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面向
学习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的体会
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始终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角度来考虑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宽广的眼光从宏观战略的高度来领导教育工作。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三个面向"的思想是邓小平教育改革思想的精髓,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我国教育深化改革和健康发展的指导方针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十分重视、关心、支持教育事业。他第三次复出后,首先胜利地领导了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使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重新走向正轨,根据新的历史时期国内外客观形势发展的要求,邓小平同志从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于1983年10月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与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的构想是一脉相承的,反映了他从当代世界发展和民族历史命运的高度,对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提出的总体要求,即教育要为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为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为我国的未来发展服务。“三个面向”是我国教育深化改革和健康发展的指导方针。"三个面向"的提出,既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又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是说教育要面向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整个教育事业同国民经济建设的要求相适应。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干四个现代化,人们都说好,但有些人脑子里的四化同我们脑子里的四化不同。我们脑子里的四化是社会主义的四化。他们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记了事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我们的教育必须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应当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不断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现代化。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教育结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以及教育体制必须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邓小平同志指出:“现代经济和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求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的迅速提高,”教育工作者要研究和改变旧的课程体系,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来设置课程、学科、专业,使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深厚的基础知识;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及时把最先进的思想、事物、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和知识引进教学内容。邓小平同志指出:“关键是教材。教材要反映出现代科学文化的先进水平,同时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教育要面向现代化也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时刻注意并积极创造条件,用现代化设备装备自己,努力提高教育质量,造就现代化需要的合格人才。
“面向世界”就是要向别的国家学习,吸收别的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从而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教育要面向世界,是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本身的开放性所决定的。关于教育要“面向世界”,邓小平同志认为,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和经验,改革我国教育体制和教育结构、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同时,更主要的是要努力从我们学校里培养出大批既懂国外又懂国内,既会利用国内资源又会利用国外资源,既会组织国内建设又会进行国际交往的人才,尽快地培养出一批具有世界第一流水平的科学技术专家、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和其他方面的专家。邓小平同志曾经深情地说,"我们也希望中国出现一大批三四十岁的优秀的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和其他各种专家。“教育要面向未来,就是要求以长远的、历史的战略眼光办好当前的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复杂的社会活动,培养人才的周期比科技开发和经济活动的周期都要长,教育的效益往往在十几年或几十年后才逐步显示出来。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看到未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与教育和科技密切相关,把发展教育作为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问题,把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命运始终寄托在下一代身上。邓小平同志指出"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1985年他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深刻地指出:"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二十一世纪大业的生力军。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邓小平同志认为,教育事业本身要具有长远的发展后劲,要使我国教育走到世界前列,发展
《三个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