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摘 要 面对经济全球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进行教育机制、内容、方法等的创新,同时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只有如此,才能使高校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的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建设者。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经济全球化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最直观地从经济领域表现出来,并渗透到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地球的面貌。我国加入WTO后,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参与全球竞争的领域更广、层次更高、交流更频繁,这大大刺激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冲动,从而使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这必然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在并将继续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因此,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不断改进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实效性和针对性,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的课题。
1 经济全球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1.1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大学生生活在一个价值取向多元的、开放的信息环境中,而且大学生受到的影响是全方位、多渠道的。面对新的情况,传统的单一“说教式”的灌输模式显然已经变得不合时宜。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教育混同起来,漠视学生的主体性,与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塑造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适应知识经济的世纪人才相距甚远,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受影响。
1.2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挑战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心智发育高峰期,充满了对知识和信息的渴求,并且能便捷地获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一方面,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条,会因其知识陈旧和信息量小而失去兴趣;另一方面,他们面对所获得的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感到茫然,凭借他们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分析能力无法对获得的知识和信息进行有效地梳理和整合,迫切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要创新,更新和加大信息量,同时尽可能注重教育内容的科学性与伦理性、政治性与历史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结合。
1.3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优劣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处于一种信息优势的地位。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容易树立起威信,得到受教育者的尊重,这样就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信息爆炸”时代,学生通过网络随时都可以查到各种信息。而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受过系统的计算机和英语教育,面对迅猛发展的计算机和网络科技往往手足无措。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做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加强对经济全球化特点和规律的研究,不断提高个人的知识素质和教学技能,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2 勇于创新,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人才,必须同时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政治素质。2000年6月,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是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我们应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创新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上的创新,首先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看做是一项系统工程,以历史的、战略的眼光来思考、设计这一工作,做到学校各部门、各学科齐抓共管,全员育人;其次,要建立相辅相成的他律和自律相结合的教育机制。通过理论灌输、榜样引导、文化熏染、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尽量满足学生参与活动、参与管理的欲望,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培养其自我实现感和成就感。使学生思想境界在合力的作用下逐步得到升华,逐步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再次,要建立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激励制度。物质与精神结合、攻心为上的“软教育”与严格纪律制度的“硬管理”相统一,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实效。
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
(1)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大学生要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要自觉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的思想阵地,防止和反对指导思想多元化,要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校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大学生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
(2)进行全球意识教育。通过教育,既要使学生懂得不借鉴资本主义就不能赶上资本主义、不利用资本主义就不能发展社会主义;又要使学生懂得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培养学生把国家、民族问题放到世界的大背景下进行思考的习惯。
(3)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爱国主义为主体,立足民族性。全球化赋予爱国主义以崭新的内容,我们要努力谋取国家利益,也要积极参与制定全球化运作规则,以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以宽阔的视野和胸怀,拥抱和接纳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素质和能力。
(4)要进行道德意识教育。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导向,反对个人主义价值导向。特别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又要进行全球性伦理道德的教育,如环境伦理、科技伦理、网络道德等的教育,使大学生成为寓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全球意识和全球责任于一体的公民。
(5)进行法律、法规教育。不仅要进行国内各种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育公民意识和守法观念,增强法制意识和诚信品质,学会正确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而且要进行国际经济法规和各种国际公约的教育,用以保护国家利益。
2.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
(1)要确立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网络教育为基础,突出时代性。江泽民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我们既要提高互联网安全意识,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新型媒体资源来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新的重要阵地。要充分利用网络,改变以前传统的说教式的灌输教育模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方针政策及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网络提供大量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资料,创办网上电子刊物,开办专题讲座,针对现实中出现的热点问题,利用网络交互性进行信息交流展开讨论,力求把严肃的宣传主题编成生动形象的程序、软件,集思想政治教育于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为一体,以吸引人们的兴趣,从而达到情景交融、寓教于乐、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关注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到思想与心理相结合,以形成健康的心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心理教育至关重要,人们的许多思想问题都源于心理问题,如由心理失衡导致的观念变化和思想扭曲,由心理障碍引发的认知失调和行为偏差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高度重视这些思想、心理问题,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充分了解大学生的需要、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特点,直接抓住思想问题的症结,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手段,正确运用心理规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3)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这里说的实际问题主要是指的那些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如学习问题、生活问题、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及社会热点问题等等。解决实际问题是解决思想问题的钥匙,思想问题往往是因实际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而引起的。如果不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仅仅依靠空洞地讲大道理,只会引起大学生的厌烦心理,不可能真正解决思想问题。只有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有说服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由单纯的灌输向多方渗透发展。灌输式的方法在一定历史时期曾是非常有效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拓展,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灌输是硬性的、单向度的,以强制为主;而渗透是软性的、互动性的,以说服为主。目前对大学生来说,一般性的灌输和说教已经难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了。因此,在强调灌输的同时,还要注重思想渗透,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6116.html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经济全球化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最直观地从经济领域表现出来,并渗透到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地球的面貌。我国加入WTO后,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参与全球竞争的领域更广、层次更高、交流更频繁,这大大刺激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冲动,从而使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这必然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在并将继续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因此,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不断改进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实效性和针对性,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的课题。
1 经济全球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1.1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大学生生活在一个价值取向多元的、开放的信息环境中,而且大学生受到的影响是全方位、多渠道的。面对新的情况,传统的单一“说教式”的灌输模式显然已经变得不合时宜。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教育混同起来,漠视学生的主体性,与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塑造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适应知识经济的世纪人才相距甚远,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受影响。
1.2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挑战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心智发育高峰期,充满了对知识和信息的渴求,并且能便捷地获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一方面,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条,会因其知识陈旧和信息量小而失去兴趣;另一方面,他们面对所获得的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感到茫然,凭借他们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分析能力无法对获得的知识和信息进行有效地梳理和整合,迫切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要创新,更新和加大信息量,同时尽可能注重教育内容的科学性与伦理性、政治性与历史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结合。
1.3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优劣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处于一种信息优势的地位。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容易树立起威信,得到受教育者的尊重,这样就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信息爆炸”时代,学生通过网络随时都可以查到各种信息。而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受过系统的计算机和英语教育,面对迅猛发展的计算机和网络科技往往手足无措。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做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加强对经济全球化特点和规律的研究,不断提高个人的知识素质和教学技能,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2 勇于创新,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人才,必须同时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政治素质。2000年6月,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是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我们应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创新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上的创新,首先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看做是一项系统工程,以历史的、战略的眼光来思考、设计这一工作,做到学校各部门、各学科齐抓共管,全员育人;其次,要建立相辅相成的他律和自律相结合的教育机制。通过理论灌输、榜样引导、文化熏染、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尽量满足学生参与活动、参与管理的欲望,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培养其自我实现感和成就感。使学生思想境界在合力的作用下逐步得到升华,逐步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再次,要建立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激励制度。物质与精神结合、攻心为上的“软教育”与严格纪律制度的“硬管理”相统一,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实效。
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
(1)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大学生要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要自觉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的思想阵地,防止和反对指导思想多元化,要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校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大学生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
(2)进行全球意识教育。通过教育,既要使学生懂得不借鉴资本主义就不能赶上资本主义、不利用资本主义就不能发展社会主义;又要使学生懂得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培养学生把国家、民族问题放到世界的大背景下进行思考的习惯。
(3)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爱国主义为主体,立足民族性。全球化赋予爱国主义以崭新的内容,我们要努力谋取国家利益,也要积极参与制定全球化运作规则,以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以宽阔的视野和胸怀,拥抱和接纳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素质和能力。
(4)要进行道德意识教育。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导向,反对个人主义价值导向。特别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又要进行全球性伦理道德的教育,如环境伦理、科技伦理、网络道德等的教育,使大学生成为寓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全球意识和全球责任于一体的公民。
(5)进行法律、法规教育。不仅要进行国内各种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育公民意识和守法观念,增强法制意识和诚信品质,学会正确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而且要进行国际经济法规和各种国际公约的教育,用以保护国家利益。
2.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
(1)要确立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网络教育为基础,突出时代性。江泽民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我们既要提高互联网安全意识,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新型媒体资源来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新的重要阵地。要充分利用网络,改变以前传统的说教式的灌输教育模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方针政策及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网络提供大量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资料,创办网上电子刊物,开办专题讲座,针对现实中出现的热点问题,利用网络交互性进行信息交流展开讨论,力求把严肃的宣传主题编成生动形象的程序、软件,集思想政治教育于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为一体,以吸引人们的兴趣,从而达到情景交融、寓教于乐、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关注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到思想与心理相结合,以形成健康的心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心理教育至关重要,人们的许多思想问题都源于心理问题,如由心理失衡导致的观念变化和思想扭曲,由心理障碍引发的认知失调和行为偏差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高度重视这些思想、心理问题,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充分了解大学生的需要、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特点,直接抓住思想问题的症结,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手段,正确运用心理规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3)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这里说的实际问题主要是指的那些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如学习问题、生活问题、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及社会热点问题等等。解决实际问题是解决思想问题的钥匙,思想问题往往是因实际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而引起的。如果不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仅仅依靠空洞地讲大道理,只会引起大学生的厌烦心理,不可能真正解决思想问题。只有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有说服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由单纯的灌输向多方渗透发展。灌输式的方法在一定历史时期曾是非常有效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拓展,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灌输是硬性的、单向度的,以强制为主;而渗透是软性的、互动性的,以说服为主。目前对大学生来说,一般性的灌输和说教已经难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了。因此,在强调灌输的同时,还要注重思想渗透,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