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
科举制度凝聚了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向心力,在古代,科举是为国家选拔道德、治国之才。古代科举之应试题目,基本为道德文章和治国文章,对于当代的所谓的科学技术,在古代视为机巧而不得重用。通过古代社会的科举制度及其形成的教育影响,使得中国古代不断涌现为了崇高道德和爱国治国理想而奋不顾身的杰出人士。如海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和政治实干家。他一生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秉公执行、铁面无私;严于律己,廉洁勤政;“苦节自励,诚为人所难能”。他以七品知县卑微之身,敢于同钦差大臣较量;他宁可十年不升官,也不向上司送一分钱;他甚至放弃大好前程,也要把贪官拉下马。所到之处,他为民请命,力挫豪强,厚抚究弱,令世家豪强闻风丧胆;他不畏权势,指陈皇帝的过失,言人所不敢言,震惊朝野。海瑞高洁的品格、挺直的脊梁、浩然正气,历来受到人们的敬仰。而且,透过历史的时空,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宝贵财富。这些清官,都是自小受过正统的教育,从小所受到的教育深深铭刻在他们心中,幼时所受的教育已经深入到他们的骨髓。同传统的道德和治国教育相比,目前的科技教育处于了绝对优势地位,这主要是由于社会机制造成的。传统道德和治国教育与科技教育,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同样重要的。到了现代,科学技术是否发达是一个国家先进与否的一个标志,科学技术的发展得到了大力提倡。目前的市场机制使得从事科技教育和科技从业人员带来了利益保证,而对从事传统道德和治国教育及信从人员而言,利益的保障几乎达到了零点。简而言之,德育教育在人们眼中被认为并不能换来实际的经济收益,人们以短浅的经济价值来判断教育,这是目前社会症结所
在的一个根本原因。
(二)市场经济的德育教育
在改革开发后的一段时间,中国的教育重眼前轻长远:“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用教育超前的观点来看,“在社会做个好公民”是我们培养的目标,而我们许多时候只是要一个乖学生和乖孩子,以至于培养出的是价值取向、世界观诸方面落后于时代,落后于未来的“遗少”;重整体轻个性:传统教派往往过多地注重受教育者的共性,教育过程注重整齐统一,忽视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文质彬彬,然
(三)语文教育的功能迷失
语文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作为一门基础教育学科,现阶段只发挥出最基础的功能作用,人们对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功能迷失,已经成为一种漠视。人们衡价一门学科是否重要,越来越功利,分值是其标准。隐形的社会价值是可以不予考虑的,在马加爵一案中,如果他的老师能够将语文课堂中的德育道理给他明示,难道一个知晓道理的人,还会做出如此极端的事情吗?
四、语文教育中突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
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而言,德育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它的地位不应该被漠视,只能加强。对与语文教育而言,课程教育中德育教育迫切需要改革。课程改革方案更明确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提高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目标,并相应得在小学、初中、高中的分阶段、有层次的设置教学目标。
以 “文德武备”的目标去培养中国的下一代,去加强中国的素质教育,势必从小处做起。德育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加强,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回归,更是一种社会的进步。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更加优秀的人才,必须德育教育,使之拥有宝贵的品德,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性学科,在素质教育的体系中,担负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美 舒尔茨 著《教育的经济价值》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2年版
[2]朱永新 著《新教育之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年7月版
[3]《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4] 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江泽民文选》
《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