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是世界上是最好学的语言——兼评中国语文教学及其改革
沿袭过往做法,研究现有各种汉字识字方法,我概括出普遍存在着这样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知己不知彼不敬彼,以己度彼使彼服己,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现在识字的种种内容、方法、理论都是成人强人们的意见,强加于学生的,比如认为孩子不应早识字,识字必先学拼音,要图文并茂,要有大量童话儿歌等等,这是官员、专家、教师的意见而不是学生的真实情况,实践已经证明并不正确。二是以教师而不是学生为主体。不是学生学识字而是教师教
分散识字的方法要改变
有的人反对新方法特别有劲,他们说,现行方式使用多年,必有其“科学性”,其实未必,只要不允许试验别的方法,错误的东西就无法证明其错误!中世纪医生见了病人就放血,把人放死他还会说放晚了呢!人们认为现在的方法好,不过是因为它从来没有被替代过罢了。我们人人、年年都在识字的内容上下了不少功夫,但很少有人对这种方法本身进行反思,这才是更根本的!除了分散识字,不能有别的方法吗?不能试验别的方法吗?不管怎么说,把汉字搞成世界上最难学的文字就是失败的错误的!传统方法不能改一改吗?另辟蹊径才能谈得上革命!决不能认为实行了的方法就是最好的,不需和不能改变的。更何况有一些古已有之的有效方法!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语文教学也在改变过去的识字方法,看到和开始解决这些问题,比如《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就批评了“在阅读教学中一味偏重技术分析,放弃了语文作品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把大学中文专业有关语法、修辞、逻辑、文学的知识系统,压缩以后放进中小学语文课程”等等现象。新的语文课程适当降低了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特别是提出了识写分开,指出“认识”和“会写”是两种目标。要求一二年级两年内“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认为“两年要求认1600——1800个常用汉字,这是建国以来历次教学大纲所不多见的”。指出“儿童有蕴藏着极大的学习潜能,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识字、写字的面貌就会大为改观。”(P52)不过他们采用的还是分散识字方法。而用集中识字方法一年级学生一学期就能认识2500多字,效率是《标准》的五六倍。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的关系就像任何集中与分散的关系一样道理很简单效果很好比,是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的关系。炒一盘肉菜是一块肉一块肉地炒快呢还是合在一起炒快呢?这是不言而喻的。现在教材墨守成规拒绝变革说明他们无能保守和霸道就是了。集中识字其实既是古代《千字文》就已采用过的方法,也是一切教材编写者们在某种程度上采用的方法,他们通过课文而不是字典让孩子学习就说明他们知道绝对分散地进行识字是不可能的。常用汉字可以有多种编排方法,我们从不认为自己的编写是最好最终的,肯定能编写出更好的教材来。不要求非用这本集中识字教材的内容,但集中识字的方法是对于分散识字的革命,是汉语学习的必由之路。我编写的教材固然不能说比古代〈千字文〉高明多少,但至少还可以作为识字教材的基础。而且谁能说现在小学课本里那么多童话那么多“大灰狼说”“小白兔说”“小溪说”就是适应五六岁的孩子呢?现在的孩子聪明得很,智龄比过去提高了不少,过多的童话和儿歌未必适合他们,孩子如果问你哪个小白兔会说话你如何解释?这种教材又有什么高明之处,只能主要用来哄三两岁的孩子吧!我们要大声疾呼改变传统观念放弃语言霸权对现行识字方法进行革命!任何抗拒这种变革的理由和方法都是没有道理的!
幼儿能过识字关
我以让汉语成为中国绝大多数人的工具而不是研究对象为目的,适应汉字特点以字为本,革教育的命以学生为本,综合各家特点,依据四个原则,实现了识字革命:一是集中识字减少重复,(有《千字文》的成功经验,这大概只有汉语能够这样),二是读写分开识字第一(《千字文》即是如此,新教材课标也承认识写不必完全同步),三是阴文描红写练同一(方块字有其独特之处,描红几百字的课文中的字,就解决了孩子和外国人初写方块字的困难)四是即学即用熟字组词(让学生完全用所学过的字组词组句来巩固识字和加深理解。既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又反过来以词认字不断强化,核心是以字为本以快速识字为本。见附二),再加上快速阅读(在学习本书不久就可酌情选读各种文章,字不认识可以跳过。)对汉字我做了没有人进行过的独特研究分析,发现汉语以字为本以字组词是特别美特别科学的。研究的具体成果就是《爱我中华识字歌》,琅琅上口,内容集中而突出。以爱我中华为主线,内容包括大好河山、名胜古迹、悠久历史、家庭关系、文明礼貌、道德建设、文化体育、生产生活、风俗习惯、对外交往、自然现象、医药卫生等方面。在几所学校试验获得了成功,学前班孩子更不用说一二年级的孩子一学期就能认识小学六年才能学完的字。幼儿早识字既有必要又有可能,并没有成人设想的那种困难。实际上,孩子的识字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是成人强加给他们的!识字革命学习革命只能由成人来发动和促进。实验证明,孩子学这看似抽象实际上是他们熟悉的押韵合辙连贯性很强的东西兴致勃勃很有成就感,并没有多大困难,没有学过拼音的孩子甚至学得更好。以快速识字为突破口,就变过去的少慢差费为多快好省,不仅更好地实现了过去的种种要求,而且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提高学生的国文水平。我在编写本书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了汉字的优美和它极强的组词能力,愈发感到了古代《千字文》编写指导思想的正确和高明。汉字实际上是世界上最好学的语言。学习汉字可以执简驭繁以一当十一以当百。这在先前是根本想不到的。在编词组文时,在编写前三五百字时还比较好说,怎么编都能在这2500字内组成词章。而到了后来难度极大,想出一个新词来想加进去就会涉及和影响到先前编写的东西,“一枝动百枝摇”,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绕来绕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6120.html
字,讲的是从字出发的东西而不是学字者最需要的东西,就像一个面包师见人就要讲面包的分子式一样,教师总有不厌其烦兴致勃勃情不自禁向学生卖弄自己知识的职业病,大讲字的来源、构造、意义、笔画等等,而这是造字者的思维不是用字者的思维,学生不知或者少知这些毫无影响。相反知道的越多,认识的字就越少运用效果就越不好。三是教师对书本内容讲得过多过细,在他们那里,一个字讲一天两天也不为多,因而授人更多的是“鱼”而不是“渔”。对一个字的理解深刻不是靠初遇时的多讲细讲而是在其后的多次境遇中接触达到的,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也不是靠阅读书上有限的文章而是通过课内外大量阅读实现的。多识字才能多阅读,多阅读就能有大提高。造成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难写的语言原因不在汉语不在学生而在教者不得其人不得其法。孩子识字多了他就可以阅读更多的东西,语言丰富思想就丰富思维就发展智力就发展。这是不证自明的道理。少年时期是大量输入信息的好时候,识记是他们的强项,书写和理解是其弱项,而汉字恰恰是好学难写,因此我们要顺应双方特点,让孩子多学多读,不要把功夫过多地放在咬文嚼字上。过了识字关后的阅读既是有效地记忆和理解生字的最佳方法,更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现在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不明确,内容高深,方法不当,正好搞反了。每样东西都有无限的学问,都有比如说应用者研究者制造者的区别,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要掌握这些学问。比如:开汽车修汽车造汽车就是三个层次三种人物,一般人的汽车只是其工具,他们的职业与汽车关系不大,而修汽车的人就是以汽车为饭碗的,造汽车的就更进一步了。电脑与此类似。当然汉语的常识和国文功底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而且它本身也并不复杂,是方法和内容不当才使它成为问题的。总之,现在的要求看似科学而实无道理,需要从根本上加以改变。识字是学习中的头等大事,是解决深化“字”和“义”要求、实现语文教学要求的根本手段,万万不可耽误!以快速识字为前导,有可能对现行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来一个根本性的变革。
分散识字的方法要改变
有的人反对新方法特别有劲,他们说,现行方式使用多年,必有其“科学性”,其实未必,只要不允许试验别的方法,错误的东西就无法证明其错误!中世纪医生见了病人就放血,把人放死他还会说放晚了呢!人们认为现在的方法好,不过是因为它从来没有被替代过罢了。我们人人、年年都在识字的内容上下了不少功夫,但很少有人对这种方法本身进行反思,这才是更根本的!除了分散识字,不能有别的方法吗?不能试验别的方法吗?不管怎么说,把汉字搞成世界上最难学的文字就是失败的错误的!传统方法不能改一改吗?另辟蹊径才能谈得上革命!决不能认为实行了的方法就是最好的,不需和不能改变的。更何况有一些古已有之的有效方法!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语文教学也在改变过去的识字方法,看到和开始解决这些问题,比如《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就批评了“在阅读教学中一味偏重技术分析,放弃了语文作品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把大学中文专业有关语法、修辞、逻辑、文学的知识系统,压缩以后放进中小学语文课程”等等现象。新的语文课程适当降低了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特别是提出了识写分开,指出“认识”和“会写”是两种目标。要求一二年级两年内“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认为“两年要求认1600——1800个常用汉字,这是建国以来历次教学大纲所不多见的”。指出“儿童有蕴藏着极大的学习潜能,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识字、写字的面貌就会大为改观。”(P52)不过他们采用的还是分散识字方法。而用集中识字方法一年级学生一学期就能认识2500多字,效率是《标准》的五六倍。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的关系就像任何集中与分散的关系一样道理很简单效果很好比,是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的关系。炒一盘肉菜是一块肉一块肉地炒快呢还是合在一起炒快呢?这是不言而喻的。现在教材墨守成规拒绝变革说明他们无能保守和霸道就是了。集中识字其实既是古代《千字文》就已采用过的方法,也是一切教材编写者们在某种程度上采用的方法,他们通过课文而不是字典让孩子学习就说明他们知道绝对分散地进行识字是不可能的。常用汉字可以有多种编排方法,我们从不认为自己的编写是最好最终的,肯定能编写出更好的教材来。不要求非用这本集中识字教材的内容,但集中识字的方法是对于分散识字的革命,是汉语学习的必由之路。我编写的教材固然不能说比古代〈千字文〉高明多少,但至少还可以作为识字教材的基础。而且谁能说现在小学课本里那么多童话那么多“大灰狼说”“小白兔说”“小溪说”就是适应五六岁的孩子呢?现在的孩子聪明得很,智龄比过去提高了不少,过多的童话和儿歌未必适合他们,孩子如果问你哪个小白兔会说话你如何解释?这种教材又有什么高明之处,只能主要用来哄三两岁的孩子吧!我们要大声疾呼改变传统观念放弃语言霸权对现行识字方法进行革命!任何抗拒这种变革的理由和方法都是没有道理的!
幼儿能过识字关
我以让汉语成为中国绝大多数人的工具而不是研究对象为目的,适应汉字特点以字为本,革教育的命以学生为本,综合各家特点,依据四个原则,实现了识字革命:一是集中识字减少重复,(有《千字文》的成功经验,这大概只有汉语能够这样),二是读写分开识字第一(《千字文》即是如此,新教材课标也承认识写不必完全同步),三是阴文描红写练同一(方块字有其独特之处,描红几百字的课文中的字,就解决了孩子和外国人初写方块字的困难)四是即学即用熟字组词(让学生完全用所学过的字组词组句来巩固识字和加深理解。既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又反过来以词认字不断强化,核心是以字为本以快速识字为本。见附二),再加上快速阅读(在学习本书不久就可酌情选读各种文章,字不认识可以跳过。)对汉字我做了没有人进行过的独特研究分析,发现汉语以字为本以字组词是特别美特别科学的。研究的具体成果就是《爱我中华识字歌》,琅琅上口,内容集中而突出。以爱我中华为主线,内容包括大好河山、名胜古迹、悠久历史、家庭关系、文明礼貌、道德建设、文化体育、生产生活、风俗习惯、对外交往、自然现象、医药卫生等方面。在几所学校试验获得了成功,学前班孩子更不用说一二年级的孩子一学期就能认识小学六年才能学完的字。幼儿早识字既有必要又有可能,并没有成人设想的那种困难。实际上,孩子的识字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是成人强加给他们的!识字革命学习革命只能由成人来发动和促进。实验证明,孩子学这看似抽象实际上是他们熟悉的押韵合辙连贯性很强的东西兴致勃勃很有成就感,并没有多大困难,没有学过拼音的孩子甚至学得更好。以快速识字为突破口,就变过去的少慢差费为多快好省,不仅更好地实现了过去的种种要求,而且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提高学生的国文水平。我在编写本书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了汉字的优美和它极强的组词能力,愈发感到了古代《千字文》编写指导思想的正确和高明。汉字实际上是世界上最好学的语言。学习汉字可以执简驭繁以一当十一以当百。这在先前是根本想不到的。在编词组文时,在编写前三五百字时还比较好说,怎么编都能在这2500字内组成词章。而到了后来难度极大,想出一个新词来想加进去就会涉及和影响到先前编写的东西,“一枝动百枝摇”,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绕来绕
去很难躲开,给了极大的麻烦,也有了更大的兴趣,更加体会到了汉字的魅力和伟大。这二千五百个看似杂乱无章的字,最后竟然能编成这样内容的文章来,汉字这样美,可以这样学,真令人赞叹汉字的神奇!后来体会和试验了,几乎任意几百几千字都能编成很少重复的课文来。这正说明,汉语识字现在采用的完全是西方式的学习方法,不得不用大量的篇幅来碰出这些字来因而效果不佳。识字应该成为语文教学关键和首要的任务,不要听什么“专家”说孩子识字不必要的结论。中国文化中国教育本来就缺乏平民色彩和普及意识而充满神秘主义和贵族气息,有点文化有点权力的人常想垄断文化傲视民众,很多人故意“设租”来维护其神秘性而求保其威权和饭碗,对文化神秘化神圣化是为了神圣化他们自己,为难别人才是真有学问真有权力!这才是中国“教育”的症结所在,这才是中国教育包括识字少慢差费的根本原因!必须从哲学上批判现行教育和识字理论才能实现方法的变革!识字这个最重要最基本的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实际上成了一个被人忽视的问题:不识字的人没有能力解决它,识了字的人认为没有必要解决它,甚至情愿维护它的神秘性复杂性!像一切只有权力而无责任的人从来不会考虑而只会伤害对象的利益一样,把汉语变成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最符合某些“专家”、官员和教育部门的人的利益(我们知道某些医院为了多赚钱,会让病人多检查多治疗多用药用好药,看个感冒要花三五百元已不稀奇)。中国人学汉字为什么这么苦,中国人上学为什么这么累?都是这些死知识笨方法造成的!一种轻视、敌视、傲视、脱离、为难而高踞于群众之上的文化决不是先进文化而是先进文化要破除的对象,而只有尊重、适应、联系、服务、方便群众的文化才是先进文化,甚至只有它才是真正的文化。现在 《汉语是世界上是最好学的语言——兼评中国语文教学及其改革(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