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历史论文 >> 正文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课堂讨论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课堂讨论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文/廖凤娜
  
  摘 要:新世纪呼唤创新型人才,西方国家的中小学课堂教学采用课堂讨论模式,它被证明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在历史课堂适当穿插课堂讨论,在培养创新思维方面大有可为。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讨论;创新思维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说明,高中历史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纵观近现代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到其重要原因在于他们培养了大量的创新型人才。然而,历史课堂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讨论主题的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萌芽
  
  历史课堂讨论的问题,常常带有探索性、研究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教师在讨论题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问题答案的多样性、层次性和扩散性,这样的讨论主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为学生留出了较大的思维空间,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高中新课程“一标多本”的编写特点,要求教师善于“用教材”教而非“教固定的教材”,教师也不必囿于或盲从于某一版本教材的结论,同时,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侧重于史实和现象的介绍和描述,少了结论和评价性的语言,这为历史课堂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提供了可能。
  
  例如,历史必修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一课,北师大版教材主要从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的过程和特点两个方面来阐述,课文一开篇即提到17世纪中期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以资产阶级议会的政党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为结尾一句,这样的编写既没有对其建立背景作介绍,也没有对其建立的影响作评价。教材的这一特点,为教师用教材教留下了广阔空间。我在授课过程中,用多媒体补充介绍了13世纪以来英国的议会传统,介绍了18世纪以来英国政治的渐进式变革,将英国政治民主化历程与我国近现代民主化历程作比较,然后抛出课堂讨论题:英国的政治民主化历程具有什么特点?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哪些有益的启示?
  
  在对这一历史主题的讨论中,学生一方面利用已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独立的分析、猜测、探索,另一方面耐心等待着问题的明朗化,并对其他学生的观点和意见进行选择、判断和扬弃。在对问题的探求过程中,学生的思考、猜测、好奇、挑战、自信等一系列的创造性品质和个性得以施展与巩固。
  
  二、讨论氛围的宽松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轻松心情将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课堂讨论,为学生提供了宽松的学习环境,营造了自由争鸣的民主氛围。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通过对不同观念和见解的表述与争论,并以此为驱动力去探求尽可能新的、尽可能多的独立见解和想法。
  
  例如,学习必修二《洋务运动》的内容时,对教材提出的“北洋海军在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这一说法有疑惑,教师可在补充相关历史材料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使用“破产”一词是否恰当?通过讨论甚至争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提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又如,学习必修一《中日建交》的内容时,教材提到当时“日本朝野各界强烈要求早日恢复中日邦交”,可组织讨论:(1)对“日本朝野各界强烈要求”的表述如何理解?(2)中日邦交正常化可以缓一缓吗?
  
  在宽松的讨论氛围中,学生盲从心理减少,思维质量明显提高。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不断排除思维障碍,克服思维定式,理清思维过程,创造动机得以激发,创造人格得以培养,创造意识得以呈现,创造性思维能力逐步形成。有一句诗句说得好: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满园。课堂讨论形成的宽松氛围,有利于更多的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不断涌现。
  
  三、讨论模式的互动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课堂讨论,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改变了传统的师生间的“问答式”的单向交流,学生围绕讨论主题,或独立思考,或分组准备,然后展示不同的思维成果,使课堂中呈现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间的多向交流。如,学习必修一《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内容时,组织课堂讨论:(1)古雅典与古代中国为什么会形成“民主”和“专制”政治的反差?(2)如何评价这种反差?学生在探究、讨论反差的原因以及评价其影响时,认识到思维不能定式化、简单化,不能用孰优孰劣来肯定某一面或否定某一面,从而使思维变得更深刻、更丰富、更全面。
  
  因而,课堂讨论的互动性,有利于学生大胆求异,质疑探索,唤起学生创新思维的热情和欲望,使学生在相互竞争、相互启发、相互借鉴中产生新的联想,形成新的思路,发表独特的见解,探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方向,使创新思维能力在互动的课堂讨论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强化。
  
  综上所述,为培养新世纪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历史课堂宜多开展课堂讨论活动。目前存在的主要疑虑是,担心课堂讨论会影响教学进度,完不成每课的教学任务;又担心学生的发言超出课本范围,不是考试的重点,考试考不出高分。这样的担心有道理,这涉及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的转变,仅有课堂教学方式转变是不够的,而这恰恰证明了新课程实施的任重道远。而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乃大势所趋,新课程的推进必定也会顺势而为。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地区民族高中)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课堂讨论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6439.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历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