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是世界上是最好学的语言——兼评中国语文教学及其改革
学一个就会写一个,说好听一点是不懂汉字特点,说不好听一点是故作高深刁难孩子向孩子卖弄自己的那点才能。书中的许多学问不过是“回字的四种写法”式的玩意而已,并不是真正的学问,而真正的学问他们却不去教也不会教!中国“教育”本来就有神秘主义贵族化而与学生为敌的一面,语文教学表现尤甚,醒来吧,“教育家”们,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就会发现你们过去做了多少蠢事!我们应该理解和顺应汉字这种相对难写的特点,把难题适当推后一点才是扬长避短什么问题都好解决了。世界上没有一个妈妈让孩子发准每一个音再往下教孩子说话(要孩子一学说话就要他说正确,例如“吃饭”不能说“乞饭”,不说正确就不往下学,大概人到八十岁也不会说话!),没有一个人会说一句话后要会认会写这句话,为什么到了学校以后非要这样完全同步呢?真是匪夷所思岂有此理!识字是学习的开始,汉字就这么三两千字,会写本是绝对不成问题的事情,但儿童由于识字少和手的协调能力差等,一开始会认而写不出或者缺胳膊短腿地写错几个字没有什么了不起,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罪过”,继续学下去把认识了的字写出来不成问题。要求会认就要会写只能以牺牲识字速度为代价而误入歧途。打个比方,如果我们要求孩子在第一课就要把“人手口”写得横平竖直方方正正(这个要求也很“合理”啊),不写好不往下学,那么没有三二年的时间,大概很难把这几个字写得像模像样,可是如果这样要求谁都会觉得这是无理的可笑的!写得不正不好看有什么了不起?孩子初学写字只能写出那种东倒西歪稚态可爱的“娃娃体”,一开始所有的字都写不好,而到了比如说小学毕业时所有的字都写好了。那么现在要求学生认了一个字就要会写这个字不也是这样荒唐过分吗?你写出来他能认识,在识字过关后再来写字写好不是更好吗?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也违背了汉字的成字规律。汉字绝大多数字都是由一个以上的字组成的。比如“翻”字(这是在看路旁常见的“翻修轮胎”广告时想到的)就是由一撇加上“米”“田”“羽”三个字(细拆共可拆出一,八,木,口,十,日,田,番,习,米,羽11个字,加上它自身就是12个字)组成的,连“的”字细拆也可以拆成白,勺,一,日,口五个字,汉字是整体性的东西,还真难找到几个不是由其他字组成的汉字,越复杂的字越是这样,它实际上并不难认也不难写。就像书法家喜欢写复杂而不喜欢写简单的字一样。“目无全牛”时看不准写不好是难免的。既然如此,就不如让学生尽快地过识字这一关。他认识的字越多,他看复杂的字就越简单,写正确的能力就越强。小孩初看“翻”字要瞪大眼睛看组成,甚至还要数笔画,而成年人根本不用这样。“庖丁解牛”胸有全局,它成了很简单的东西。只要不是上了两天学就退学,识字多了把认识了的字写正确一点也不难。谁在儿时没有写错过几个字呢?初学写字不同于人到一个生疏地方辨认方向,第一次转向后来就很
小学生不必过多咬文嚼字
至于说到“义”,要求孩子学一个字就要理解一个字的“义”,就更是自相矛盾强词夺理了。要说理解一点,可以说他对所学的这三两千字中的常用字绝大多数都有基本的理解(孩子永远都比大人想像的聪明,现在的孩子更是非常聪明,汉字也具有很强的可理解性),对于较难的也都有或多或少的理解(比如说“尴尬”二字很冷僻,你告诉孩子就是显得“不自然”“不好意思”他差不多就懂了,这就行了。他认识了后可能印象更深更会套用!真地不好理解只能说明这个字没有现实生命力了),不要把汉字字义看得那么高深莫测神秘至极。识字多和快不等于不能理解其字义,相反,识得越快读得越多,孩子对字的理解就越深越多,越是可以用一个字词来解释另一个字词,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汉字的字义谁又能解释准解释全呢?慢了就行吗?汉字一字多义,一字可以组成多词,要求在第一次学习时理解其(全部)含义是根本不可能的。第一次学习只能知其一或其基本含意,如何能讲清其全部含意?字意不是在停止学习而是在继续学习中才能理解和加深理解!任何字词都给人留下了理解的无限空间!如果一个字的含义为人们全部了解了,这个字也就死亡了。任何词汇都根据时代的变更时世的需要而常释常新,正所谓“《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词”(董仲舒《春秋繁露 精华》)。初学理解其一或基本含义就可以了(甚至没有理解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能认识这个字就是伟大胜利,就是主要目的),再说谁又能说清一个字的所有含义?就说“大”吧:长度长是大(大个子小个子),面积多是大(大块地小块地),体积大重量多是大(庞然大物与小巧玲珑),年纪长是大(大伯和叔叔),排行前是大(大叔大弟),地位重要是大(大人物),至于大事之大,伟大之大………千年万年千人万人都永远不能穷尽甚至不能说清它的意义,为什么要让孩子都知其“义”?“人”字更是这样,从古自今世界上所有的学问都没有解释清楚“人”,你小学一年级第一课就解释清楚了?这样看,以理解字“义”来延缓识字速度就更加没有道理,又是卖弄,蛮不讲理胡说八道欺负小孩!实际上这是官学霸道和文人迂腐的又一典型。这里还有一个观念需要说明:一个人理解的不一定就能说出来,更不一定能够按照别人的表达出来。婴儿几个月就能够知道哪一个人是妈妈,起初他只能用眼神来寻找来表示,后来他会用手指来表示,最后他才能用语言表示出来。你只要求用成人的语言来表示不是语言霸权毫无道理吗?破除了他们的霸权和对他们的迷信人们处处都有创新:“字”是符号体系是有限的,而一个或几个字组成的“词”更不用说句子文章则是逻辑体系是无限的,以无限来要求有限更不用说第一次时来要求无限是愚蠢可笑无理的,这是要求认识一个字后就要理解所有由这些字所组成的词甚至句子、文章!而这是全世界的人全世界的知识也永远不能解决的,这是他们自己没有也不可能做到的!如果教者要求孩子学一个字就理解这个字的意思是合理的,那么我们要求教者认识一个词就理解这个词的意思也应该是合理的,他见了“相对论”这个词就应当最少相当于爱因斯坦,他认识“哥德巴赫猜想”这个词至少要超过陈景润,认字最多的人就应该是古今中外所有人所有知识的总和。我们这样要求他难道不应该吗?你既然深刻地理解了字的意义为什么不能做到这一点!换个角度思考就知道先前的做法问题何在了!现在的教学理论中太多类似的“理论”统治着国人折磨着学生!只因为学生是孩子他们无法辨别和辩争就是了!识字就是识字,它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前提和手段,但它不可能也不需要解决一切问题!
早过识字关事半功倍
回顾上面的分析,现行的语文教学目标并不明确或者说没有目标,如果有一些互相矛盾的不切实际不合理的目标等于没目标,只会导致任何目标都不能实现。它要求孩子学一个字就要会写一个字要知其偏旁结构,似乎在培养文字专家;它要求孩子学习每个字都要掌握其含意,似乎是在培养修辞学家。它所选的课文内容,又承负着高尚然而却是假大空的教化作用;至于读经背诗词,更是对以上要求的综合和超越。不能说这些要求都没有一点道理,但相互矛盾胡子眉毛一把抓,就算它们是合理的达到这些要求的根本途径也在于快速识字。这一点要明确: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汉字就是他们的一个工具而不是他们的职业,工具就是工具,人是工具的主人而不是相反,学习要以人能很好地使用这个工具为标准而不是要成为语言专家修辞学家大文豪,即使让他们成为“大家”也应当讲究方法,先把最主要最简单的学到手。诚然,识字不是学习的最终的唯一的目的,识字是为了应用语言,但识字对于识字学习来说又是第一的最高的目的,一切有利于更快更好识字的方法应当大力推广,反之都应当破除,现在的识字效果极不理想而又极难破除。学校、教师和主管部门并没有把如何让人们尽快地掌握知识和文化放在第一位,不自觉地保有传统观念 《汉语是世界上是最好学的语言——兼评中国语文教学及其改革(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6120.html
难改了(真的转向现在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扭过来),写错一次并不意味着终生改不过来了。只要求他会写简单的就行了。不要因此耽误了识字的速度。学得慢不一定学得好,学得好的办法恰恰在于多认字快认字而不是少认字慢认字。只学几个简单的字时的确很难认很难写,但是后来他认识了更多的字就不难了。在一个不长的时间内搞试验,相信二者是事倍功半和事半功倍的关系!初时孩子是一笔一画地识字写字,后来字在他眼中就不是一笔一画而是偏旁部首多字合成的了。这就像先前建房子只能是一砖一石地建筑房屋,我们现在改为板块结构,四面墙体和房顶预先制好到时组装就成了,哪个快哪个慢哪个更为合理高效不是很明显吗?造一块板块当然比砌一块砖复杂,但用板块盖房子则必比用砖快得多!这样读写分开不求绝对同步,汉字的劣势就变成了优势,或者说我们真正掌握了汉字的规律。反之则把优势当成劣势! “雪”字一开始只能告诉孩子是上面“一横一竖一拐…………”下面加个“一拐一横一横”,而当他认了更多的字后就可以说“雨加卧山”就是“雪”字。哪种方法更好更快更符合汉字规律,一目了然。先前的要求不是残酷无情故弄玄虚为难孩子吗?这是使识字速度慢下来的主要原因,也是我们要改革和改变的主要方面。学校强调“会写”,已经到了残酷无情的地步,孩子写错一字要罚他重写数十遍数百遍,简直是虐待狂心理!说起这些来可能人人都感同身受深恶痛绝!有的教育行政部门检查教学质量荒唐到就到学校检查学生写“壮”字时的底下一横是不是短的,这同孔乙己炫耀“回”字的四种写法有什么不同?无聊!字写出来是让人认识的,你知道他初写错了就说明你认识他写的这个字,他又不是“顽固不化不肯改悔”,为什么要惩罚他?再说,让儿童来看成人更不用说书法家的字,没有几个字是对的,龙飞凤舞横歪竖斜,但我们却都能认识而且还说好,为什么对孩子这样苛刻?这既是语文教学的异化,也是教育制度的异化!我这不是鼓励学生写错字不写字,而是说现在对孩子写字的要求是不合理的。
小学生不必过多咬文嚼字
至于说到“义”,要求孩子学一个字就要理解一个字的“义”,就更是自相矛盾强词夺理了。要说理解一点,可以说他对所学的这三两千字中的常用字绝大多数都有基本的理解(孩子永远都比大人想像的聪明,现在的孩子更是非常聪明,汉字也具有很强的可理解性),对于较难的也都有或多或少的理解(比如说“尴尬”二字很冷僻,你告诉孩子就是显得“不自然”“不好意思”他差不多就懂了,这就行了。他认识了后可能印象更深更会套用!真地不好理解只能说明这个字没有现实生命力了),不要把汉字字义看得那么高深莫测神秘至极。识字多和快不等于不能理解其字义,相反,识得越快读得越多,孩子对字的理解就越深越多,越是可以用一个字词来解释另一个字词,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汉字的字义谁又能解释准解释全呢?慢了就行吗?汉字一字多义,一字可以组成多词,要求在第一次学习时理解其(全部)含义是根本不可能的。第一次学习只能知其一或其基本含意,如何能讲清其全部含意?字意不是在停止学习而是在继续学习中才能理解和加深理解!任何字词都给人留下了理解的无限空间!如果一个字的含义为人们全部了解了,这个字也就死亡了。任何词汇都根据时代的变更时世的需要而常释常新,正所谓“《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词”(董仲舒《春秋繁露 精华》)。初学理解其一或基本含义就可以了(甚至没有理解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能认识这个字就是伟大胜利,就是主要目的),再说谁又能说清一个字的所有含义?就说“大”吧:长度长是大(大个子小个子),面积多是大(大块地小块地),体积大重量多是大(庞然大物与小巧玲珑),年纪长是大(大伯和叔叔),排行前是大(大叔大弟),地位重要是大(大人物),至于大事之大,伟大之大………千年万年千人万人都永远不能穷尽甚至不能说清它的意义,为什么要让孩子都知其“义”?“人”字更是这样,从古自今世界上所有的学问都没有解释清楚“人”,你小学一年级第一课就解释清楚了?这样看,以理解字“义”来延缓识字速度就更加没有道理,又是卖弄,蛮不讲理胡说八道欺负小孩!实际上这是官学霸道和文人迂腐的又一典型。这里还有一个观念需要说明:一个人理解的不一定就能说出来,更不一定能够按照别人的表达出来。婴儿几个月就能够知道哪一个人是妈妈,起初他只能用眼神来寻找来表示,后来他会用手指来表示,最后他才能用语言表示出来。你只要求用成人的语言来表示不是语言霸权毫无道理吗?破除了他们的霸权和对他们的迷信人们处处都有创新:“字”是符号体系是有限的,而一个或几个字组成的“词”更不用说句子文章则是逻辑体系是无限的,以无限来要求有限更不用说第一次时来要求无限是愚蠢可笑无理的,这是要求认识一个字后就要理解所有由这些字所组成的词甚至句子、文章!而这是全世界的人全世界的知识也永远不能解决的,这是他们自己没有也不可能做到的!如果教者要求孩子学一个字就理解这个字的意思是合理的,那么我们要求教者认识一个词就理解这个词的意思也应该是合理的,他见了“相对论”这个词就应当最少相当于爱因斯坦,他认识“哥德巴赫猜想”这个词至少要超过陈景润,认字最多的人就应该是古今中外所有人所有知识的总和。我们这样要求他难道不应该吗?你既然深刻地理解了字的意义为什么不能做到这一点!换个角度思考就知道先前的做法问题何在了!现在的教学理论中太多类似的“理论”统治着国人折磨着学生!只因为学生是孩子他们无法辨别和辩争就是了!识字就是识字,它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前提和手段,但它不可能也不需要解决一切问题!
早过识字关事半功倍
回顾上面的分析,现行的语文教学目标并不明确或者说没有目标,如果有一些互相矛盾的不切实际不合理的目标等于没目标,只会导致任何目标都不能实现。它要求孩子学一个字就要会写一个字要知其偏旁结构,似乎在培养文字专家;它要求孩子学习每个字都要掌握其含意,似乎是在培养修辞学家。它所选的课文内容,又承负着高尚然而却是假大空的教化作用;至于读经背诗词,更是对以上要求的综合和超越。不能说这些要求都没有一点道理,但相互矛盾胡子眉毛一把抓,就算它们是合理的达到这些要求的根本途径也在于快速识字。这一点要明确: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汉字就是他们的一个工具而不是他们的职业,工具就是工具,人是工具的主人而不是相反,学习要以人能很好地使用这个工具为标准而不是要成为语言专家修辞学家大文豪,即使让他们成为“大家”也应当讲究方法,先把最主要最简单的学到手。诚然,识字不是学习的最终的唯一的目的,识字是为了应用语言,但识字对于识字学习来说又是第一的最高的目的,一切有利于更快更好识字的方法应当大力推广,反之都应当破除,现在的识字效果极不理想而又极难破除。学校、教师和主管部门并没有把如何让人们尽快地掌握知识和文化放在第一位,不自觉地保有传统观念 《汉语是世界上是最好学的语言——兼评中国语文教学及其改革(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