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课堂上的价值观
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课堂上的价值观
黑龙江绥化市第一中学 周春艳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不同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成为制约心理健康教育进展的瓶颈。那种类似于讲座形式,教师传授心理学科知识,而学生被动听,只能致力于一个切口较小的发展性问题了解。达不到助人自助的实效。人的心理活动或心理问题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发生的。心理辅导必须从情景体验开始,才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互动中体悟自己及他人的感知,并去寻找解决办法。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活动构建了学生主动参与,多元互动的积极性。降低了心理防御水平,并抒发心声,相互支持,建立解决自身问题的自信。而且活动课的多种形式及实施技术,视为引导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有效的途经。
其中,由于心理辅导课和活动课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并且以预防和发展为目标,因此这一途径受到大家的欢迎和推崇。但是,心理辅导课的内容、形式、原则等也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尤其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心理教师的价值观遵循什么原则,争议由来已久。专业的心理咨询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对来访者的无条件尊重”。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认为必须无条件的遵守价值中立的原则,因为它是区别于德育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同时一些非心理专业的教师认为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价值干预的过程,心理辅导课不能游离于整个教育之外,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也应该对学生进行价值干预。到底应该不应该遵守价值中立的原则,又应该怎样遵守这个原则,就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价值中立”原则我谈谈我的看法。
一、“价值中立”原则的来源及意义
“价值中立”的原则来源于来访者中心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是由罗杰斯于20世纪4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与咨询方法,他的主要观点是任何人都有着积极的、奋发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成长的潜力。如果个体的某些经验与其自我结构出现不和谐,即个体对自己经验的知觉出现歪曲或否认,使人的成长潜力受到削弱或者阻碍,那么,就会表现出心理病态或适应困难。他认为只要给来访者提供适当的心理环境和气氛,给来访者无条件积极关注,他们自己就能产生自我理解,改变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产生自我导向的行为,并最终成为完善功能的人。他强调来访者与咨询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因此,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创建被人们认为是一次心理疗法的革命――从技术性的治疗转到注重人际关系。
在咨询实践中,他强调对来访者的非指导性,要求咨询者对来访者提出的疑问,坚持中立,不给予直接回答,也不给予任何规劝,而是让来访者自主决策。他主张将最基本的责任放在来访者身上,而咨询者处于被动境地,只作为跟随者。这就是“价值中立”的含义,即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不判断、不指导、不主动。
我认为,之所以来访者中心疗法坚持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保持价值中立,是因为价值中立有以下意义:
1.坚持价值中立原则,是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的一个重要条件。在心理咨询过程中,非常注重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因为良好关系是来访者变化和成长的原动力,是最重要的干预因素,也是咨询能够延续下去的一个重要条件。假如咨询师和来访者在价值观上产生冲突的话,来访者就会认为咨询师无法接纳他,因此不可能完全袒露心扉,甚至会放弃咨询。
2.坚持价值中立原则,消除来访者的依赖心理。(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由于心理咨询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人们对它的看法还存在种种误区。来访者往往把咨询者看作一个权威的形象,希望咨询者能够指点迷津,希望咨询者能够拯救自己。如果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过多的进行价值干预的话,就容易强化他们的这种认识。他们就会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咨询者身上,对咨询师过分依赖,从而忽略自身的潜力,影响咨询效果。
3.坚持价值中立原则,提高来访者的自信能力,增强心理咨询的实效。心理咨询的目的是达到助人自助,“助人”是途径,“自助”是结果。即通过咨询师的帮助,能够使来访者达到自助的目的。假如说咨询师做不到价值中立的话,过多的进行判断或者指导,会使来访者有一种我不如人的感觉,影响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影响咨询效果。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来访者,而是启发来访者去主动思考,找寻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咨询的效果无疑是非常好的。
因此,在心理咨询过程中遵循价值中立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也不是绝对的。华中师范大学江光荣教授在他《心理咨询中的价值干预》一文中叙述得非常透彻。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能不能完全遵循价值中立的原则
我认为即使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应该无条件的遵循价值中立(当然这种假设并不成立),也因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心理咨询存在着区别,而使心理健康教育课中不能也不应该完全的价值中立。
1.心理咨询时是面对的是个体,而心理健康教育时面对的是群体。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无论来访者的观念多么消极,多么悲观,他不会影响其它人。但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就不同了,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群体,如果一个学生说出的观点或者观念比较消极或者悲观的话,而教师又不作任何价值干预,会使其它同学认为教师默认了他的价值观,从而会对其他同学造成不好的影响。因为毕竟中小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他们容易受到其他价值观的影响。
2.心理咨询以矫治为目标,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标是预防和发展。心理咨询以矫治为目标,它所面对的对象是存在某些心理问题或者心理障碍的个体,因此,来访者身上肯定会存在着消极的观点或观念,或者存在着价值观的冲突。我们价值中立的目的并不是任由他的价值观 《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课堂上的价值观》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5866.html
黑龙江绥化市第一中学 周春艳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不同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成为制约心理健康教育进展的瓶颈。那种类似于讲座形式,教师传授心理学科知识,而学生被动听,只能致力于一个切口较小的发展性问题了解。达不到助人自助的实效。人的心理活动或心理问题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发生的。心理辅导必须从情景体验开始,才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互动中体悟自己及他人的感知,并去寻找解决办法。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活动构建了学生主动参与,多元互动的积极性。降低了心理防御水平,并抒发心声,相互支持,建立解决自身问题的自信。而且活动课的多种形式及实施技术,视为引导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有效的途经。
其中,由于心理辅导课和活动课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并且以预防和发展为目标,因此这一途径受到大家的欢迎和推崇。但是,心理辅导课的内容、形式、原则等也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尤其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心理教师的价值观遵循什么原则,争议由来已久。专业的心理咨询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对来访者的无条件尊重”。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认为必须无条件的遵守价值中立的原则,因为它是区别于德育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同时一些非心理专业的教师认为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价值干预的过程,心理辅导课不能游离于整个教育之外,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也应该对学生进行价值干预。到底应该不应该遵守价值中立的原则,又应该怎样遵守这个原则,就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价值中立”原则我谈谈我的看法。
一、“价值中立”原则的来源及意义
“价值中立”的原则来源于来访者中心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是由罗杰斯于20世纪4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与咨询方法,他的主要观点是任何人都有着积极的、奋发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成长的潜力。如果个体的某些经验与其自我结构出现不和谐,即个体对自己经验的知觉出现歪曲或否认,使人的成长潜力受到削弱或者阻碍,那么,就会表现出心理病态或适应困难。他认为只要给来访者提供适当的心理环境和气氛,给来访者无条件积极关注,他们自己就能产生自我理解,改变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产生自我导向的行为,并最终成为完善功能的人。他强调来访者与咨询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因此,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创建被人们认为是一次心理疗法的革命――从技术性的治疗转到注重人际关系。
在咨询实践中,他强调对来访者的非指导性,要求咨询者对来访者提出的疑问,坚持中立,不给予直接回答,也不给予任何规劝,而是让来访者自主决策。他主张将最基本的责任放在来访者身上,而咨询者处于被动境地,只作为跟随者。这就是“价值中立”的含义,即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不判断、不指导、不主动。
我认为,之所以来访者中心疗法坚持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保持价值中立,是因为价值中立有以下意义:
1.坚持价值中立原则,是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的一个重要条件。在心理咨询过程中,非常注重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因为良好关系是来访者变化和成长的原动力,是最重要的干预因素,也是咨询能够延续下去的一个重要条件。假如咨询师和来访者在价值观上产生冲突的话,来访者就会认为咨询师无法接纳他,因此不可能完全袒露心扉,甚至会放弃咨询。
2.坚持价值中立原则,消除来访者的依赖心理。(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由于心理咨询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人们对它的看法还存在种种误区。来访者往往把咨询者看作一个权威的形象,希望咨询者能够指点迷津,希望咨询者能够拯救自己。如果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过多的进行价值干预的话,就容易强化他们的这种认识。他们就会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咨询者身上,对咨询师过分依赖,从而忽略自身的潜力,影响咨询效果。
3.坚持价值中立原则,提高来访者的自信能力,增强心理咨询的实效。心理咨询的目的是达到助人自助,“助人”是途径,“自助”是结果。即通过咨询师的帮助,能够使来访者达到自助的目的。假如说咨询师做不到价值中立的话,过多的进行判断或者指导,会使来访者有一种我不如人的感觉,影响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影响咨询效果。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来访者,而是启发来访者去主动思考,找寻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咨询的效果无疑是非常好的。
因此,在心理咨询过程中遵循价值中立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也不是绝对的。华中师范大学江光荣教授在他《心理咨询中的价值干预》一文中叙述得非常透彻。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能不能完全遵循价值中立的原则
我认为即使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应该无条件的遵循价值中立(当然这种假设并不成立),也因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心理咨询存在着区别,而使心理健康教育课中不能也不应该完全的价值中立。
1.心理咨询时是面对的是个体,而心理健康教育时面对的是群体。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无论来访者的观念多么消极,多么悲观,他不会影响其它人。但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就不同了,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群体,如果一个学生说出的观点或者观念比较消极或者悲观的话,而教师又不作任何价值干预,会使其它同学认为教师默认了他的价值观,从而会对其他同学造成不好的影响。因为毕竟中小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他们容易受到其他价值观的影响。
2.心理咨询以矫治为目标,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标是预防和发展。心理咨询以矫治为目标,它所面对的对象是存在某些心理问题或者心理障碍的个体,因此,来访者身上肯定会存在着消极的观点或观念,或者存在着价值观的冲突。我们价值中立的目的并不是任由他的价值观 《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课堂上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