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作文”浅说
[作者] 陈传万
[内容]
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多,尤其是“应试作文”现象十分突出,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甚至连信也写不好。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应突破那种封闭、陈旧的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与教育价值观;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办事。具体说来,就是实施素质作文。
所谓素质作文,就是把作文训练当作培养学生的一种素质。余秋雨先生在《(题型写作教程)序》中说:“从更深一层的意义上看,写作实际上构成一个现代人人格素质的重要部分,没有足够的写作能力就很难算作一个真正的现代人。
尽管从事传统意义上的写作的现代人仍然很少,但他们必须具有一种准确表达自己、广泛地与他人沟通甚至能够把自认为重要的事情说得娓娓动听的能力,这便是现代意义上的写作。是的,在一个已经可以用电脑写作的时代,写作的真正涵义不应该继续停留在它的原始字面上了,它不再是一种被称之为‘摇笔杆子’的差事,而是一种个人与外部世界进行文化沟通的素质。”叶圣陶先生在《中学作文指导实例·序》中也曾说过:“学生为什么要练习作文,对这个问题,老师必须有正确的认识。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并不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与余先生一样,叶老这里说的作文是。为了需要,实际上也是在强调作文是一种技能、一种素质。
笔者认为,素质作文概念的提出,有其理论上与实践上的意义。从理论上说,它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为目标,自觉地改变过去那种单纯地、片面地应付升学考试的现象,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作文教学难的问题。从实践上说,它不仅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写作文的积极性,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实际作文水平。
那么,如何实施素质作文呢?它首先要求教师不仅要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还要懂得青少年思维发展的理论;其次,要求教师根据具体的教育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不同要求的作文训练。但不论在哪一年龄阶段,作文教学的内容都要立足于培养能力,教学方法也要有利于培养能力。具体他说,实施素质作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积极鼓励,培
养兴趣
兴趣是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也是学生作文活动的强大动力。学生对作文有兴趣,写作时大脑就能形成兴奋中心,这时暂时神经联系最容易巩固,对事物的反映也最清晰,思维活动也最积极、最有效,作文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首先要给学生以应有的鼓励,在每一次作文中都应该找出一些优点并给予适度的表扬。在受到表扬后,学生容易感到兴奋,因为他体会到了自己辛勤劳动的价值。长此下去,学生就会自然地产生对作文的兴趣。
第二、切合实际,有针对性地训练
指导学生作文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否则势必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具体的训练实践中,要着重考虑是不是切近学生的生活,使他们真正感觉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
第三、形式多样,不千篇一律
在进行作文训练时,应力求形式多样,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体裁、题材的要求进行训练;不仅要有课堂作文,还要有课余作文;不仅有大作文、主作文,还应有小作文、辅作文,甚至是片断练习;不仅有命题作文,还可以有半命题作文,甚至让学生自己命题,等等。在具体的作文活动中,还可以采劝一 体多练”、“一事多练”等形式。“一体多练”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里就某一种文体集中进行训练,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这种体裁的写作规律:“一事多练”是指就某一题材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或运用不同体裁来写作,这样便于培养、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注意的是,不论进行哪一种形式的训练都要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
第四、平时积累,有意引导
这里讲的“引导”,不仅指阅读文章时要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而且还指在写文章时要抓住思路。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胸有路,遵路识斯真。”李伯棠先生也说:“着眼于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有助于学生理解内容,对于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表达的条理性是一种很好的训练。”在生活中,任何学生都会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有所感,但这些见、闻、思、感,哪些可以写进作文、哪些不能写,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可以写进作文中的这些见、闻、思、感如何由生活中的素材变为作文里的题材?这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怎样培育,是否可借鉴、模仿?等等。以上都可从课丈中找到答案,因为课文是范文里的范文、精华中的精华,通过课文讲析,同学们可以从文体特点、要求、文章格式、结构、语言和内容等方面体会课文作者是如何表达、如何选用生活中的素材的,而自己又是怎样表达、怎样选用的。如此一对比,学生就会自然地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
总之,作文是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训练,作文是一种技能、一种素质,要使学生真正提高作文水平,就必须彻底根除过去那种“应试作文”、实施素质作文。
《“素质作文”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