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信息技术论文 >> 正文

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分析


【摘要】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的结合,不是被动的纳入,而是高层次的主动适应和变革课程的过程,一些老师片面的、浅显的和极端的理解以下系列问题:

1. 信息技术是不是辅助课程教学的演示工具?

2. 如何看待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3. 教师需不需要参与教育软件的制作?

4. 在信息技术课中,技术和信息谁更重要?希望本文对各位同仁有所帮助或启示。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教学、教育软件。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将对课程的各个组成部分产生变革影响和作用。当然,信息技术本身不能自然地引发课程的变革,但是其却是课程改革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虽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观念能够在一些地区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但是一些小学老师还片面的理解如下系列貌似简单的问题:

问题一:信息技术是不是辅助课程教学的演示工具?

  首先我只能回答,是的。但我必须很快解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绝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我们不能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以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选用合适的技术。然而一些老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很简单,就是用计算机作为知识的演示工具和教学的辅助工具来演示一些文稿、实验现象、动画等,是代替了投影、幻灯、录像等媒体的简单地应用与教学;还有一些老师用多媒体代替教师的教,误认为应用越多越好,结果是学生课上大饱眼福,课下大脑空空。这样只重视活动形式,而忽视了活动效果,就曲解了“整合”的真正意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要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善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它应该是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和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并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合、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变效应,以期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学。那么,运用了信息技术,就能促进教学吗?由此,又产生了新的问题……

问题二:如何看待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基础教育的推进作用将是巨大的。利用网络的优势可以整合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网络还可以最快地传播教育的新理念,解读新教材,交流教育改革的新进展。不过我们要科学辩证地估计和评价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需要更多从教学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信息技术出发去思考。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在于,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主动获取与保持,它所产生的人机、师生、生生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如教学“轴对称图形”:老师先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了一只会飞的花蝴蝶,这只蝴蝶刚一“飞”上屏幕,立刻就吸引了全体同学的注意,一些平时不爱上数学课的学生这时也活跃起来。同学们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了“轴对称”,并受此现象的启发还能举出不少轴对称的其他实例。在这种形象化的情境教学中,学生们一点不觉得枯燥,相反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他们始终兴趣盎然地在认真观察、主动思考。信息技术要能成功地运用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设身处地考虑该项技术的可操作性及实际效果。重要的问题在于教学过程不仅是提供刺激,而是组织起充实的教学活动,呈现精心组织的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使用关键在“恰当”。一要看教学内容的特点,二要看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需求,三要看使用的时机与方式。 基础教育用教育的信息化推进教育的现代化,却有人夸大其作用,以为运用了信息技术,就能够促进教学,甚至对传统教学与老师的作用一概否定,从而演变成为体现教育的现代化而搞教育的信息化。小学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自制力有限,那么以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为主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如果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课堂调控能力跟不上,就可能导致学生“玩得离谱”而影响教学的实效。因此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完美的整合,必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必然要求教师课前更多的学习与准备,这些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是一个人一旦过多的投入信息技术的学习或教学软件的制作,其有限的精力与时间就或多或少影响到教学任务和精神面貌。这样以来,我们不得不面对另一个问题……

问题三:教师需不需要参与教育软件的制作?

  我的观点是:可以,但不可作为强制性目标。当前,我国教育建设一般重硬件轻软件,硬件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软件建设却跟不上,使“软件匮乏”成为开展教育技术工作的瓶颈。因为信息专业技术人员对不熟悉课程、缺少教学实践,而教师一般又难以具备专业人员开发、研制的技术和条件,很难独立开发出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和体现学科教学思想的教育软件的。合适的课件或工具平台缺乏,教育软件的教学实用性差,使“课程整合”本身难以系统化,显得零敲碎打。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就要教师自己开发软件,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最优效果,甚至耽误本身的教学任务,这是课堂教学与制作课件本末的倒置,所以我不提倡每个教师都必须会自己制作教育软件。

  当然,教师没有信息化环境中的学习与教学的新观念,就不可能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际需要,不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与手段技能,无法把这些媒体或技术很好地组合起来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我们考虑到教师素质的不完善的同时,也注意到学生信息素养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传统的作为教学工具出现,而也应该作为学习者的学习工具和认知工具,这就涉及到学习者的信息素养的水平高低,其适应信息化的学习能力高低等。那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必须关注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等水平,既立足于学习者原有的信息技术技能水准上,也应该关注其信息技术技能提高。所以我们又得去思考……

问题四: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技术和信息谁更重要?

  在基础教育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是教学活动而不是技术尝试,相对教学而言,不管是教师或学生方面,技术的作用在于“如虎添翼”。那么信息与技术两者谁更重要呢?戴尔计算机公司的董事长迈克尔·戴尔说:“其实PC和网络谁都不重要,重要的信息。PC和网络只是工具而已,其目的都是为了获取更多、更及时的信息”。现在的计算机网络可以连接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我们拥有极大的共享资源。在这样的信息海洋里,我们应该教会学生什么?应该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即正确的搜寻和鉴别、创造性地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在未来的社会中,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基础教育中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某些软件的熟练工,让他们到社会上去谋生,而是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中这一点尤为重要。在进行部分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会上网了,对网络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充分的浏览,但迷失在互联网这个信息的海洋中,“被信息的海洋淹死了”,而忘记了自己的学习目的。出现这样的情形是因为现在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体现最多的仍然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对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少了些。我们的教学很容易纠缠与沉迷如何教好学生的技术。

  其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构筑的学习环境本身就有助于学习者信息素养的培养,有个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可能根本就不可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等能力,却提高教学效率或者学习效率,这也就达到了整合的目的。 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技术的培养更多的应该在技术专业课上落实。

  总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种和谐,是信息技术主动的适应过程,需要被整合的个体对象的主动调节和适应这种和谐,整合也是一种互动,促使被整合的个体对象主动适应。我们目标应该是,把整合一个螺旋上升的的发展过程,而非一劳永逸的结果。应该从有机的教学系统来考虑,不能任意夸大或者忽视其中某一因素的作用,否则就可能阻碍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度,偏离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施过程中的正确方向。

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分析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5921.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信息技术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