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走上学习的舞台
---------英语教学中 “扶”和“放”的尝试
英语教学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工具,培养听说读写等方面能力,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特别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培养全面发展的开放型竞争型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素质已成为英语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作为从事语言学科教学的英语教师 ,更应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清醒的认识,要积极利用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的机会,在“扶持”和“放手”上多研究,多探索。抛弃那种死啃教材、坚守阵地的做法。
近几年来,笔者试图从提高学生英语素质入手,在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上作了一点尝试,即“扶持”和“放手”,让学生走上学习的舞台,自己也当一回老师。实践证明,这种做法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 学生的自主性为主,教师的指导性为辅的原则
主体参与型的课堂应是培养、检查学生的自学能力,展示学生学习成果的舞台。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通过参与而学习知识、发展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控制课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展示能力的机会,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反映的问题给予指导。
关于学生的自主性,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活动处处长陈刚在《关于开设活动课的辅导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学生的自主性表现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来选择和参加活动,在活动中自我设计、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需要”要求学生始终处于动态之中,居于教学的主体地位。这样,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如何体现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呢?我们认为教师的指导作用应该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计划的执行和教学方向的掌握等都要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实现。
二、灵活性与创造性、交际性、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
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是活化教材,将教材内容活化于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言。具体来说,就是要将文字活化为话语,使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相结合;把教学活化为交际,使语言技能转化为交际能力。例如,教材中出现了不少打电话的内容,教师在介绍这些对话时,应在模拟的情景中通过表演把打/接电话的模式和习惯用语活生生地教给学生,学生便可在交际表演的过程中学会这些形式。如果照本宣科,你念我跟,从文字到文字,就难以体现语言的功能,就无法将语言技能发展成为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 师生、生生双向交流的原则
英语教学是一种动态活动,教学过程是交际活动的过程。课堂交际活动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师生、生生双向交流能力。为此,教师应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如:改革值日报告,可让值日生随机指定一位学生进行对话或表演,以锻炼学生灵活运用语言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此外,在口语活动中,教师要采取以鼓励为主的原则,不纠缠小错,只要不影响表达意念或引起误解,就及时给予鼓励,并发挥诱导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发现和纠正错误,尽量消除学生说英语的畏惧心理,培养他们想听、敢说的习惯,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
这种做法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一、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大力提倡教学改革的今天显然不合时宜,更不能适应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需要,课堂教学中,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连思维活动都受控制,一切以老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了一句空话。而由学生自己上课,既消除了教者与听者之间的心理障碍,便于双方多向交流,又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教学双方都是学生,就自然多了一份亲近和默契,双方无拘无束,密切配合,都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体。
二、培养学生参与竞争、共同合作意识和刻苦钻研精神
现代的中学生,独立自主意识较强,又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他们大都争强好胜,富于冒险。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参与“上课”竞争。可以让他们自己选择课题,先举行“说课”竞争,即让参与者叙述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方法等,然后由全班评议,推荐出执教者,通过这样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
执教者为了上好课,势必作一番精心的准备,如广泛搜集材料、深入钻研教材、多方听取意见、选择教学方法等。他们会通过自己刻苦钻研,自觉吃透教材,甚至不放过一些细枝末节。上课前和上课时,教学双方都会通力合作,备好课,上好课,听好课,也使双方对教学内容高度重视,深入研究。
三、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精神
受年龄、心理因素和环境制约,初中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如小学生,课堂气氛一般“活”不起来。由学生自己上课,这一新颖的形式会引起学生极大兴趣,即便教者“照本宣科”,也会给听着许多新鲜感,这种新鲜感便会使听者较长时间保持有意注意。他们会对教学内容及时进行判断,一旦发现问题便立即作出反应,不象原来对老师那么迷信,他们会直截了当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大胆质疑问难。虽然这样常常会使教者措手不及而处于尴尬的境地,但整堂课却会气氛热烈、高潮迭起。这时,作为“总裁判”的
老师再释疑,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笔者就常常在课堂上见到教学双方各执己见、唇枪舌剑而引发全班热烈讨论的场面。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精神 。
四、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及表演等能力
传统的英语教学重读写,轻听说。近来这种状况有所改观,有的教材上还专门设计了听说训练,但在课堂教学中,这些材料在内容上与学生心理需求由一定距离,况且听说都得有一定的情境。能让学生畅所欲言,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这样才真正达到训练目的。让学生上课,无论教者还是听者,都有了一个特定的情境——课堂,交流的需要非得他们相互听和说不可。对学生来说,这种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次极好的听说训练。
五、有利于指导教师以后教学,做到教学相长
由于学生听课很多,通过比较鉴别,他们已经能够对一堂课乃至一种教法的优劣做出粗浅的判断。在他们执教时,便会有意无意地借鉴和模仿那些他们自认为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或者按照自己理想的模式和方法组织教学。这些会给我们教师很大启发,从中我们不但了解到学生对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选择标准,而且还可以借鉴和吸收学生在执教时一些先进的有益的东西,从而更好地指导今后的课堂教学,做到教学相长。
当然,放手让学生走上讲台当一回老师,并非教师自己就轻松了,只做个听众而已。教师一定要全过程参与,从课文的选定、备课、资料的提供、教法指导、课堂听课、课后评议、教学建议等,都要一一过问,全面指导,如在选材内容上就要注意选择那些浅显的易学易教的篇目,或创造性地自编教材。否则,撒手不管,教者准备不足、听者不感兴趣、课堂上乱七八糟,非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严重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如何让学生走上学习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