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幼教论文 >> 正文

小班角色游戏行为解析 以“娃娃家”为例


  小班角色游戏行为解析 以“娃娃家”为例
  
  ——以“娃娃家”为例
  
  苏州市工业园区新馨花园幼儿园 周颖佳
  
  一、研究背景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邱学青在其《学前儿童游戏》中指出:“儿童早期就是游戏的时期,童年的游戏不仅带给儿童快乐,而且是帮助儿童按自己特有的方式去学习和发展的有价值的活动。游戏在儿童各方面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游戏可以促进儿童身体的、知识的、社会性的和情绪情感的发展。”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所表现的内容都是自己对生活的体现。“娃娃家”是幼儿在家庭生活中的一个缩影、一个重现。因此,本文以小班幼儿玩“娃娃家”游戏为例,采用质的研究方法,选取若干观察案例,简要地对小班幼儿角色游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
  
  二、案例描述及分析
  
  (一)游戏中的冲突
  
  小班幼儿在游戏中产生矛盾与冲突总是难免的。究其原因,是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这种需求包括物质上的与精神上的,主要有以下方面:
  
  案例1.1 冲突之新鲜体验
  
  鹏宇和嘉何在“娃娃家”玩,只听见“哇”的一声,我闻声一看,原来是鹏宇哭了。我走上前问:“鹏宇,你怎么啦?”“她抢我的煤气灶。”鹏宇指着嘉何说。“嘉何,你为什么要和他抢东西呀?”“他不把煤气灶给我烧菜呀!”“你们今天在‘娃娃家’里做什么?”“我当妈妈,他当爸爸。”嘉何告诉我。“那你们的爸爸妈妈在家里抢东西吗?”他们两个直摇头。“对呀,爸爸妈妈是一家人,要相亲相爱,你们今天当的是爸爸妈妈,所以也要相互谦让,好吗?”他们俩听了以后使劲地点头。
  
  【分析与对策】
  
  进入小班集体生活才一个多月,大多数幼儿刚刚开始接触角色游戏,所以对角色游戏很感兴趣,很喜欢扮演其中的角色,特别喜欢扮演爸爸、妈妈。但是一旦他们真正玩游戏的时候又经常会忘记自己扮演的角色,特别是当幼儿之间出现争夺某一件他们共同喜欢的东西时,他们就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角色,于是就出现了“爸爸”和“妈妈”争夺东西的场面。
  
  在游戏中,也需要经常提醒幼儿:生活中爸爸和妈妈是怎样做的?宝宝又应该怎么做?宝宝可不可以碰煤气灶?爸爸、妈妈能不能抢东西?
  
  经过我们的多次提醒,幼儿间争抢的行为逐渐少了。
  
  案例1.2冲突之角色多样化——“两个妈妈”
  
  从“娃娃家”里传来了争吵声,我连忙走过去。只见大宝和琪琪两人都紧紧地拉扯着“娃娃”,互不相让。看到我来了,大宝说:“老师,这个娃娃是我先拿的,我是‘娃娃家’的妈妈。”琪琪也不甘示弱:“老师,我也要做娃娃的妈妈。”这时,我接过了她们手里的娃娃,抱在怀里,说:“娃娃乖,不哭了。看,你们把娃娃弄哭了。快跟她说声对不起。”她们点点头:“娃娃,对不起,我们不是故意的。”看着她们沮丧的眼神,我说:“刚才娃娃悄悄地告诉老师,说你们两个她都喜欢,所以想让你们两个一起做她的妈妈,你们愿意吗?”“愿意。”她们两个高兴得跳了起来。
  
  【分析与对策】
  
  现在的孩子由于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习惯独享玩具,他们没有与他人协商的意识和经验,互相之间很容易为了某种共同的需求而发生矛盾。这时,教师如果只留下一个“妈妈”,那么另一个幼儿的情绪肯定会受到影响。而两个“妈妈”的出现,不但满足了幼儿各自的心理需求和游戏愿望,也消除了矛盾,增进了幼儿之间交往。因此,在小班开展角色游戏初期,应该允许角色的重复,如两位妈妈、两位爸爸等。
  
  案例1.3冲突之不和谐的声音——扔东西
  
  今天的“娃娃家”里可热闹了,客人们正在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爸爸为他们准备的“美味佳肴”,忽然“砰”的一声,只见平平用手一个劲地将桌上的那些“美味佳肴”推翻在地,一边推,一边嘴里还不停地嘀咕着什么。这时,“娃娃家”里已是一片狼籍了,我正想上前批评,可当我看到平平那一脸不高兴的表情时,我想这其中一定有原因。于是,我克制自己的情绪,来到他身边了解情况。我摸摸他的头问道:“平平,怎么了?你有不高兴的事情?快告诉我,看看我能不能帮助你。”“爸爸和客人们都不让我坐在桌上‘吃饭’,所以,我生气了。”平平委屈地说道。“原来是这样,自己不高兴了,可以把这些不开心的事情告诉老师和同伴,我想大家都会帮助你的,像这样乱仍东西可不好呀!快把地上的餐具捡起来,我相信大家还是会原谅你,欢迎你来‘娃娃家’的。”听我这么一说,平平二话没说就开始捡地上的餐具了。
  
  【分析与对策】
  
  1.平平在“娃娃家”游戏中由于一些原因被其他同伴所冷落,因此,他就用扔东西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这在小班幼儿的行为中表现得较多,原因可能是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在得不到同伴的友情时,也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以至于产生了不良的情绪和行为。作为老师,可以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参与到孩子的游戏当中,细心地观察孩子的表现,如果发现孩子有运用不够恰当的语言或行为时,可以在不影响孩子游戏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引导。
  
  2.游戏中出现这种情况,老师首先要正确看待孩子的行为,不能马上否定孩子,然后再引导孩子学会用适当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感。例如:让孩子知道生气以后要把自己生气的原因讲出来等,让他们在游戏中提高交往能力,建立融洽的伙伴关系。
  
  (二)游戏中的“停顿”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认知发展理论中指出:“幼儿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些相对稳定的结构决定儿童行为的一般特点。儿童发展到某一阶段,就能从事水平相同的各种性质的活动。”这充分说明,幼儿发展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如有些幼儿知道游戏角色的职责,有些幼儿并没有真正理解其所扮演的角色,而当幼儿不理解角色时,其游戏则“停顿”了。
  
  案例2.1 不知所措
  
  阿哲吃完点心就急忙去了

《小班角色游戏行为解析 以“娃娃家”为例》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6431.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幼教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