型各项拟合指数为:X2/df=3.54, GFI=0.99, CFI=0.98, NFI=0. 97.NNFI=0.

中学生亲子依恋的特点及其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父母亲密的调节作用(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5542.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心理健康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