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 正文

中学生亲子依恋的特点及其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父母亲密的调节作用


96,RMSEA=0.03,建立母子和父子依恋质量总分对消极社会适应预测的结构方程模型(见图2),模型各项指数为:X2/df=2.99,GFI=0. 99 ,CFI=0.98, NFI=0.97, NNFI=0.96, RMSEA=0. 03,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
参照温忠麟等人( 2003)的方法,将父母亲密得分大于父母亲密总体均分的被试归为高父母亲密组,父母亲密得分小于父母亲密总体均分的被试归为低父母亲密组。利用模型多组比较的方式检验父母亲密在亲子依恋质量对积极和消极社会适应预测中的调节作用,即比较高父母亲密组和低父母亲密组的中学生在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质量对社会适应的预测作用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定义下列相互嵌套的模型:
模型1(零模型):对于不同的组,定义相同的模型结构。
模型2:在模型l的基础上,限定不同组的结构模型部分对应的预测路径系数相等。
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限定不同组模型的所有路径系数相等。
对于A模型而言,模型l与模型2存在显著差异,X(2) =6.92,p<0.05,模型1与模型3间也存在显著差异,X(5) =48.32,p<0.001,这表明高父母亲密组和低父母亲密组在亲子依恋对积极社会适应的预测上存在显著差异,即是说父母亲密在亲子依恋质量对积极社会适应的预测中起调节作用。对于B模型而言,模型1与模型2存在显著差异,X(2)=9. 50,p<0.01,模型1与模型3间也存在显著差异,X(5) =24. 84,p<0.001,表明高父母亲密组和低父母亲密组在亲子依恋对消极社会适应的预测上存在显著差异,即是说父母亲密在亲子依恋质量对消极社会适应的预测中起调节作用(见表5)。对两模型回归系数的比较发现,高父母亲密组的母子依恋质量对积极社会适应的回归系数显著大于低父母亲密组对应的回归系数(JB高父母亲密组=0. 27,卢低父母亲密组=0. 25,C.R.=2.38,p<0.05),高父母亲密组的母子依恋质量对消极社会适应的回归系数显著小于低父母亲密组对应的回归系数(JB高父母亲密组= - 0.41,卢低父母亲密组= -0.35,C.=-2.29,Jp<.05),即是说父母亲密能够增大母子依恋质量对于积极社会(凹丫丫范文网 fanwen.oyaya.net)适应的正向预测作用,也能够增大母子依恋质量对于消极社会适应的负向预测作用,
4讨论
4.1 亲子依恋的特点
本研究发现,母子信任和沟通分数显著高于父子的相应分数,母子疏离分数显著低于父子疏离分数,母子总体依恋质量也高于父子依恋质量,结果与前人研究类似( Buist,Dekovic,Meeus,&van Aken.2002)。这可能与男人在社会化过程中,较少有机会习得和练习照料活动的核心技能( Parke&Brott,1999),不常照顾孩子的生活有关。虽然总体上儿童对母亲的依恋程度高于父亲,但也存在性别差异:男生比女生更愿意与父亲沟通,对父母亲的疏离感也高于女生。根据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这可能是男生在社会化过程中愿意以父亲为榜样,学习同性的行为模式。另外相对于女生而言,男生的独立意识较强,不愿意受到父母的过多管束,同父母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这也可以从青春期男性易患叛逆性行为障碍,女性易患分离焦虑障碍得到间接支持( Hartung&Widiger,1998)。随年级升高,青少年自我意识凸显,学业压力增大,不愿也无暇与父母交流,由此亲子信任和沟通分数降低,亲子疏离的分数增加。
4.2 亲子依恋对社会适应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除父子沟通和消极退缩无显著相关外,亲子依恋各维度与社会适应各维度均存在显著相关,表明中学生的亲子依恋状况的确能够影响其社会适应。值得注意的是,信任维度与自我烦扰、行事效率和积极应对相关均在0. 25以上,其预测效力强于沟通和疏离两维度,原因可能是亲子信任是积极有效沟通和互动的基础,高亲子信任度导致高亲子亲密度,疏离感也就越弱。另一方面,亲子依恋关系或互动与儿童社会适应之间可能作用模式也被证明。家庭一同伴关系的三元模型认为,亲子互动能够让家长扮演引导者、教育者或咨询者的角色,在文化规范、规则与习俗方面明确教育他们的孩子( Parke, Burks, Carson, Neville,&Boyum, 1994),帮助其建立与家庭外社交伙伴的关系,以此完成社会适应过程。
本研究中,双亲安全型的人数占35. 1%,一方安全型的人数占31. 3%,双亲不安全型的人数占33. 6%,三者比例约为1:1:1,与前人研究结果相类似(王争艳,赵冬艳,雷雳,2007)。儿童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对父母的依恋类型有时会出现分化,很多婴幼儿只与双亲中的一方在一起时有安全感。进一步分析发现,双亲安全型、一方安全型和双亲不安全型被试的积极社会适应各维度的得分依次降低,消极社会适应维度得分情况恰好相反.这显示仅与父母中一方建立安全依恋并不能获得较好的社会适应。在家庭系统中,同父母任意一方的不安全感的增加均显著影响孩子的适应。家庭系统作为一个安全基地,提供了可信赖的依恋关系和适当的看护者,其中的所有的成员都能开发孩子的潜能(王争艳等,2007),因此与父母亲同时建立良好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非常重要。
本研究也发现,父子安全.母子不安全型被试的违规行为和积极应对得分显著大于父子不安全一母子安全型被试,显示了父子和母子依恋类型的风格差异。母亲与孩子的相处时间更多,较多地使用语言和说教,有利于阻止违规行为的发生。父亲就像儿童的同伴,容易促进对等与平等的交流,传达对青少年子女的信赖感,这使父亲会成为一种“促进性环境”,使青少年从家庭中分化出来,并能独立自主( Shulman&Klein,1993),从而促进青少年积极有效地应对环境变化。
总之,安全依恋类型能够促进积极的社会适应,减轻消极社会适应的负面作用。与父母亲同时建立安全依恋的儿童青少年更容易获得良好的社会适应。母亲与父亲的角色互补,能够为青少年提供协作与自立的榜样( Belsky et al.,1984;Ooi et al.,2

中学生亲子依恋的特点及其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父母亲密的调节作用(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5542.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心理健康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