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侨商吴锦堂的捐资办学思想及实践
一时名满浙东。浙江巡抚增韫在给光绪皇帝的奏折中就把它称为“浙江私立学校之冠”。锦堂学校在建校时,就建房七十一间,教室、操场、食堂、宿舍、浴室、蓄水池一一俱全。到农业中学时,学校规模到达顶点。在宣统三年九月其《慈溪锦堂农业中学堂遵造册报呈请》第九条设备中可见:备堂10间、自修室11间、寝室33间、职教员室18间、食堂6间,还有其它房间67间。学校另有农事实验场、桑园约76亩。
在学校的办学资金方面也是十分的充足的。在呈请的第七条记录:学校经费所出:海地租息、浙江铁路股息、汉冶萍煤铁厂股息;经常费数目:地租岁约银三千元、铁路股息银一千四百元、厂矿股息银四千元。临时费数目:随时应用由校主捐助无定数。至1911年,吴锦堂为锦堂学校耗银二十万零五千六百余元。规模之大、资金之充足在当时确为罕见。
论侨商吴锦堂的捐资办学思想及实践(第3页) 来自: 第一范文网
在师资力量上锦堂学校也是省内最优秀的。吴锦堂延聘校长、教员,广求贤才,颇重品德学问。所聘人士均不慕荣利,治学严谨,于教学不惜呕心沥血。其间,于慈、姚两邑享有盛名者,不乏其人。若楼琴五先生,德高望重,至今尚深为慈北百姓称颂,被誉为“奠定慈北小学教育典范”。
3.着眼实业教育,培养农业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如果早期改良派的实业教育思想是近代实业教育思潮的第一阶段,那么从1894年到1904年可算是第二阶段,1904-1917年是第三阶段。4吴锦堂投资近代教育正好赶上实业教育思潮的第三阶段,这一时期大批有识之士提出并亲自创办实业学校,如张骞、陶行知、扬贤江。但这一时期办学的重点在培养人民的农工商业的知识能力,很少学校能够与当地的实际相结合,服务于地方经济。
吴锦堂在办学之初就立志于为三北人民服务,为繁荣当地经济出力。在《慈溪锦堂农业中学堂遵造册报呈请》的第一条规定学校的设学宗旨:本学堂因地利之便,设中等农学。分农蚕两科,……其次,亦足谋生活以自立为宗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各国人口的增长,棉花的价格不断增长,但是由于我国的棉花数量少、质量低,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以至美国的棉花占领了我国市场。5这对于盛产棉花的慈北地区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吴锦堂看到了这一点,于是他从社会实际出发,调整了学校培养人才的规划。1910年,锦堂学校改为初等实业学校,添设四年简易科,增收蚕桑科学生128名,并为附近农村办起了短期蚕桑训练班。
4.吸收外国文化,选派优秀学生出国留学。
在锦堂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吴锦堂特别开设了外国文,包括英语、日文。教授用书也选用日文日语教程和英文勃耳温司,教师是日本关西英语专门学校毕业的优秀人才。
除要求学生学习外国语言外,吴锦堂还每年选派优秀的学生出国留学,以次来达到吸收外国科学文化知识的目的。1912年,吴锦堂从日本致电锦堂学校校长,选派优秀学生两名去日本学习。这样,包容、童玉民成为第一批锦堂学校的留日学生。以后,吴锦堂又派胡感和等人去日。在童玉民的回忆中说:“1912年夏动身复申,随先生之侄启鼎乘轮至神户舞子,见先生,聘日语教师每日授日语。第二年四月经冈山县立学校饭岛校长之介绍考入冈山县立农校……到1919年3月毕业,二人膳宿、旅杂费共日金二千数百圆,皆由先生供给。”6可见,吴锦堂对留学生的关怀和重视。
5.不以多金为子孙计
至1911年,吴锦堂在家乡捐资办学达到二十万余银元。在捐献办学的财产处理问题上,吴锦堂表现出了一个爱国华侨的高贵品质。早在锦堂学校建成之时,他就已经作好杜绝后世子孙干预的打算,他规定一切学校的动产不动产永归学校所有,吴氏子孙后世均不得借故干预。清朝驻日神户领事张鸣祥、驻日钦使胡维德的一个文件之中记载:“神户华商吴作镆禀称:职商又因实业学堂,尤为强国富民之根本,现又设立蚕桑一科,招生开办,以便逐渐推广。惟此项学校基地房屋及所捐之地亩铁路股份,均系永远作为锦堂学校基本之资产,虽职商子孙,不得干预。若非奏明立案,恐后来或生交错。”7吴锦堂的这种大公无私,执着教育,爱国、爱民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家乡人民。
三.吴锦堂捐资办学的原因
吴锦堂捐资办学、热心近代教育,有着其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根源,也有吴锦堂本人的主观因素。通过对其办学动因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吴锦堂的办学思想。总的来说,其办学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
鸦片战争的炮火使得中国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开始丧失了独立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外国侵略者接 《论侨商吴锦堂的捐资办学思想及实践(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6002.html
在学校的办学资金方面也是十分的充足的。在呈请的第七条记录:学校经费所出:海地租息、浙江铁路股息、汉冶萍煤铁厂股息;经常费数目:地租岁约银三千元、铁路股息银一千四百元、厂矿股息银四千元。临时费数目:随时应用由校主捐助无定数。至1911年,吴锦堂为锦堂学校耗银二十万零五千六百余元。规模之大、资金之充足在当时确为罕见。
论侨商吴锦堂的捐资办学思想及实践(第3页) 来自: 第一范文网
在师资力量上锦堂学校也是省内最优秀的。吴锦堂延聘校长、教员,广求贤才,颇重品德学问。所聘人士均不慕荣利,治学严谨,于教学不惜呕心沥血。其间,于慈、姚两邑享有盛名者,不乏其人。若楼琴五先生,德高望重,至今尚深为慈北百姓称颂,被誉为“奠定慈北小学教育典范”。
3.着眼实业教育,培养农业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如果早期改良派的实业教育思想是近代实业教育思潮的第一阶段,那么从1894年到1904年可算是第二阶段,1904-1917年是第三阶段。4吴锦堂投资近代教育正好赶上实业教育思潮的第三阶段,这一时期大批有识之士提出并亲自创办实业学校,如张骞、陶行知、扬贤江。但这一时期办学的重点在培养人民的农工商业的知识能力,很少学校能够与当地的实际相结合,服务于地方经济。
吴锦堂在办学之初就立志于为三北人民服务,为繁荣当地经济出力。在《慈溪锦堂农业中学堂遵造册报呈请》的第一条规定学校的设学宗旨:本学堂因地利之便,设中等农学。分农蚕两科,……其次,亦足谋生活以自立为宗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各国人口的增长,棉花的价格不断增长,但是由于我国的棉花数量少、质量低,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以至美国的棉花占领了我国市场。5这对于盛产棉花的慈北地区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吴锦堂看到了这一点,于是他从社会实际出发,调整了学校培养人才的规划。1910年,锦堂学校改为初等实业学校,添设四年简易科,增收蚕桑科学生128名,并为附近农村办起了短期蚕桑训练班。
4.吸收外国文化,选派优秀学生出国留学。
在锦堂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吴锦堂特别开设了外国文,包括英语、日文。教授用书也选用日文日语教程和英文勃耳温司,教师是日本关西英语专门学校毕业的优秀人才。
除要求学生学习外国语言外,吴锦堂还每年选派优秀的学生出国留学,以次来达到吸收外国科学文化知识的目的。1912年,吴锦堂从日本致电锦堂学校校长,选派优秀学生两名去日本学习。这样,包容、童玉民成为第一批锦堂学校的留日学生。以后,吴锦堂又派胡感和等人去日。在童玉民的回忆中说:“1912年夏动身复申,随先生之侄启鼎乘轮至神户舞子,见先生,聘日语教师每日授日语。第二年四月经冈山县立学校饭岛校长之介绍考入冈山县立农校……到1919年3月毕业,二人膳宿、旅杂费共日金二千数百圆,皆由先生供给。”6可见,吴锦堂对留学生的关怀和重视。
5.不以多金为子孙计
至1911年,吴锦堂在家乡捐资办学达到二十万余银元。在捐献办学的财产处理问题上,吴锦堂表现出了一个爱国华侨的高贵品质。早在锦堂学校建成之时,他就已经作好杜绝后世子孙干预的打算,他规定一切学校的动产不动产永归学校所有,吴氏子孙后世均不得借故干预。清朝驻日神户领事张鸣祥、驻日钦使胡维德的一个文件之中记载:“神户华商吴作镆禀称:职商又因实业学堂,尤为强国富民之根本,现又设立蚕桑一科,招生开办,以便逐渐推广。惟此项学校基地房屋及所捐之地亩铁路股份,均系永远作为锦堂学校基本之资产,虽职商子孙,不得干预。若非奏明立案,恐后来或生交错。”7吴锦堂的这种大公无私,执着教育,爱国、爱民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家乡人民。
三.吴锦堂捐资办学的原因
吴锦堂捐资办学、热心近代教育,有着其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根源,也有吴锦堂本人的主观因素。通过对其办学动因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吴锦堂的办学思想。总的来说,其办学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
鸦片战争的炮火使得中国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开始丧失了独立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外国侵略者接 《论侨商吴锦堂的捐资办学思想及实践(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