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英语论文 >> 正文

“听说法”与“交际法”的比较及启示


    “交际法”与“听说法”到底孰优孰劣?在此,笔者想对“交际法”与“听说法”各自产生的理论根源及 特点作一番比较,以探索外语教学的规律。
    一、理论依据
    首先,让我们比较一下这两种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各自的心理学背景和语言学基础。
    在语言学方面,听说法的理论基础是四十年代产生的结构语言学(structural linguistics ),
    在美国又称其为描写语言学(descriptive linguistics ), 代表人物有Leonard Bloomfield ,Edward Sapir,Charles Hockett 和 Charles Fries等人。结构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学的任务就是严格地按照科学原则 去观察和描写人类的语言,并弄清楚这些语言在结构上的特征。根据结构主义理论,语言可以分解成若干较小 的单位(如句子、短语、单词、词素和音素),这些较小的语言单位都能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描写;反过来,这 些较小的语言单位又可以被还原成分解前的整体。
    交际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本世纪六十年代创立的生成转换语言学(generative transformation),代表 人物是Noam Chomsky。 他认为,一个好的语言学理论不仅要能够描写语言,而且还能够解释语言。瑞士着名语 言学家Ferdinand de Saussure 早在八十多年前(1916年)就谈到过“parole”(“语言运用”, 相 当于Chomsky 所说的“performance”)和“langue”(“语言能力”,相当于Chomsky所说的“competence ” )的区别。 但是, 描写语言学只注重观察和分析“parole”,而忽略了“langue”。生成转换语言学家们打 破了描写语言学的这种偏见,研究了语言表层结构(surface structure )与深层结构(deep structure)的 关系。他们指出, 正是这种“隐藏的” 深层结构,生成了可以观察得到的表层语言行为。
    在心理学方面,听说法属于行为主义(behaviorism)学派。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语言学习同人类其它 学习活动一样,是行为或习惯的养成,而训练行为或培养习惯,人与动物是没有区别的。因此,行为主义心理 学主张,语言学习应采用“刺激——反应模式”(SR—Model )。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 教授B.F.Skinner。 他做过一个着名的实验:用SR—Model训练关在笼子里的老鼠, 让老鼠养成某种习惯。
    交际法在心理学方面属于心理主义学派(mentalistic psychology),即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 logy)。心理主义学派也是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乔姆斯基曾驳斥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类的语言 行为比动物的行为要复杂得多,两者之间没有可比性。因此,语言行为只能用人的天生能力(innate ability )才能解释得通。在语言教学中,重点应该放在学习者身上,即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帮助学生逐步完善大脑 里的“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二、各自的特点
    1.听说法具有规范性,却失之机械性
    听说法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美国,由着名结构主义语言学家Charles Fries所倡导。 听说法根 据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语言是言语,不是文字”和“语言是结构模式的体系”的理论,提出以口语为中心,以 句型或结构为纲的听说教学法的主张,教材用会话形式表述,强调模仿、强记固定短语并大量重复,极其重视 语音语调的正确,广泛利用对比法,在对比分析母语与外语的基础上学习外语的难点,并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 加以解决。听说法把语言结构分析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外语教学中,使教材的编写和教学过程的安排具有科学的 依据。这对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加速外语教学的过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用听说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使用语言时缺乏灵活性。能熟练运用句型结构的学生不一定能进行有效 的交际。纽马克在《如何避免语言习得中的干扰》一文中指出:“一个能熟练运用语言学家所教句型的人,即 使他很聪明,也不一定知道当他想借火抽烟时,他应该走上前说:Do you have a light?(借个火)或Got a
    match。(借支火柴),而不应该说:Do you have a fire ? (你有火吗? )或Are you amatch's owne r?(你是火柴的主人吗?)显然, 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离不开一定的客观条件和背景,语言活动总是在特定的 时间、特定的空间、特定的情景和特定的人之间进行的。而听说法却过分地重视机械性训练,重视语言的结构 形式,忽视语言的内容和意义,存在“造作”的倾向。
    2.交际法具有灵活性,却失之随意性
    交际法是英国应用语言学家Christopher Candli和Henry Widdowson等人在六十年代后期创立的一种外语教 学法。交际法认为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人们用语言表达意念和情感。人们由于职业不同,对语言的需求不 同,教学内容也可以不同。交际法不象听说法那样以结构为纲,而是以语言的表意功能为纲,通过接触、模仿 范例和自由表达思想三个步骤来组织教学。交际法不再引导学生进行孤立的句型操练,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 确定学习目标,使教学过程交际化,因而学生在运用语言中更具灵活性和实效性。
    然而,交际法在注重语言交际功能的同时却忽视了语言的纯洁性。其实,语言的句型结构的正确,语音语 调的准确直接影响着语言的交际活动。再者,在交际法指导下编写的教科书缺乏结构主义教学法那样把语言材 料按难易程度进行合理的安排。就交际法而言,把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融汇到交际情景中去是外语教学的一个 难题。课堂对话中的假设情景缺乏真实性,因为这些情景不同于母语习得的交际情景。在课堂言语交际中,功 能的选择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加之语言材料零乱,学生很难从交际中获得系统的语言知识。
    三、启示
    由于这两种教学法所依据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它们的特点也就不可避免地正好相反。听说法在句型 结构规则的教学方面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明显的进步,而交际法在培养交际能 力,注重语言的文化特点和社会功能方面见长。两者又各有局限性:用听说法训练出来的学生能熟练运用句型 结构却不一定能进行有效的交际,而以交际法学习为主的学生又因忽视语言的规范性和纯洁性而影响交际,在 功能的选择上亦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两者都面临着新的教学法的挑战。因此,在指导外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上 ,不论是听说法还是交际法都不可能单独对外语学习过程作出圆满的解释,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它们 是相辅相成的,各自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作为一个合格的外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吸取各派的经验教训,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教学中,我们不仅应培养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还应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外语教学 法的研究工作还处在摸索之中。外语到底怎么教和怎么学?哪种教学法最有效?哪些教材编得比较实用?哪种 测试手段最能反映出学生真实的语言水平?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不存在唯一的正确答案,而是要靠我们外语教师 在借鉴前人和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结论。


《“听说法”与“交际法”的比较及启示》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6133.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英语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