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信息技术论文 >> 正文

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误区分析


很多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花了很多力气设计的活动,只重视活动形式,而忽视了活动效果。以一堂初一英语课“节日”为例,教师设计了学生在课堂上表演了中秋节、龙舟节、元霄节三个节日。学生根据上网查询的资料及自己已有的对节日的理解表演了这三个节日,但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原因一没有体现出某节日最核心的风俗特点,如中秋节不应只表现嫦娥和吴刚相聚的故事,龙舟节是赛手们自划竞赛中体现力量、友谊的比赛,在学生活动中只是做出划船的样子来是没有办法体现出来的;原因二是没有达到学科教学中让学生加工、概括、表达学习材料的能力的目的,一个学生拿着事先准备好的讲稿在读,另一个学生放幻灯片,其他的学生在演哑剧,课堂气氛很热闹,但教学目的没有达到,原因三是一些常用的技术设计、操作上也要对学生提供帮助。如不易频繁使用过于嘈杂的声音、主题页的设计尽量简洁、加强对材料的提练总结等。

  3、过度重视知识、能力主导,忽视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在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培养”的要求下,教学实践中教师基本都能做到或有意识做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培养,但是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却被很多教师忽视或认为根本不必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1]。而在很多的课堂教学中,即使是一些做为示范课的课堂教学中,我们都鲜见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的导向。课堂的纵深度差,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书”目的达到了,但是没有完成“育人”的目的。

  4、 对学习评价的重视度不够

  在各科课程标准中,都把评价做为重要的部分进行专门论述。“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2]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3]“强调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4]然而课堂教学中我们很难看到有效评价的身影。即使有,大部分也表现为教师为了阐明某个观点让同学间互评后的总结式点评,更多的则直接采用传统教学中的试卷式或测验式的总结性评价。

  三、对于学习资源的误解

  1、 对网络资源过分依赖,忽视其他教学资源

  从来就不存在万能媒体或唯一媒体。这种观点在教育技术领域里经过多年的误区产生及争论后,早已有了这样一个定论。网络亦然。它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的确因为它具有很多优点。但是作为提供学习资源来讲,网络不是唯一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资源可以利用。如《语文课程标准》中界定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科书、教学挂图、其他图书报刊、影视广播、网络,报告会、辩论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布告栏、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其他学科也是这样。因此对于资源的调用不应只局限于网络资源的查询。不能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网络技术,只有网络资源才是唯一的资源或最好的资源。

  2、 资源低水平重复建设,优秀资源不能共享

  在信息时代的学习中,资源的重要性得到很多教师的认同。学生只有占有大量的资源才有可能对学习内容有比较全面的深入的了解,才有可能开展更加富有成效的学习。但是对资源重视的观念再一次走在了对资源重视的现实前面。在大部分的省市的大部分学校中,低水平地重复建设开发资源的现象比比皆是,优秀教学资源无法实现校际共享甚至校内共享。由于没有良好的组织和正确的指导,教师们在寻找合适的教学资源的过程中疲于奔命,收效甚微,苦恼不已。

  3、 过份偏重于素材性资源

  很多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时,只是把通过搜索引擎上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提供给学生,大量素材性的资源罗列在一些。对于无关信息的过滤工作没有做,对于与学习主题的相关的资源分类的工作也没有进行。放手让学生到互联网上学习的时候,大部分学生获得的都是无层次、不系统、针对性差的素材性资源。另外有些教师也要求学生阅读网络资料,但是只要按照教师事先划好的条框、详细的问题条目等进行填表式的回答即可,并认为这样就是完成了对资源的学习过程。我们说这样的资源是穿上了计算机的衣服的厚本教科书,知识易产生被割裂理解的效果,最终于教学无补,与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要求是不相符合的。

  4、 只重视物质资源,忽视人力资源

  一提起学习资源,绝大部分教师反映的是物质资源或信息资源,在前面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资源也大都是这种类型。这些资源获取比较方便,而且也较为常见。但是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也不应忽视。教师可以让某方面有特长或经验的学生为其他的学生提供帮助,可以通过建立与本地区的其他学校甚至国外的一些学校建立起学习伙伴关系,发挥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专家、教师、学生的优势,把这些都纳入到本地学生的人力资源系统之中,在网络技术等手段的帮助下更好地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四、对于技术支持方面的误解

  1、 唯技术主义,过度依赖技术支持

  在任何情况下,教师都不应过度依赖于技术。这种现象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硬件的过度依赖。有些教师认为所有需要运用的技术环境都能随时保证不出差错,否则课就没办法上。我们说这只能是一种理想状态。如果有技术的支持,我们能够做到信息技术在课堂中不同作用的发挥。但是如果因为这样那样的硬件环境的制约,导致出现无法按已定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实施,那么教师的应变能力要提高,而且要具备处理常见问题、排除常见故障的能力,以保证教学正常进行。二是对于计算机教师的过度依赖。认为“这些计算机教师理所当然要包办与计算机相关的一切工作”的想法也是一种误解。有些技术运用如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平台或多媒体教学系统,简单的教学软件的开发等都应是学科老师自身应具备的能力。

  2、 重精品型软件,轻实用型软件

  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是教师都很熟悉的词汇了,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这些软件也都在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是随着对教学软件重视程度的提高及各级各类软件评选活动的增多,我们发现很多学校出现了重评选型的精品软件,忽视教学实用型软件的倾向。于是出现了有评选活动时,学校集中几个教师用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制作开发精品软件参评,这个软件几乎就完成了它的使命。我们认为教学实用型软件应该成为课堂中CAI的主流。教师要能在较短的开发周期内自己制作教学软件,只有能在日常教学中运用到的教学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对于这种软件要求不必特别美观,也不必有很高的技术含量,信息也不必特别丰富,涵盖知识点也不必很多,只要能够成为学生认知工具或情感激励工具,教学中发挥到实用,管用,好用的作用即可。

  3、 技术排斥观

  虽然大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持接受认可的态度,并且愿意在这方面多接受一些新观点,进行一些尝试。但是我们也发现技术排斥的观点也在一部分人中存在着。他们认为以中国教育的现行体制及经济现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根本无法实现。计算机或校园网摆在那里装样子、赶时髦可以,应付上级的一些硬性要求、检查评估、家长的要求等也可以,而从“爱护学生”、“保证教学进度” 的角度看则是不宜采用的。这种观念在一些校领导中更为常见。虽然人数相对较少,但是这种观点产生的不良效果在某所特定的学校中却是绝对的。

  4、技术特色组合不当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各种各样教学软件的推陈出新,很多新技术进入了课堂。如多媒体网络教室管理平台,网络教学支撑平台,资源平台,VOD校园点播系统等等。这些软件再加上许多新媒体如视频投影仪、实物投影、液晶投影,无线传声器等,再加上原有的录音机,电视机(很多学校直接用背投式电视)等常规媒体,一时之间教室也几乎被“武装到牙齿”。然而我们发现有使用这些技术的时候,有的教师并没有真正掌握这些技术。他们或对其一知并解,不了解某种技术的长处、短处何在,最大特点是什么,在教学中有什么特长等,因此无法把这些媒体或技术很好地组合起来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导致技术特色组合不当,教学应用程度较低,无法发挥其最大效用。

  引用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2]《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3]《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4]《地理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参考书目
  1、何克抗,《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http://www.etc.edu.cn/论著选摘
  2、李克东,《数字化学习》,《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第2期
  3、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误区分析(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6316.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信息技术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