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语文论文 >> 正文

“头一炮”轰开“闸门”


剧本同样要集中),这样,一批范文既解决了取材问题,又解决了怎么写(会写)的问题。

    在这种读写结合课上,原来“爱写”的同学增长了“会写”的本领;原来“应付写”的同学,既产生了“爱写”(急于倾吐心曲)的心态,也增加了“会写”的本领,他们在这一命题范围内的文章就升入了一类文章的行列;即使原先“为难”的同学,由于消除了不“会写”(取材、组材)的障碍,也就“爱写”起来,也常常写出较好的(甚至一类)文章。而且在大表扬课上,这些同学的文章或全篇、或片段、或佳句、或书写认真而受到表扬。于是,全班的学生水平“普提一级”,他们的潜能都普遍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写出了具体、动情、集中的好文章,分数普遍较高,普遍有了自信心,也普遍迅即建立起对老师的敬仰与信任。学生的心理往往是:你老师认为我的文章好,我就认为你这个老师好,也愿意为你这个老师完成作文,并且爱好你教的语文。于是,写作积极分子队伍一下子形成了,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还多(由历届报名参加语文读写小组的人数推断,还由课外主动写作的人数测知);原先的第三部分同学多数也升入了一、二类,只有极个别同学语言不通或思维混乱(普通中学有之,中师的体育班、民师班有之,中师的普通班则绝对没有),教师个别帮也好帮;个别人“起哄”、“发牢骚”的“情绪传染”也可杜绝。教师的整个教学工作都处在主动地位。

    反之,设若第一课是“慢慢来”,许多原先二、三部分的同学处在不爱写、不会写的状态,写出来的文章平平,教师即使想划高分也没法划,只能实事求是判个中、下等分数。许多学生第一篇作文往往是尽了最大努力,也亟盼老师给自己个好的评价,老师只马马虎虎命个题目叫他们“写吧”,他们事先未得到任何教诲帮助,只是“各自为战”,一旦他们的“第一炮”分数不合乎心意,就再也不想认真作文了,甚至根本不交作文了。于是就会出现一种教师催逼作文,学生应付作文的局面。有的一直三年不爱作文。若是班里多数学生是这种心理状态,那么老师本身语文水平再高,再苦口婆心“教育”也没有用。可见,这个“头一炮”是至关重要的。

            五、“炮弹”运用之妙种种

    1.历来作文指导有两种途径:一是范文示导,一是理论指导。有人说:还是两者结合好。其实,两者结合还有个谁先谁后,谁是基础的问题。我认为:应该范文先行,然后再归纳几条写作常识。这首先是由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决定的:在感性认识(范文示导)的基础上去上升到理性认识(如何取材、立意、集中),十分易懂,讲来省力,而且有具体楷模可以模仿。其次是由中师学生的年龄

阶段和写作前的条件准备决定的:这个年龄阶段(十五、六——十八、九岁)还是处在形象记忆往理性记忆过渡时期;而且他们原先并没有大量的阅读基础(前已分析)和写作基础,不像大学文科生那样读过若干、写过若干,教师只需讲授理论就行了(实际上他们讲理论课时少了例证也不行)。许多中师生、中学生在你的命题范围内实际还只是一个初学者,有的文体见所未见,所以有些同仁不拿出具体的范文作示导,理论尽管讲得头头是道,学生还是写不出。

    2.关于课文与“时文”关系的问题:

    课文绝大部分极为典范,这是学生学习“怎样写”的楷模,应该切实讲好学好。但它们所反映的生活年代,不少是古代、近代、现代的;即使是当代的,最近的也要离编写课本的时间有一、二年。因此,要让学生迅速联想起自己的生活实际,最有效的还是“时文”。“时文”能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这一点是课文所大大不及的。而对多数学生(包括好、差生)来说,作文的障碍之中,“写什么”远比“怎样写”要难解决得多,常常是有了丰富的材料可写,“怎样写”就比较容易解决。因为我们的大纲要求中学生写作首先是“言之有物”,然后才是“言之有序”、“详略得当”,即使所谓“立意深刻”、“结构巧妙”的好文章,要求程度也不同于艺术家的戏剧小说创作。所以每个单元的写作,既要在讲课文时有意点拨如何仿写,做到读写结合,又必须补充同体裁的若干时文。如中师《文选和写作》第一册写事的单元,五篇文章之中就有两篇是写参加鲁迅先生葬礼的。不但年代较远,而且学生写记事文章岂能多写葬礼?即使课本编者再编入一些“时文”,也没有报刊上的“时文”新。所谓“时文”有哪些呢?它有近期报刊上的,更有近年的获奖作品,有的是名家名篇,有的则是后起之秀的佳作,甚至“第三流作家的第一流作品”。所以,千万不能以为“时文”就不典范。除了文中上述举例之外,再如1991年短篇小说选中的《一厘米》、《村长》、《万家诉讼》,和《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对引导学生写好社会生活,《少年文艺》、《儿童文学》的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对引导学生写好学生生活,都是足以解决“怎样写”的楷模,有的日后也必将由“时文”荣升为“课文”。所以,我选“时文”,主要从上述书刊中选取。

    课文与“时文”必得相互为用才好,而目前首先应解决教师不找时文的偏颇。语文课若不补充时文,“语文”就失去了“生命”。语文教师若不补充“时文”,只爱讲“古文”,那么,你的教学成绩就很难提高。语文教师这个劳动特点也是由文科的特点决定的,来不得半点侥幸省力。三十年代、四十年代中学语文除规定必讲课文外,还留有一定比例的时间,允许教师自选时文讲授,我们如果现在一味死守课文,实在是一种倒退。

    3.关于范文篇数的问题:第一课是一个单元(我常常是记事或散文单元)。除了堂上读的一两篇之外,还要加点评语,张贴一些范文,再利用每天二、三十分钟的普通话(或读报)时间,读上它三、五篇,这样,每个单元教师连续加贴的例文就有十几篇、几十篇。根据高等数学上的组合原理,一篇范文只能学出一个样子(这就是“千篇一律”!),二篇范文则可以仿出三个样子,三篇作文可以仿出七个样子……八篇范文则可以仿出324个样子。当然语文上不可能是这样用确切的数字计算,但原理是一样的。所以这样指导出来的作文,决无雷同之处。

    4.时文使用的时间问题:

    (1)

课堂上读那么多“时文”,课本的“进度”怎么办呢?这就要靠大胆处理教材:文言文采用古文、注释、译文三行对照的本子,让学生自学,教师辅导答疑,而不是从头到尾逐一串讲;说明文由教师概述讲完单元知识后,让学生自学,编提纲,在编提纲中领悟根据事物特点决定说明顺序、方法和重点的写作特点;一般记叙文、议论文,讲透第一类课文,二、三类课文让学生围绕单元重点编提纲。这样课堂上可以腾出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扩大读写范围(我们这里所说的“多读”决不能以挤占他科的时间为前提),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分析能力。

    (2)普通话朗读时间(不少中学有半小时读报时间)也可每日范读(或学生提前轮流准备读)二、三篇。

    (3)读不了的则张贴、传阅或印发人手一份。

    (4)集中时间读时文,是从头一次“指导课”开始的一至二周天天这样读,这就是围绕题材和命题范围去“有领导地阅读”,直至作文动笔前一天。如果要加深重做,那就可以读三、四周。重做前的阅读除去报刊上的时文之外,还包括有学生第一次写出的若干佳作。

    (5)以上是说的配合单元教学补充时文,但只是这种“近水解近渴”还远远不够。因此,应该有学期的阅读计划与书目,一年至三年的阅读规划与书目。书目中标有时间先后及必读选读符号。学生照书目自己提前读,就主动了。九年来,我给我校同学编印过三次《中师生阅读简目》(内含报刊)。

            六、打好“头一炮”的纵横联系谈

    第一课应极为审慎缜密

《“头一炮”轰开“闸门”(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5640.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语文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