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怎样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历史教学中怎样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江苏 泰兴 ●田玉华
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基础学科教育,历来被束之高阁,不受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在一些学校,课程安排中所开设的历史课往往是走过场,平时一遇到主课课程紧张,历史课被随意地停课、占用的现象时有发生。更让历史老师无奈的是:在不少学生的心目中,历史课是可有可无的。为使历史教学走出困境,应密切历史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并非死记硬背一些无用的知识,而是通过历史更好地认知现实,通过现实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在历史与现实的互动中多视角、多层面、多形式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领略历史学习的魅力所在。那么,怎样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呢?
一、结合时政,从现实角度审视历史
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历史是现实的影子。结合时政,针对现实生活的热点,审视历史,由今溯古,以古鉴今,我们不难发现,学习历史有助于学生认识当今社会的主流问题、热点问题,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时代感。
1. 洞悉古今,感悟古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主流之一,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仁”和“礼”的理念,就是要求人们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爱互助,反对不义的掠夺战争,体现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庄子的“道法自然”,孟子的“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进山伐树,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等观点,体现的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孟子的“民为贵,君为轻”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而如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世界各地区的联系,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人类面临的人口问题、环境污染、资源短缺、毒品问题、艾滋病等一系列共同问题,需要全世界协调行动。所以,我们要继承古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努力建设和谐中国,和谐世界。
2. 回溯历史,坚持“和平崛起”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西方某些国家抛出了“中国威胁论”。回溯历史,我们可以理解:近代以来大国崛起的历史表明,大国崛起可能引发国际上的不安。大英帝国的建立和维护,是依靠其数百年殖民征战和掠夺,德国、日本的崛起曾引起两次惨绝人寰的世界大战。即便是自称推行“平等”的美国,也离不开“大棒”政策的使用,离不开“霸权主义”的外交作风,离不开在海外频繁采取政治和军事干涉。正是依据历史经验,国外一些人士担心中国崛起“必然会”挑战现有的国际秩序。中国政府适时提出“和平发展”的新理念,旨在告诉世人:中国崛起的本质之处,是在不挑战现有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而是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和平发展这一历史趋势的前提下,在与其他国家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实现中国综合国力的全面增长和发展。这是中国政府在深刻分析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来实现构建和谐世界中的和平崛起。其创新性在于:(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它旨在摒弃走对外扩张这条近代以来大国崛起的老路,而是决心走一条全新的和平发展之路。这将证明人类能够以理智与和平的方式处理好大国崛起引发国际冲突这一千古难题。因此,引导学生从时政角度审视历史,把握历史跳动的脉搏,可以帮学生在感悟中增强对“和平崛起”的认识。
二、分析历史,获得感悟,学以致用,回馈现实
司马迁写《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旨在总结古今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供后人借鉴。所以,分析历史,获得感悟,可以学以致用,回馈现实。
1. 分析三次科技革命史,大力实施科教兴国
英国首先进行第一次科技革命,依靠廉价的棉纺织品横行天下,很快发展为当时头号工业强国;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美国、德国率先使用新科技,成为世界头号、二号工业强国;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美国首先进入信息时代,成为经济巨无霸、世界警察。分析三次科技革命史,显而易见,大国崛起的原因之一就是重视发展科技。中国要和平崛起,就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
2. 回顾中国的对外政策,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中国古代自汉朝到明朝,都积极对外开放,汉代的“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唐代的鉴真东渡、玄奘西游,和周边国家友好交往,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加强了与亚、非多国的友谊。由于积极对外开放,中国古代自汉至明经济科技等方面都处于世界先进行列。到了清代,对外实行“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阻碍了科技的进步、文化的发展,使中国更加远离了世界发展的潮流,使近代中国陷入了落后挨打的局面。回顾中国的对外政策,不难发现:开放则国兴,闭关则国衰。所以,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3. 追本溯源,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
中国的民本思想由来已久,从先秦到近代,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可谓源远流长,且卷帙浩繁,思想丰富。春秋战国时期孔孟的仁政,汉高祖时的休养生息,唐太宗的“民为贵,君为轻”……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党的一切奋斗目标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加快以推进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进建设和谐社会”等等。字里行间,民主话题贯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既弘扬了儒家文化的精华,又顺应了民心。
三、把握历史,展望未来
历史的发展有其规律,总结历史发展规律,可以预见 《历史教学中怎样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5915.html
江苏 泰兴 ●田玉华
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基础学科教育,历来被束之高阁,不受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在一些学校,课程安排中所开设的历史课往往是走过场,平时一遇到主课课程紧张,历史课被随意地停课、占用的现象时有发生。更让历史老师无奈的是:在不少学生的心目中,历史课是可有可无的。为使历史教学走出困境,应密切历史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并非死记硬背一些无用的知识,而是通过历史更好地认知现实,通过现实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在历史与现实的互动中多视角、多层面、多形式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领略历史学习的魅力所在。那么,怎样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呢?
一、结合时政,从现实角度审视历史
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历史是现实的影子。结合时政,针对现实生活的热点,审视历史,由今溯古,以古鉴今,我们不难发现,学习历史有助于学生认识当今社会的主流问题、热点问题,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时代感。
1. 洞悉古今,感悟古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主流之一,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仁”和“礼”的理念,就是要求人们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爱互助,反对不义的掠夺战争,体现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庄子的“道法自然”,孟子的“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进山伐树,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等观点,体现的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孟子的“民为贵,君为轻”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而如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世界各地区的联系,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人类面临的人口问题、环境污染、资源短缺、毒品问题、艾滋病等一系列共同问题,需要全世界协调行动。所以,我们要继承古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努力建设和谐中国,和谐世界。
2. 回溯历史,坚持“和平崛起”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西方某些国家抛出了“中国威胁论”。回溯历史,我们可以理解:近代以来大国崛起的历史表明,大国崛起可能引发国际上的不安。大英帝国的建立和维护,是依靠其数百年殖民征战和掠夺,德国、日本的崛起曾引起两次惨绝人寰的世界大战。即便是自称推行“平等”的美国,也离不开“大棒”政策的使用,离不开“霸权主义”的外交作风,离不开在海外频繁采取政治和军事干涉。正是依据历史经验,国外一些人士担心中国崛起“必然会”挑战现有的国际秩序。中国政府适时提出“和平发展”的新理念,旨在告诉世人:中国崛起的本质之处,是在不挑战现有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而是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和平发展这一历史趋势的前提下,在与其他国家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实现中国综合国力的全面增长和发展。这是中国政府在深刻分析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来实现构建和谐世界中的和平崛起。其创新性在于:(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它旨在摒弃走对外扩张这条近代以来大国崛起的老路,而是决心走一条全新的和平发展之路。这将证明人类能够以理智与和平的方式处理好大国崛起引发国际冲突这一千古难题。因此,引导学生从时政角度审视历史,把握历史跳动的脉搏,可以帮学生在感悟中增强对“和平崛起”的认识。
二、分析历史,获得感悟,学以致用,回馈现实
司马迁写《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旨在总结古今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供后人借鉴。所以,分析历史,获得感悟,可以学以致用,回馈现实。
1. 分析三次科技革命史,大力实施科教兴国
英国首先进行第一次科技革命,依靠廉价的棉纺织品横行天下,很快发展为当时头号工业强国;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美国、德国率先使用新科技,成为世界头号、二号工业强国;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美国首先进入信息时代,成为经济巨无霸、世界警察。分析三次科技革命史,显而易见,大国崛起的原因之一就是重视发展科技。中国要和平崛起,就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
2. 回顾中国的对外政策,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中国古代自汉朝到明朝,都积极对外开放,汉代的“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唐代的鉴真东渡、玄奘西游,和周边国家友好交往,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加强了与亚、非多国的友谊。由于积极对外开放,中国古代自汉至明经济科技等方面都处于世界先进行列。到了清代,对外实行“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阻碍了科技的进步、文化的发展,使中国更加远离了世界发展的潮流,使近代中国陷入了落后挨打的局面。回顾中国的对外政策,不难发现:开放则国兴,闭关则国衰。所以,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3. 追本溯源,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
中国的民本思想由来已久,从先秦到近代,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可谓源远流长,且卷帙浩繁,思想丰富。春秋战国时期孔孟的仁政,汉高祖时的休养生息,唐太宗的“民为贵,君为轻”……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党的一切奋斗目标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加快以推进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进建设和谐社会”等等。字里行间,民主话题贯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既弘扬了儒家文化的精华,又顺应了民心。
三、把握历史,展望未来
历史的发展有其规律,总结历史发展规律,可以预见 《历史教学中怎样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