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课堂上的价值观
发展,而是首先接纳他,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在这种良好的气氛中反思自己的价值观。但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对象几乎都是正常的学生,他们都有基本积极正确的价值观,而此时消极的价值观对他们的影响就非常大,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3.心理咨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心理健康教育课之间内容相对独立。心理咨询一般不是靠少数几次就能解决问题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正如江光荣教授所说,完全的价值中立是不可能的,心理咨询本身就是一个价值干预的过程。价值中立,并不是对来访者的价值观放任自流,而是激发来访者的潜力,能够使他自己去领悟,去察觉自己的价值观是如何的不合理,如何的消极,从而做到更正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有系统性的,但是不可能对一个内容用几节课的时间去探讨,因此,如果在本节课上学生出现消极或者不合理的价值观而不去作价值干预的话,就可能会留下后患。
可见,心理健康教育课与心理咨询存在区别,因此不能简单的把心理咨询中的原则照抄照搬到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来,应该对价值中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何种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课需用价值干预
心理健康教育课需用价值干预,但并不是一遇到学生与教师的观点或者观念不一致时,就进行干预,而是要区别对待,笔者认为一下情况,有必要进行价值干预。
1.学生的价值观存在明显的错误,会给其他同学带来负面影响。比如一位老师在上一节题为《情绪调控台》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如何消除不良情绪时,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可以打人,吃禁药。这个学生的观点存在明显的错误,如果教师不能价值干预的话,会给其他同学带来负面影响。
2.学生的言谈评论会伤害其他同学或者其他人时,教师有必要进行价值干预。比如曾经有一节题为《走过花季》的男生、女生交往心理健康教育课,其中有一个环节,就是让男女同学写出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的异性的某些形象,教师找出几个典型的读出来,当读到女生不喜欢的男生形象——“婆婆妈妈”时,一个同学大笑,然后大声说:“我同桌就是那样”。他说完后,同学哄堂大笑。这个同学的言行明显给其他同学带来了伤害,如果教师不能及时的进行价值干预的话,会对学生造成某种伤害。
3.学生的言行举止故意哗众取宠,影响课堂秩序时,教师有必要进行价值干预。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价值中立的原则,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信任的环境,能够让大家在这个环境里畅所欲言,是非常好的。但是,营造这种环境的目的绝对不是放纵学生,并不是让他们可以为所欲为。因此,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哗众取宠,影响到课堂秩序时,教师应该进行价值干预。
四、在价值干预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1.要慎用价值干预。虽然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必要进行价值干预,但并不代表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价值干预。价值中立仍然是心理健康教育课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尤其是以下看起来好像需要价值干预的情况下,仍需保持价值中立。
⑴在无定论,还存在争议的观念或者观点。有些时候,有些价值观,还存在着争议,本无所谓对错,此时教师切不可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学生。比如,有一节《神奇的网络》的辅导课,老师最后申明自己的观点:“网络交友会给你带来伤害,甚至是终生的伤害”,一句话就否定了网络交友这种交友的方式。其实通过网络结交朋友只是一种交友的渠道,它本身并不存在好与坏,但是教师把自以为正确的价值观强加给了学生。因此,在一些价值观还存在争议时,或者有些价值观本身无所谓好坏,积极或者消极时,教师应该保持价值中立。
⑵自身在成长过程中会自行修正,又不会给别人、给社会带来危害观念或者观点。有些观念或者观点不会给别人、社会带来危害,并且学生在自身成长过程中会逐渐修正自己这种不太完善的观念。比如在上一节《良好的少男少女的形象》的辅导课上,教师让学生写自己心目中良好的少男少女形象,一个男同学写得是,喜欢漂亮的女生。这时,老师就说了,漂亮的一定好吗等等,就极力地想让学生接受自己“心灵美才是更重要”的观点。其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人的本性,尤其是中学生在交朋友时,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这并不会因为教师的教导而改变观点。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就会发现交朋友最重要的并不是外貌,而是内在的某种特质,因此,此时教师的价值干预完全是多余的,此时应该保持价值中立。
⑶有些观念或观点并不完善,但是在接下来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中会涉及到。有些观点可能不正确或者不完善,但是它并不会给别人带来不好的影响,并且我们在接下来的心理辅导课中,有专门针对这方面问题的探讨。这个时候,教师就没有必要进行干预。
2.价值干预要讲究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应用价值干预时,应该非常慎重,而且也应该讲究方法和技巧,因为稍有不慎,可能会伤害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并且会影响宽松信任的团体活动氛围。
教育是人影响人的过程。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是为其终身发展需要奠定牢固的基石。教师在心理课堂上把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课堂上的价值观(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5866.html
3.心理咨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心理健康教育课之间内容相对独立。心理咨询一般不是靠少数几次就能解决问题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正如江光荣教授所说,完全的价值中立是不可能的,心理咨询本身就是一个价值干预的过程。价值中立,并不是对来访者的价值观放任自流,而是激发来访者的潜力,能够使他自己去领悟,去察觉自己的价值观是如何的不合理,如何的消极,从而做到更正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有系统性的,但是不可能对一个内容用几节课的时间去探讨,因此,如果在本节课上学生出现消极或者不合理的价值观而不去作价值干预的话,就可能会留下后患。
可见,心理健康教育课与心理咨询存在区别,因此不能简单的把心理咨询中的原则照抄照搬到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来,应该对价值中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何种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课需用价值干预
心理健康教育课需用价值干预,但并不是一遇到学生与教师的观点或者观念不一致时,就进行干预,而是要区别对待,笔者认为一下情况,有必要进行价值干预。
1.学生的价值观存在明显的错误,会给其他同学带来负面影响。比如一位老师在上一节题为《情绪调控台》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如何消除不良情绪时,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可以打人,吃禁药。这个学生的观点存在明显的错误,如果教师不能价值干预的话,会给其他同学带来负面影响。
2.学生的言谈评论会伤害其他同学或者其他人时,教师有必要进行价值干预。比如曾经有一节题为《走过花季》的男生、女生交往心理健康教育课,其中有一个环节,就是让男女同学写出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的异性的某些形象,教师找出几个典型的读出来,当读到女生不喜欢的男生形象——“婆婆妈妈”时,一个同学大笑,然后大声说:“我同桌就是那样”。他说完后,同学哄堂大笑。这个同学的言行明显给其他同学带来了伤害,如果教师不能及时的进行价值干预的话,会对学生造成某种伤害。
3.学生的言行举止故意哗众取宠,影响课堂秩序时,教师有必要进行价值干预。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价值中立的原则,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信任的环境,能够让大家在这个环境里畅所欲言,是非常好的。但是,营造这种环境的目的绝对不是放纵学生,并不是让他们可以为所欲为。因此,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哗众取宠,影响到课堂秩序时,教师应该进行价值干预。
四、在价值干预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1.要慎用价值干预。虽然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必要进行价值干预,但并不代表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价值干预。价值中立仍然是心理健康教育课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尤其是以下看起来好像需要价值干预的情况下,仍需保持价值中立。
⑴在无定论,还存在争议的观念或者观点。有些时候,有些价值观,还存在着争议,本无所谓对错,此时教师切不可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学生。比如,有一节《神奇的网络》的辅导课,老师最后申明自己的观点:“网络交友会给你带来伤害,甚至是终生的伤害”,一句话就否定了网络交友这种交友的方式。其实通过网络结交朋友只是一种交友的渠道,它本身并不存在好与坏,但是教师把自以为正确的价值观强加给了学生。因此,在一些价值观还存在争议时,或者有些价值观本身无所谓好坏,积极或者消极时,教师应该保持价值中立。
⑵自身在成长过程中会自行修正,又不会给别人、给社会带来危害观念或者观点。有些观念或者观点不会给别人、社会带来危害,并且学生在自身成长过程中会逐渐修正自己这种不太完善的观念。比如在上一节《良好的少男少女的形象》的辅导课上,教师让学生写自己心目中良好的少男少女形象,一个男同学写得是,喜欢漂亮的女生。这时,老师就说了,漂亮的一定好吗等等,就极力地想让学生接受自己“心灵美才是更重要”的观点。其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人的本性,尤其是中学生在交朋友时,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这并不会因为教师的教导而改变观点。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就会发现交朋友最重要的并不是外貌,而是内在的某种特质,因此,此时教师的价值干预完全是多余的,此时应该保持价值中立。
⑶有些观念或观点并不完善,但是在接下来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中会涉及到。有些观点可能不正确或者不完善,但是它并不会给别人带来不好的影响,并且我们在接下来的心理辅导课中,有专门针对这方面问题的探讨。这个时候,教师就没有必要进行干预。
2.价值干预要讲究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应用价值干预时,应该非常慎重,而且也应该讲究方法和技巧,因为稍有不慎,可能会伤害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并且会影响宽松信任的团体活动氛围。
教育是人影响人的过程。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是为其终身发展需要奠定牢固的基石。教师在心理课堂上把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课堂上的价值观(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