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中多渗透一点爱
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人生才刚刚起步,正是探索世界的开始。这条路上既有灿烂阳光,也有狂风暴雨,既有平坦顺利,也有荆棘挫折。而他们的心理素质还不足以承受这么剧烈的变化。在他们心里,有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也有对独立、自由的渴望。而对这一颗颗单纯又略显复杂的心灵,教师只有以情动人,才能做好教学教育工作。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行为和方法都要以“爱”为依托,以“情”为先锋,要让学生感受到你是爱他们的,你可以是他们心灵的依靠,即使是批评也要让他们感受到浓浓的情和深深的爱。
做好教学工作需要处理好情感问题。这包括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课堂情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情感。只有师生之间相互了解、尊重,才能增强师生情感;学生只有从情感上接纳了教师,教师的教学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教师要经常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最好的方式是定期让学生写一篇文章,说说心里话。这既给了学生倾吐心声的机会,又可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目标。当好一名教师,搞好教学工作,需要的是真正了解学生,而了解学生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应从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学习状况、个人理想以及对教师的希望等各方面进行调查。只有对学生有了深刻的、细致的、全面的了解,教师心中有了底,有了谱,才能对每个学生的教育做到有的放矢,少走弯路。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情”。课堂教学需要融入情感因素,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其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比如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的特点,它关注着人的生存、情感、态度。因此,语文教学的内容既是作者感情的贯注,更应发掘其情感的因子,以之感染学生,陶冶情操。《背影》中的“背影”所凝聚的深深的父爱,《我与地坛》中所包含的伟大的“母爱”,《我的老师》中所蕴涵的平凡的“师爱”,都需要教师用“情”的利铲去挖掘。即使教学活动中的一次对话,一个故事,一次演讲,无不倾注了感情,只有教师以极大的爱心和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学生潜在的激情才会点燃,从而实现师生的情感互动,实现教育的培养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把学生幼小的心灵比作荷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而又特别需要小心呵护,稍不小心就会让它“滚落、破碎”。那么,作为教师,既然被誉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应该付出更多的爱心、情感,诚挚的情感付出能呵护学生幼小的心灵,能使学生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
《教学过程中多渗透一点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