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语文论文 >> 正文

精心设计提问,培养表达能力


[作者]  王志尚/孙静

[内容]

 

    中高年级每篇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可视为互相衔接、不可分割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第二阶段是借助对内容的理解,掌握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遵循叶圣陶先生“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引导,俾学生逐步增益其知能”的语文教育思想,在阅读过程第二阶段中抓住重点句段精心设计提问,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有效措施。下面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种做法。

            一、凭借对内容的理解设计提问

    理解和掌握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提问的角度变了,提问的内容变了,提问的难度也就变了,因此,训练必须紧紧凭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来进行。

    如《穷人》一课中,渔夫听到妻子说邻居西蒙死去的消息后,作者凝聚笔墨对他进行了一段细腻的刻画:“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你看怎么办?……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提问设计:

    1.作者写了渔夫的哪些动作?

    2.作者写出了渔夫表情上怎样的变化?

    3.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现什么?

    4.作者又借表现的内容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几个问题设计的目的在于紧紧围绕渔夫这个典型人物,从“怎样写”的角度,引导学生的认识由分到总,由表面及本质,由内容到表达,由渔夫到作者。问题1、2,是分开和表面的认识;问题3, 总起来认识作者表现了渔夫具有怎样的个性品质;问题4, 最终认识作者赞颂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由个别段落领悟和掌握到了具有普遍意义的运用语言文字的层次和方法: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再如《捞铁牛》一课,在第2 自然段里写了怀丙说的一句话:“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提问设计:

    1.结合学过的课文内容说一说,在这句话里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

    2.读下面的句子,跟课文中的原句比一比,哪种写法好?

    怀丙说:“让我来捞。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拔上来。”

    (点拨:①“试试”与“捞”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课文中为什么这样写?②“送回来”与“拔上来”的意思一样吗?课文中的写法好在哪里?③课文中的写法表现了怀丙是怎样一个人?)

    掌握遣词造句的方法是中年级语言文字训练的重点之一,而用词准确又是学生必备的语文能力,以上设计就人物的一句典型语言的写法,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样几点:

    第一,用词语写话,要与人物所处的场合结合准确;第二,用词语写话,要能准确地体现人物的身份特点;第三,用词语写话,要能准确地反映出人物的内在品质;第四,用词语写话,还要准确地表达出自己寄予的思想感情。

            二、凭借句子间的联系设计提问

    一篇课文中句子间的联系,表现了课文内容的联系,也是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有机衔接。

    如《灯光》一课中,“多好啊!”这句话前后几次出现,在课文中起着特定的作用,可设计以下提问:

    1.“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每次都是在怎样的情景中写到的?

    2.作者后两次重复这句话分别为了表现郝副营长的什么?

    3.几次重复中,作者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以上三个问题都是紧扣“怎样写”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辨清每次重复的作用中一步步领会语言文字运用的技巧。

    再如《飞机遇险的时候》一课,在第3

自然段中描写周总理的几个句子构成了让伞包的生动场面,挑出其间4处动作描写, 可设计为以下几问:

    1.找出描写周总理让伞包的句子读一读,用“△”标出写了他的哪些动作?

    2.找一找作者又在这些动作的前面分别用了哪些词语,用“~~”画出来;再读一读,你有什么体会?

    (启发举例:“站起来”前面用了“立刻”,“跨到”前面用了“几步”,引导体会句子的生动。)

    3.读了这些句子后,你觉得周总理是怎样一个人?

    这些提问,虽然有的设计照顾到中年级的特点侧重于运用词语的理解,有的设计从高年级的要求出发侧重于句、段联系的领悟,但是都针对同一个训练目标——让学生扎扎实实地经历阅读过程的第二阶段。

            三、凭借事物间的某种联系设计提问

    有些课文中存在着有某种联系的几类事物,这种联系既是作者布局谋篇的参照,又蕴含了行文的清晰脉络,还成为抒发思想感情的“生发点”。缘此设计提问,对于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表达是十分有益的。

    如在《白杨》一课的结尾自然段里,仅仅两句话中便写到了爸爸、两个孩子、火车、风沙、高大的和小的白杨树,分析其中的联系可设计以下提问:

    1.本自然段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2.

《精心设计提问,培养表达能力》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6083.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语文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