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道——咬文嚼字
书道——咬文嚼字
山东肥城市仪阳中学 张彩云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直觉得这句词很有味道。触摸书页上这唯美的文字,似乎尝到了别离的伤感与刻骨的思念。不知怎的,总是对文字有种莫名的热爱,以至于那么喜欢“咬文嚼字”。
此处的“咬文嚼字”并非指原意,而是另有解释。婴孩是最喜欢“咬”的,对身边一切事物总想好奇地尝尝是什么味道,“咬”便成了婴孩最初认识世界的方式。书是神圣的,热爱读书的人都谦虚得像孩子。所以对于书中内容,自然也要“咬嚼”一番,以品出味道。慢慢地,也就对文字敏感起来。
小时候常读童话,只是喜欢那似梦似幻的纯真世界而已,对于文字似乎并无感觉。如今已到了豆蔻年华,读书也不再那么挑剔,开始“通吃”。也许是青春期的少女心思细腻吧,一个个原本没有生命的文字,都似在如水光华中浸过,透着或浓或淡的情,诉着亦假亦真的事。那种特别的感受宛若山间氤氲、袅袅的青烟,萦绕心头久久不散。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感受的,但我觉得这最初的触动来自古典文学。我一直对中国风的东西没有抵抗力,像青花、折扇、书法、古风插画等,自然也不放过这些。“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当初只觉得这些文字真的好美,有种说不出的意味,就像遗落在梦境中的水墨画,只觉得缥缈虚幻,就是无法记起那画的细节。后来才读懂,《国殇》是追悼战死英魂的,《诉衷情》是抒发幽怨情怀的,《沉醉东风·秋景》是渲染萧瑟秋景的。细细研究一下,便觉得这些文字已不仅只是缥缈虚幻的美了,它们的背后似乎系着无数个结,每个结都诉说着不一样的故事……
网络中有不少人为自己贴上“文字控”的标签,我想这文字控,也必是对文字十分敏感的吧。虽说有人只是一味矫情,用文字来赚取别人的关注,但也有人真的懂文字。很多人都会这样,在读过很多书之后觉得自己越来越离不开文字,然后便用文字随性记录起生活来。在他们眼里,用文字演绎生活或许更淋漓尽致,或许更含蓄委婉。但不论什么样的格调,敏感的人总会读懂文字后的心。在他们笔下,文字是心魂的载体。我想,也许我也跟他们一样,读书时“咬文嚼字”,总想把文字看透,然后一发不可收地爱上文字,依赖文字。
我也算是有点儿“文才”的,几次作品获奖也满足了我小小的虚荣心。但是每次写文章总会对着电脑纠结半天该怎么写。按理说,我应该文思如泉涌下笔如神助才对啊,可我冥思苦想好不容易在键盘上敲了几下就开始狂按删除键了。我觉得,写文章真的是严肃的事情,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文字负责,“惜墨如金”也是一种对文字的态度。文字即灵魂,如果不对作品严肃,哪里会有瑰丽作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我自然还没有要“推动人类思想文明进步”的伟大,但我也不能让笔下的文字成为空虚的尸骸或是虚伪的皮囊。当初读《爱的教育》,似乎能感受到作者在耳边的温声细语,如果不是严肃对待自己的作品,把心中的爱与温暖都融进去,哪里能写出这样朴素却又暖心的文字?后来读过更多经典,细嚼文学精华,揣摩作者用心,我明白了——文字是要认真对待,并要用心去体悟的……
现在长大了,竟越来越懒了,许久没有嗅过书香,颇怀念那股味道。不过也并不寂寞,我在网上订阅了《读者》《读经典》等杂志,定期发到电子邮箱,忙里偷闲就去看一下,听着那些知名不知名的作者不紧不慢地为我讲出一个个不一样的故事。读着这些文字有时会忘记时间,捏着水杯的左手僵在半空,右手食指滑动着鼠标滚轮,酸涩的眼睛盯着屏幕也不觉得累,只为看着一场场不知是喜剧还是悲剧抑或是闹剧的上演,直至落幕。其间不免唏嘘感叹:真是江山如画人生如梦!有时候想想,对文字太敏感也许并不好,太容易被作者的情绪感染,疯疯傻傻地对着一堆文字变换表情,为这些文字所触动,它们的身上承载了多少情愫啊!
其实,我理解的“读书”不只局限于书本,只要有文字,我觉得就可称之为“书”。有时候,我喜欢研究歌词,毕竟歌词也要和谐押韵的,在我看来它们跟诗差不多。很多歌词真的很美,例如《李清照》中的“独自泛轻舟/雨疏风骤添新愁/浓睡不消那残酒/有多少事欲说还休”,这一句就蛮有意味的,把《如梦令》雕饰一番,便幻化出这一番朦胧哀愁的意境来。例如《最接近天堂的地方》中的“也许受过伤/才会试着学习体谅/在挑剔之中成长/谁都一样”,我受挫时最喜欢听了。谁都有权利去爱,谁都可以拥有信仰——这是它告诉我的。闲暇时喜欢浸在歌声中,感受细腻的情怀与唯美的文字流泻在五线谱上,似水墨交融,颇有韵味。所谓的“爱屋及乌”大概就是如此了吧。我热爱读书,热爱文字,同时也热爱与文字有关的东西,对歌词都要“咬文嚼字”。
想想“咬文嚼字”也没什么不好的。书读得多了,自然入情入境与作者共鸣,也就爱上了那些文字。我想如果有一个烟雨蒙蒙的清晨,就沏一杯清茶,倚在榻上捧一本书来“咬文嚼字”吧,学一学古代士大夫的儒雅风范。茶香、书香、墨香、雨香,烟云般聚散,空灵飘逸,迷醉心扉……
(指导教师赵衍栓) 《书道——咬文嚼字》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6085.html
山东肥城市仪阳中学 张彩云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直觉得这句词很有味道。触摸书页上这唯美的文字,似乎尝到了别离的伤感与刻骨的思念。不知怎的,总是对文字有种莫名的热爱,以至于那么喜欢“咬文嚼字”。
此处的“咬文嚼字”并非指原意,而是另有解释。婴孩是最喜欢“咬”的,对身边一切事物总想好奇地尝尝是什么味道,“咬”便成了婴孩最初认识世界的方式。书是神圣的,热爱读书的人都谦虚得像孩子。所以对于书中内容,自然也要“咬嚼”一番,以品出味道。慢慢地,也就对文字敏感起来。
小时候常读童话,只是喜欢那似梦似幻的纯真世界而已,对于文字似乎并无感觉。如今已到了豆蔻年华,读书也不再那么挑剔,开始“通吃”。也许是青春期的少女心思细腻吧,一个个原本没有生命的文字,都似在如水光华中浸过,透着或浓或淡的情,诉着亦假亦真的事。那种特别的感受宛若山间氤氲、袅袅的青烟,萦绕心头久久不散。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感受的,但我觉得这最初的触动来自古典文学。我一直对中国风的东西没有抵抗力,像青花、折扇、书法、古风插画等,自然也不放过这些。“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当初只觉得这些文字真的好美,有种说不出的意味,就像遗落在梦境中的水墨画,只觉得缥缈虚幻,就是无法记起那画的细节。后来才读懂,《国殇》是追悼战死英魂的,《诉衷情》是抒发幽怨情怀的,《沉醉东风·秋景》是渲染萧瑟秋景的。细细研究一下,便觉得这些文字已不仅只是缥缈虚幻的美了,它们的背后似乎系着无数个结,每个结都诉说着不一样的故事……
网络中有不少人为自己贴上“文字控”的标签,我想这文字控,也必是对文字十分敏感的吧。虽说有人只是一味矫情,用文字来赚取别人的关注,但也有人真的懂文字。很多人都会这样,在读过很多书之后觉得自己越来越离不开文字,然后便用文字随性记录起生活来。在他们眼里,用文字演绎生活或许更淋漓尽致,或许更含蓄委婉。但不论什么样的格调,敏感的人总会读懂文字后的心。在他们笔下,文字是心魂的载体。我想,也许我也跟他们一样,读书时“咬文嚼字”,总想把文字看透,然后一发不可收地爱上文字,依赖文字。
我也算是有点儿“文才”的,几次作品获奖也满足了我小小的虚荣心。但是每次写文章总会对着电脑纠结半天该怎么写。按理说,我应该文思如泉涌下笔如神助才对啊,可我冥思苦想好不容易在键盘上敲了几下就开始狂按删除键了。我觉得,写文章真的是严肃的事情,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文字负责,“惜墨如金”也是一种对文字的态度。文字即灵魂,如果不对作品严肃,哪里会有瑰丽作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我自然还没有要“推动人类思想文明进步”的伟大,但我也不能让笔下的文字成为空虚的尸骸或是虚伪的皮囊。当初读《爱的教育》,似乎能感受到作者在耳边的温声细语,如果不是严肃对待自己的作品,把心中的爱与温暖都融进去,哪里能写出这样朴素却又暖心的文字?后来读过更多经典,细嚼文学精华,揣摩作者用心,我明白了——文字是要认真对待,并要用心去体悟的……
现在长大了,竟越来越懒了,许久没有嗅过书香,颇怀念那股味道。不过也并不寂寞,我在网上订阅了《读者》《读经典》等杂志,定期发到电子邮箱,忙里偷闲就去看一下,听着那些知名不知名的作者不紧不慢地为我讲出一个个不一样的故事。读着这些文字有时会忘记时间,捏着水杯的左手僵在半空,右手食指滑动着鼠标滚轮,酸涩的眼睛盯着屏幕也不觉得累,只为看着一场场不知是喜剧还是悲剧抑或是闹剧的上演,直至落幕。其间不免唏嘘感叹:真是江山如画人生如梦!有时候想想,对文字太敏感也许并不好,太容易被作者的情绪感染,疯疯傻傻地对着一堆文字变换表情,为这些文字所触动,它们的身上承载了多少情愫啊!
其实,我理解的“读书”不只局限于书本,只要有文字,我觉得就可称之为“书”。有时候,我喜欢研究歌词,毕竟歌词也要和谐押韵的,在我看来它们跟诗差不多。很多歌词真的很美,例如《李清照》中的“独自泛轻舟/雨疏风骤添新愁/浓睡不消那残酒/有多少事欲说还休”,这一句就蛮有意味的,把《如梦令》雕饰一番,便幻化出这一番朦胧哀愁的意境来。例如《最接近天堂的地方》中的“也许受过伤/才会试着学习体谅/在挑剔之中成长/谁都一样”,我受挫时最喜欢听了。谁都有权利去爱,谁都可以拥有信仰——这是它告诉我的。闲暇时喜欢浸在歌声中,感受细腻的情怀与唯美的文字流泻在五线谱上,似水墨交融,颇有韵味。所谓的“爱屋及乌”大概就是如此了吧。我热爱读书,热爱文字,同时也热爱与文字有关的东西,对歌词都要“咬文嚼字”。
想想“咬文嚼字”也没什么不好的。书读得多了,自然入情入境与作者共鸣,也就爱上了那些文字。我想如果有一个烟雨蒙蒙的清晨,就沏一杯清茶,倚在榻上捧一本书来“咬文嚼字”吧,学一学古代士大夫的儒雅风范。茶香、书香、墨香、雨香,烟云般聚散,空灵飘逸,迷醉心扉……
(指导教师赵衍栓) 《书道——咬文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