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早熟现象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关注早熟现象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福建 南安 ●郭丽丽
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网上流传一个名为“亲嘴门”的视频,网上称男女主角是某中学初一学生。两人当众接吻,旁观者在一旁拍成视频。该视频传到网上后,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现在的初中生越来越早熟,有的小小年纪竟忙着谈恋爱,忙着接吻。过早恋爱,甚至有的在中学时代怀孕,这是什么样的悲哀?学生的早熟以及由此引发出的一系列问题,对学校和家长来说一直是一个头疼的问题,也是一个难解的课题。分析其成因,研究其应对策略,十分紧迫。初中生早熟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使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期的时间普遍提前到初中阶段。 作为90后的一代人,从小到大不愁吃,营养跟上了,生理上的早熟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俗话说:“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年不钟情”,作为青春期的学生,从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的那天开始,性意识就被唤醒了。
(2)某些文化环境的影响,刺激学生加快了走向性早熟的步伐。物质决定意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文明也呈现出了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但有时,也有一些不好的东西混进来了。有的书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和各种演艺圈子,有时为了生存与利益,有的动破了脑筋想尽一切办法,提供了种种信息(节目),起积极作用的自是居多,产生消极影响的却也有一些。可以肯定地说,那些文化中的“渣滓”,要对学生在性问题上所犯的错误负相当主要的责任。
(3)某些社会风气某种程度上的败坏,让学生“有样学样”,加剧了“早熟”的进程,也让犯错误学生逃避了社会舆论的监督和惩罚。社会主流是好的,但有时也有一些不好的风气,比如什么“包二奶”“小三”之类的现象时有出现,有的大学生甚至就牵扯在其中,所以可谓是“有样学样”呀。还有,曾经被我们批评的“各扫自家门前雪,勿管他人瓦上霜”式的“人情世故”居然泛滥起来了。就学生早熟这一现象来说,孩子们从头到尾躲避的就是老师和家长,至于其他人等,看就看吧,无所谓。而那些看客呢,说就说吧,但多数只限于茶余饭后的谈资,至于第一时间向学校(家长)通报情况却极少,完全一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样子。社会上有的人社会责任感严重缺失,让此类问题学生逃避了社会舆论的监督和惩罚。这无形中也壮了他们的胆,于是事态越发严重。
(4)家庭因素也是滋生初中生早熟的一个温床。如今,独生子女众多,家长对子女的管理由封建思想下的具有绝对控制权弱化为疲软无力甚至于妥协退让,致使家庭成了学生犯错误的滋生地,甚至是保护盾、挡箭牌或者庇护所。关于周末时同学之间走动,家长们有一句出现频率较高的话:只要莫结交坏人,这年月做顿好一点的饭菜招待一下子女的同学,还是无所谓的。殊不知,哪有坏人把“我是坏人”写在脸上的?一回生,二回熟,不知不觉中,坏人已将罪恶的手伸出子女。于是,有的子女可能走向了叛逆甚至于出现一些违法乱纪的事。个别家长素质不高,认为自己的孩子能“把”到妹,那是自己的儿子有“本事”, 既然读不好书了,那干脆就交个女朋友回家也好呀。于是乎,“早熟”就这样炼成了。
(5)社交活动的扩张与联系的便捷,为学生早熟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学生早熟的范围,当然与学校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必然的联系。学校所在地经济相对落后的,学生早熟的交往对象就主要集中在本校的同学当中,最多也就是通过在外校的小学同学形成关系网进行扩张;学校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比如城区或者工业发达的乡镇,加上现有的网络系统、通信水平,则学生早熟交往的对象就更复杂了。
如何对症下药,正确对待、妥善处理好学生的早熟问题呢?笔者就从自身的理解水平和工作经验出发,谈谈解决上述问题的应对策略。笔者认为,以下几个应对策略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1)学校高度重视,教师及早防范。如前所述,作为学校一方,要对学生早熟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并且很有必要在部署德育工作时,明确地把学生早熟的防范与处置作为一个重点、常规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作为科任教师,不管是不是班主任,都要对学生观察入微,及早发现学生的异常表现,从而为有效控制学生思想上的“走火”赢得时间。总归一句:哪怕防不胜防,防总比不妨要好,不仅要防,而且要多思量、多防范。
(2)教师重在疏导,打开学生心结。现实社会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阻力,并不是凭三言两语一时半刻能解决的。干着急、发牢骚于事无补,倒不如静下心来,仔细研究,以“解决一个,成功一次”的平和心态去逐一解决。学生在生理渐趋成熟后,对异性产生向往与爱慕进而采取“谈恋爱”的手段去“追求”,这在逻辑上来说也是很合理的行为。存在就是合理。面对过早陷入感情漩涡的学生,我们教育工作者既要予以高度重视,又要避免“大喝一声,一顿棒杀”的简单粗暴主义。青少年学生的叛逆性格,决定了“禁而不能止”的通常结果。有人说:学生早熟是个美丽的错误。要“禁”,是因为这是错误的做法;“不能止”,是因为它披着“美丽”的外衣。相比之下,部分地接受学生的行为,比对学生进行全盘否定的效果更好。正面疏导此时不失为最恰当的解决方式。至于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实施的具体方案,则也要因人而异。但大体上应该包括:①选择一个安静让学生能比较放松的场所(尽可能没有其他人),开门见山地向他说明你已知道他的事情,并以合适得体的语言让他明白你对他的关心和期待,从而打开对方的心理防线,为双方进一步交流奠定基础。②汇总初步接触时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提炼,列出尽可能多的可以尝试的转化方案。③随着对学生的跟踪观察,适时地调整方案,直至帮助学生从早熟“泥潭”中成功地脱身。此外,针对早熟这一突出问题,要根据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自我管理。
(3)多方联动,形成合力。综合考虑前面所分析到的初中生早熟的成因,我们认为除了学校(教师)外,以下各方都有责任在此问题上作出相当程度的努力。①家长。在家庭生活中既要发扬民主作风,又要严肃家风。虽然俗话说: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但是,由于有的家长长年在外,子女交给长辈照顾;有的子女寄宿在校,即使家长长年在家,一个星期内也只有两天不到的时间与子女接触;有的学生具有在家和在外(包括在学校)截然不同的两种表现,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子女其实是了解得很肤浅的,有些甚至会把全校师生公认的行为不端学生口口声声地称呼为“乖儿子(女儿)”。作为家长,有必要注意增进对子女的了解,及时掌握子女思想动态,主动与学校取得联系,以免错失对子女进行教育和挽救的良机。②文化管理部门。通过大力整顿来净化整个社会的文化环境,既是文化管理部门的职能,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对于那些非法经营活动,自然应毫不留情地狠狠打击,让“过街老鼠”无处可逃。而对于那些游走于法律边缘的行为,则应该一边加强立法,提高法律条文的操作性,一边通过严把审查关、加强文化执法队伍建设,尽最大限度扼杀不良影视音像作品、刊物等在社会生活中泛滥成灾,为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树立起坚实的“保护屏”“防火墙”。③公安部门。公安机关应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督管理,对他们实行教育、感化和挽救并举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加强对中学生的法律宣传和教育,鼓励他们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从知法到守法,懂得识别坏人,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同时用生动鲜活的案例,引导他们积极向上,自尊自爱。
总的来说,初中生早熟问题的产生涉及个人、家庭和社会等等各种原因,我们只有先对早熟问题进行正确认识和把握,然后通过对症下药和多方联动,对学生作出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才能行之有效地控制和防止早熟问题的发生,从而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福建省南安市金桥中学) 《关注早熟现象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6397.html
福建 南安 ●郭丽丽
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网上流传一个名为“亲嘴门”的视频,网上称男女主角是某中学初一学生。两人当众接吻,旁观者在一旁拍成视频。该视频传到网上后,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现在的初中生越来越早熟,有的小小年纪竟忙着谈恋爱,忙着接吻。过早恋爱,甚至有的在中学时代怀孕,这是什么样的悲哀?学生的早熟以及由此引发出的一系列问题,对学校和家长来说一直是一个头疼的问题,也是一个难解的课题。分析其成因,研究其应对策略,十分紧迫。初中生早熟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使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期的时间普遍提前到初中阶段。 作为90后的一代人,从小到大不愁吃,营养跟上了,生理上的早熟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俗话说:“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年不钟情”,作为青春期的学生,从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的那天开始,性意识就被唤醒了。
(2)某些文化环境的影响,刺激学生加快了走向性早熟的步伐。物质决定意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文明也呈现出了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但有时,也有一些不好的东西混进来了。有的书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和各种演艺圈子,有时为了生存与利益,有的动破了脑筋想尽一切办法,提供了种种信息(节目),起积极作用的自是居多,产生消极影响的却也有一些。可以肯定地说,那些文化中的“渣滓”,要对学生在性问题上所犯的错误负相当主要的责任。
(3)某些社会风气某种程度上的败坏,让学生“有样学样”,加剧了“早熟”的进程,也让犯错误学生逃避了社会舆论的监督和惩罚。社会主流是好的,但有时也有一些不好的风气,比如什么“包二奶”“小三”之类的现象时有出现,有的大学生甚至就牵扯在其中,所以可谓是“有样学样”呀。还有,曾经被我们批评的“各扫自家门前雪,勿管他人瓦上霜”式的“人情世故”居然泛滥起来了。就学生早熟这一现象来说,孩子们从头到尾躲避的就是老师和家长,至于其他人等,看就看吧,无所谓。而那些看客呢,说就说吧,但多数只限于茶余饭后的谈资,至于第一时间向学校(家长)通报情况却极少,完全一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样子。社会上有的人社会责任感严重缺失,让此类问题学生逃避了社会舆论的监督和惩罚。这无形中也壮了他们的胆,于是事态越发严重。
(4)家庭因素也是滋生初中生早熟的一个温床。如今,独生子女众多,家长对子女的管理由封建思想下的具有绝对控制权弱化为疲软无力甚至于妥协退让,致使家庭成了学生犯错误的滋生地,甚至是保护盾、挡箭牌或者庇护所。关于周末时同学之间走动,家长们有一句出现频率较高的话:只要莫结交坏人,这年月做顿好一点的饭菜招待一下子女的同学,还是无所谓的。殊不知,哪有坏人把“我是坏人”写在脸上的?一回生,二回熟,不知不觉中,坏人已将罪恶的手伸出子女。于是,有的子女可能走向了叛逆甚至于出现一些违法乱纪的事。个别家长素质不高,认为自己的孩子能“把”到妹,那是自己的儿子有“本事”, 既然读不好书了,那干脆就交个女朋友回家也好呀。于是乎,“早熟”就这样炼成了。
(5)社交活动的扩张与联系的便捷,为学生早熟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学生早熟的范围,当然与学校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必然的联系。学校所在地经济相对落后的,学生早熟的交往对象就主要集中在本校的同学当中,最多也就是通过在外校的小学同学形成关系网进行扩张;学校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比如城区或者工业发达的乡镇,加上现有的网络系统、通信水平,则学生早熟交往的对象就更复杂了。
如何对症下药,正确对待、妥善处理好学生的早熟问题呢?笔者就从自身的理解水平和工作经验出发,谈谈解决上述问题的应对策略。笔者认为,以下几个应对策略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1)学校高度重视,教师及早防范。如前所述,作为学校一方,要对学生早熟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并且很有必要在部署德育工作时,明确地把学生早熟的防范与处置作为一个重点、常规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作为科任教师,不管是不是班主任,都要对学生观察入微,及早发现学生的异常表现,从而为有效控制学生思想上的“走火”赢得时间。总归一句:哪怕防不胜防,防总比不妨要好,不仅要防,而且要多思量、多防范。
(2)教师重在疏导,打开学生心结。现实社会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阻力,并不是凭三言两语一时半刻能解决的。干着急、发牢骚于事无补,倒不如静下心来,仔细研究,以“解决一个,成功一次”的平和心态去逐一解决。学生在生理渐趋成熟后,对异性产生向往与爱慕进而采取“谈恋爱”的手段去“追求”,这在逻辑上来说也是很合理的行为。存在就是合理。面对过早陷入感情漩涡的学生,我们教育工作者既要予以高度重视,又要避免“大喝一声,一顿棒杀”的简单粗暴主义。青少年学生的叛逆性格,决定了“禁而不能止”的通常结果。有人说:学生早熟是个美丽的错误。要“禁”,是因为这是错误的做法;“不能止”,是因为它披着“美丽”的外衣。相比之下,部分地接受学生的行为,比对学生进行全盘否定的效果更好。正面疏导此时不失为最恰当的解决方式。至于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实施的具体方案,则也要因人而异。但大体上应该包括:①选择一个安静让学生能比较放松的场所(尽可能没有其他人),开门见山地向他说明你已知道他的事情,并以合适得体的语言让他明白你对他的关心和期待,从而打开对方的心理防线,为双方进一步交流奠定基础。②汇总初步接触时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提炼,列出尽可能多的可以尝试的转化方案。③随着对学生的跟踪观察,适时地调整方案,直至帮助学生从早熟“泥潭”中成功地脱身。此外,针对早熟这一突出问题,要根据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自我管理。
(3)多方联动,形成合力。综合考虑前面所分析到的初中生早熟的成因,我们认为除了学校(教师)外,以下各方都有责任在此问题上作出相当程度的努力。①家长。在家庭生活中既要发扬民主作风,又要严肃家风。虽然俗话说: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但是,由于有的家长长年在外,子女交给长辈照顾;有的子女寄宿在校,即使家长长年在家,一个星期内也只有两天不到的时间与子女接触;有的学生具有在家和在外(包括在学校)截然不同的两种表现,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子女其实是了解得很肤浅的,有些甚至会把全校师生公认的行为不端学生口口声声地称呼为“乖儿子(女儿)”。作为家长,有必要注意增进对子女的了解,及时掌握子女思想动态,主动与学校取得联系,以免错失对子女进行教育和挽救的良机。②文化管理部门。通过大力整顿来净化整个社会的文化环境,既是文化管理部门的职能,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对于那些非法经营活动,自然应毫不留情地狠狠打击,让“过街老鼠”无处可逃。而对于那些游走于法律边缘的行为,则应该一边加强立法,提高法律条文的操作性,一边通过严把审查关、加强文化执法队伍建设,尽最大限度扼杀不良影视音像作品、刊物等在社会生活中泛滥成灾,为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树立起坚实的“保护屏”“防火墙”。③公安部门。公安机关应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督管理,对他们实行教育、感化和挽救并举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加强对中学生的法律宣传和教育,鼓励他们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从知法到守法,懂得识别坏人,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同时用生动鲜活的案例,引导他们积极向上,自尊自爱。
总的来说,初中生早熟问题的产生涉及个人、家庭和社会等等各种原因,我们只有先对早熟问题进行正确认识和把握,然后通过对症下药和多方联动,对学生作出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才能行之有效地控制和防止早熟问题的发生,从而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福建省南安市金桥中学) 《关注早熟现象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