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高中)的教学
因而,我们在讲述惯性定律时,必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应当怎样来把握惯性定律的度?作者认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意义下的惯性观,已远超出了中学物理学的范围,但诺特尔关于时间均匀性与空间对称性的观点却是必须向学生讲授的。因为从时空的性质来论述、讲解惯性,使学生接触到了关于惯性的更本质的东西。同时根据作者的实践,学生也是可以接受的。
二、关于自然观与方法论
课本上对牛顿第一定律及其它内容的陈述主要是结论性的。其次,是对伽利略的方法论作了简要介绍,而对于与方法论有重大关系的自然观却只字未提。可是,无论是在欧洲的思想史上还是在欧洲的科学史上,自然的观念始终是一个焦点,也始终是一个热烈和持久的被反思的课题。而以自然的观念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也随之被赋予了新的面貌(11):牛顿第一定律的历史,正首先是一个对自然观念变更与进化的佐证。也正是人类首先在自然的观念上起了变化,才导致了对自然研究方法的不同,从而也得到了不同形式的结论。爱因斯坦在谈到广义相对论的创立过程时就非常明白地表明了这一点。(12)从另外一层意义上来说,自然观无论是对科学定律的建立还是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作者认为很有必要在讲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历史时加入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三位思想者的自然观,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也越靠近历史的真面目。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找寻人类智慧之根,是使人的认识返朴归真。可是对于牛顿以前的科学家却由于我们知之堪少,只能记得他们的个别结论了,对于他们的方法论只是一知半解,而对于他们的自然观则几乎毫无感觉了。但是,在科学创造中,自然观念总是起着先导的作用,他决定着科学创造的方向与内容。
由上述所论述的观点,作者对现行课本中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现将作者的具体讲课提纲列于下面:
1、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322古希腊自然哲学家和思想家)
(1)自然观:自然界是一个自我运动着的事物的世界,展现在自然界中的变化和结构是按逻辑关系相互联系的,变化的最后结局是循环。a、提出了关于自然变化原因的“四因说”: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目的因 b、在运动的形式方面将天和地区分开来
(2)方法论:观察现象、归纳得出解释性原理、演绎出关于现象的陈述
(3)结论:天体的运动是“天然运动”;地面上的物体有个“天然处所”
(4)贡献:开辟了探索自然界奥秘的一条新路——观察
2、 伽利略(Galilao Galilei 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
(1)自然观:大自然是和谐的,自然的真理存在于数学的事实中,自然中真实的和可理解的是那些可测量并且是定量的东西
(2)方法论:观察提问、合理假设、数学变换、实验验证
(3)结论:当一个物体在一个无限延伸的水平面上运动时,假如它没有遇到任何阻碍的话,……它的运动将永远以不变的速度继续下去
(4)贡献: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数学变换和科学实验
3、 牛顿(Newton 1642-1727英国科学家)
(1)自然观:自然界是真实的、客观的、是由各种实在的粒子所组成;自然界的结构是简单的、和谐的、各种运动是有规律的,并且这些规律应该建立在观察和实验之上;物理世界是一个因果性的完整体系
(2)方法论:分析与综合,强调论证要用实验验证
(3)结论: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关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高中)的教学(第2页) 来自: 第一范文网
a、“一切物体”是指地下物体与天上物体
b、惯性:使物体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c、惯性是宇宙的时间均匀性与空间对称性的结果
d、牛顿第一定律是关于自然之美的定律
(4)贡献: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看我的,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不时地拾到了一些光滑而美丽的贝壳,而真理的大海离我还很远。如果我有什么贡献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4、 牛顿之后
(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揭示了空间与时间是有联系的 1905
(2)“量子力学”的发展表明,基本粒子的性质与对称性有极大关系 1927
(3)扬振宁、李政道提出了“宇称不守恒”,吴健雄用实验验证了这一理论 1956-1957
《关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高中)的教学(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5775.html
二、关于自然观与方法论
课本上对牛顿第一定律及其它内容的陈述主要是结论性的。其次,是对伽利略的方法论作了简要介绍,而对于与方法论有重大关系的自然观却只字未提。可是,无论是在欧洲的思想史上还是在欧洲的科学史上,自然的观念始终是一个焦点,也始终是一个热烈和持久的被反思的课题。而以自然的观念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也随之被赋予了新的面貌(11):牛顿第一定律的历史,正首先是一个对自然观念变更与进化的佐证。也正是人类首先在自然的观念上起了变化,才导致了对自然研究方法的不同,从而也得到了不同形式的结论。爱因斯坦在谈到广义相对论的创立过程时就非常明白地表明了这一点。(12)从另外一层意义上来说,自然观无论是对科学定律的建立还是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作者认为很有必要在讲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历史时加入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三位思想者的自然观,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也越靠近历史的真面目。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找寻人类智慧之根,是使人的认识返朴归真。可是对于牛顿以前的科学家却由于我们知之堪少,只能记得他们的个别结论了,对于他们的方法论只是一知半解,而对于他们的自然观则几乎毫无感觉了。但是,在科学创造中,自然观念总是起着先导的作用,他决定着科学创造的方向与内容。
由上述所论述的观点,作者对现行课本中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现将作者的具体讲课提纲列于下面:
1、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322古希腊自然哲学家和思想家)
(1)自然观:自然界是一个自我运动着的事物的世界,展现在自然界中的变化和结构是按逻辑关系相互联系的,变化的最后结局是循环。a、提出了关于自然变化原因的“四因说”: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目的因 b、在运动的形式方面将天和地区分开来
(2)方法论:观察现象、归纳得出解释性原理、演绎出关于现象的陈述
(3)结论:天体的运动是“天然运动”;地面上的物体有个“天然处所”
(4)贡献:开辟了探索自然界奥秘的一条新路——观察
2、 伽利略(Galilao Galilei 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
(1)自然观:大自然是和谐的,自然的真理存在于数学的事实中,自然中真实的和可理解的是那些可测量并且是定量的东西
(2)方法论:观察提问、合理假设、数学变换、实验验证
(3)结论:当一个物体在一个无限延伸的水平面上运动时,假如它没有遇到任何阻碍的话,……它的运动将永远以不变的速度继续下去
(4)贡献: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数学变换和科学实验
3、 牛顿(Newton 1642-1727英国科学家)
(1)自然观:自然界是真实的、客观的、是由各种实在的粒子所组成;自然界的结构是简单的、和谐的、各种运动是有规律的,并且这些规律应该建立在观察和实验之上;物理世界是一个因果性的完整体系
(2)方法论:分析与综合,强调论证要用实验验证
(3)结论: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关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高中)的教学(第2页) 来自: 第一范文网
a、“一切物体”是指地下物体与天上物体
b、惯性:使物体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c、惯性是宇宙的时间均匀性与空间对称性的结果
d、牛顿第一定律是关于自然之美的定律
(4)贡献: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看我的,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不时地拾到了一些光滑而美丽的贝壳,而真理的大海离我还很远。如果我有什么贡献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4、 牛顿之后
(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揭示了空间与时间是有联系的 1905
(2)“量子力学”的发展表明,基本粒子的性质与对称性有极大关系 1927
(3)扬振宁、李政道提出了“宇称不守恒”,吴健雄用实验验证了这一理论 1956-1957
《关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高中)的教学(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