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
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
文/杨 艳
摘 要:为了不断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阐述“紧扣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三个方面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起着重要作用,得出了历史教师从以上几方面着手,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历史课堂;有效性;主体地位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目前,中学历史教学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如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要使历史课堂有效,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紧扣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掌握课程标准是确定每一节课教学目标的基本前提,没有教
学目标的历史课堂如何能够提高教学效率?现在的高中历史教材一共有四种不同的版本,教材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同,教材的内容也就不一样。例如,必修Ⅰ课程标准的第一个专题“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岳麓版添加了内外服制度;人民版和人教版都增加了礼乐制度,特别是人民版教材增加了礼乐制度却把宗法制讲得很简单。面对这种“一标多本”的现状,我们还能只是单纯强调“紧扣教材”“吃透教材”吗?这显然是行不通的。
“教材只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资源,绝不是惟一的资源。教材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我认为首先要掌握课程标准的要求,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目标,让教材内容更加符合教学实际,在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尚有很多可供拓展的空间。这要求教师从单纯的教材组织者、执行者转变为教材的研究者、开发者,尽情释放智慧,在教材与课程标准之间合理创造,在不违背教材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对某些“原版”适当舍弃,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在教学中基于学生的知识、思维和生活经验实际而对教材进行开发与整合可以弥补一些缺憾,演绎出精彩的课堂教学情景,提高教学的有
效性。
二、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创新的意识、精神和能力”。我们都知道,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发挥其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去发现与创造。”“学生的知识是通过自身的实践和理解得出来的,而不是靠教师的灌输得到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再“一讲到底”,强行把历史知识和总结性结论灌输给学生。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引导者,还课堂于学生,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一切条件,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教师主动地从“舞台剧的主角转变为导演”,从而“让学生动起来,让历史课活起来”,学生才学有成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这个成功还必须是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例如,提供教坛讲故事,让学生将了解的故事与相关的课文结合上讲台讲故事,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努力做到。对学生不了解的而故事性强的课文,教师可以编成小故事,采取自愿的方式,让他们分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在讲到“商鞅变法”“戊戌变法”“甲午中日战争”时就采用这种方法,他们为了熟悉剧情会积极查看些小资料,看表演的学生也在轻松滑稽的表演中对抽象的历史事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印象很深刻。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勇气,还尝到了做小老师的滋味,内心充满成功的喜悦,而有的学生则充分利用手中现有的图片、地图册,或是借助网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放一些音像片。如,讲到“罗马的奴隶”时放《角斗士》,讲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放《开国大典》等等。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会觉得历史课离他们的实际生活很近。
三、以学生发展为本,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既然评价的目的
是为了激励学生,激发学生向上的热情,那在形式上一定不能简
单化。
课堂评价以学生为中心,可采用口头评价、奖励评价、任务评价、学生自主评价、小组评价、家长评价等多元化方式,使成绩优异的学生摒弃骄傲,稳步前行,对学习效果不好的学生更要以其自身的优点为突破口,多加肯定,帮助其建立自信,促进学生主动地、自主地学习、发展。
进行评价时采取多样的形式具有新鲜感,比如夸张的表情、不同的语调、肢体语言、亲昵的动作、小小的奖品、一面红旗……都能让学生感受到你真诚的心,让学生在你的赏识的眼光中发挥他潜在的能力,课堂上很多的超常发挥可能就是这样生成的。
总之,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是历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种教学理念,更是一种教学实践模式、一种价值追求。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途径很多,但做到每一节课都效果显著确实不太容易,需要教师付出超出一般人几倍的精力,相信只要我们转变观念,不断探索,通过师生在课堂上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凌。历史课堂无效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中学历史教学,2011(11)。
[2]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1.
(作者单位 灞桥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6331.html
文/杨 艳
摘 要:为了不断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阐述“紧扣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三个方面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起着重要作用,得出了历史教师从以上几方面着手,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历史课堂;有效性;主体地位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目前,中学历史教学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如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要使历史课堂有效,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紧扣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掌握课程标准是确定每一节课教学目标的基本前提,没有教
学目标的历史课堂如何能够提高教学效率?现在的高中历史教材一共有四种不同的版本,教材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同,教材的内容也就不一样。例如,必修Ⅰ课程标准的第一个专题“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岳麓版添加了内外服制度;人民版和人教版都增加了礼乐制度,特别是人民版教材增加了礼乐制度却把宗法制讲得很简单。面对这种“一标多本”的现状,我们还能只是单纯强调“紧扣教材”“吃透教材”吗?这显然是行不通的。
“教材只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资源,绝不是惟一的资源。教材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我认为首先要掌握课程标准的要求,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目标,让教材内容更加符合教学实际,在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尚有很多可供拓展的空间。这要求教师从单纯的教材组织者、执行者转变为教材的研究者、开发者,尽情释放智慧,在教材与课程标准之间合理创造,在不违背教材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对某些“原版”适当舍弃,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在教学中基于学生的知识、思维和生活经验实际而对教材进行开发与整合可以弥补一些缺憾,演绎出精彩的课堂教学情景,提高教学的有
效性。
二、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创新的意识、精神和能力”。我们都知道,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发挥其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去发现与创造。”“学生的知识是通过自身的实践和理解得出来的,而不是靠教师的灌输得到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再“一讲到底”,强行把历史知识和总结性结论灌输给学生。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引导者,还课堂于学生,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一切条件,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教师主动地从“舞台剧的主角转变为导演”,从而“让学生动起来,让历史课活起来”,学生才学有成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这个成功还必须是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例如,提供教坛讲故事,让学生将了解的故事与相关的课文结合上讲台讲故事,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努力做到。对学生不了解的而故事性强的课文,教师可以编成小故事,采取自愿的方式,让他们分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在讲到“商鞅变法”“戊戌变法”“甲午中日战争”时就采用这种方法,他们为了熟悉剧情会积极查看些小资料,看表演的学生也在轻松滑稽的表演中对抽象的历史事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印象很深刻。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勇气,还尝到了做小老师的滋味,内心充满成功的喜悦,而有的学生则充分利用手中现有的图片、地图册,或是借助网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放一些音像片。如,讲到“罗马的奴隶”时放《角斗士》,讲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放《开国大典》等等。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会觉得历史课离他们的实际生活很近。
三、以学生发展为本,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既然评价的目的
是为了激励学生,激发学生向上的热情,那在形式上一定不能简
单化。
课堂评价以学生为中心,可采用口头评价、奖励评价、任务评价、学生自主评价、小组评价、家长评价等多元化方式,使成绩优异的学生摒弃骄傲,稳步前行,对学习效果不好的学生更要以其自身的优点为突破口,多加肯定,帮助其建立自信,促进学生主动地、自主地学习、发展。
进行评价时采取多样的形式具有新鲜感,比如夸张的表情、不同的语调、肢体语言、亲昵的动作、小小的奖品、一面红旗……都能让学生感受到你真诚的心,让学生在你的赏识的眼光中发挥他潜在的能力,课堂上很多的超常发挥可能就是这样生成的。
总之,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是历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种教学理念,更是一种教学实践模式、一种价值追求。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途径很多,但做到每一节课都效果显著确实不太容易,需要教师付出超出一般人几倍的精力,相信只要我们转变观念,不断探索,通过师生在课堂上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凌。历史课堂无效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中学历史教学,2011(11)。
[2]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1.
(作者单位 灞桥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