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游戏促教学有效性的积极作用
浅析游戏促教学有效性的积极作用
柯雅汝
福建晋江陈埭阿梅中心幼儿园(362211)
【摘要】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是幼儿的天性。前苏联的阿尔金称游戏为“儿童的心理维生素”。幼儿游戏蕴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这是游戏的本质所决定的。那么,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游戏又是如何发挥促教学有效性的积极作用呢?
【关键词】游戏;教学有效性;积极作用
我们知道:教学的有效性性具体表现在:幼儿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所以,教学是否有效是从教学的主体——幼儿的发展进行评价。凡是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即幼儿愿意学,会学,学好的教学就是有效的。那么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什么才能促进其有效性呢?
高尔基曾说过:儿童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去认识周围的世界。作为教师的我们,通常都有这样的感受,游戏时,幼儿的认识、记忆、思维、有意注意等状态都是较其它的时候好,这是因为在松弛、欢快的游戏情境下,更容易激发幼儿的主动性、想象力和创造欲;这是因为一个尚未实现社会化的幼儿,在使自己适合一个按成人的兴趣、习惯和思维方式组成的社会的过程中,不可能像成人那般有效地得到情感和智慧上的满足,而只能在自己的世界——游戏中得到满足,在没有任何强制关系的背景中,实现自己的愿望,从而达到情感和智慧上的平衡。下面我将具体阐述游戏在促进教学有效性中的积极作用。
1化抽象为形象
教学的有效性很重要一点就是强调幼儿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但是对于幼儿来说,很多知识是比较抽象的,比较难接受。
比如大班科学《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长方体、正方体是属于比较抽象的、空间感较强的立体物品,如何让幼儿更好地理解面在体上的概念呢?游戏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在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每个面上寻找跟它一样的形状并进行黏贴,这样通过游戏的方式,幼儿就能很形象地了解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2化繁琐为简洁
在大班科学活动《怎样稳定滚动的球》,教师以游戏的形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通过让幼儿玩球的方式感知球体滚动的特征并提出问题:怎样稳定球?让幼儿主动猜想,提供适宜的探索材料,营造平等、赏识、支持的宽松环境,给幼儿充分实践的机会,又以竞赛的形式满足了孩子的兴趣需要,探索稳定球的各种方法,使幼儿在愉快的玩耍、有意的观察中迁移、扩散已有的经验。
既体现了探究活动的快乐,又探索到了多种稳定球的方法。这样,教师就省去了繁琐的程序和语言,而只是用寥寥几句,如“请小朋友去玩一玩,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试一试不同的材料,找找不同的方法”等等伴随幼儿的操作、观察、猜想和思考,就轻易地达到了活动目标,升华了幼儿的经验。
又如:在学习“比较多少”时,如果运用传统的教法在黑板上出事动物贴绒进行比较,幼儿也能得出结论。但是如果让幼儿玩“抢凳子”的游戏,教师再加以引导幼儿观察,他们就会自己发现人多椅子少,再启发幼儿试着数一数椅子数与人数,他们就自然而然明白多少的概念。两种不同的教法,很明显我们就会看多效果会幼儿很大的差别。后一种老师省去很繁琐的比较,就让幼儿简简单单地在无形中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
3化枯燥为有趣
教学的有效性在情感上体现为幼儿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如果把知识合理地融入各种游戏中,这样枯燥的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会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那么幼儿就会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也就感兴趣,效果也会更好,而且会使幼儿的思维变得更敏捷,内化能力增强。
如,在绘画活动“小鸭”教学过程中,某教师一改以往先讲解示范绘画步骤,然后让孩子依葫芦画瓢,而是为每个孩子提供了一个可以活动的小鸭纸板玩具,把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来,激发了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为下一步教学打下了良好的情绪基础。结果,孩子们一接过它就玩了起来,转转“小鸭”的头,动动“小鸭”的翅膀,摆摆“小鸭”的腿,每个孩子都玩的非常开心,发出欢快的笑声。孩子们一边玩,一边用桌上的各种图片粘贴小鸭,这位老师看了情不自禁的问:“小鸭在干什么?”,孩子们争着回答:“我的小鸭在看天上的云”、“我的小鸭在低着头找小鱼吃”、“我的小鸭和你们的都不一样,它和好朋友手拉手一起向前走”..……老师趁热打铁:“小鸭怎样才能做出各种动作?”“转小鸭的头,嘴巴朝哪儿,小鸭就能看到哪儿了”。孩子们经过了一个试验过程后,轻松的在纸上画出各种动态的小鸭了。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学的轻松又自然,整个过程孩子们是在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中进行的。他们的作品充分表现了各自的创造和想象,同时使他们在愉快的游戏中得到发展,获得了知识技能。
4化被动为主动
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活动,它具有自主性,趣味性,虚构性等特点。游戏可以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其智力、语言等各种能力的发展。所以,游戏是幼儿普遍喜爱的活动,也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及幼儿教育中采用最广泛而又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它不仅接近幼儿生活,带给幼儿快乐,而且还能使其人格得到应有的尊重,使其各种心理需要得到体验,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发展。这样,通过游戏的方式就更能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幼儿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我爱学,我喜欢学,化被动为主动。
如学习大班散文诗《落叶》,要求幼儿在理解散文诗内容的基础上,大胆联想、仿编。在感受其优美意境的同时,让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落叶飘落的姿态,在大胆联想、仿编的环节又以让幼儿合作作画的游戏形式把落叶还会落在哪里,又会被小动物当成什么又串成一首完整的散文诗。这时幼儿就不仅仅是想着老师要我想什么,做什么了,而是想着我要和同伴一起画出一幅漂亮的“落叶”了!这样幼儿的积极性大幅提高,主动学习的欲望也增强了,活动效果肯定事半功倍。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是自己的主人,可以自主能动的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与游戏是密不可分的,正是由于游戏能化抽象为形象,化繁琐为简洁,化枯燥为有趣,化被动为主动,才能使幼儿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游戏中反映生活,在游戏中运用知识及能力,实现在愉快、自主中全面健康发展,从而真正达到了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http://new.060s.com/article/2008/10/20/114213.htm
[2]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87027220.html 《浅析游戏促教学有效性的积极作用》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6452.html
柯雅汝
福建晋江陈埭阿梅中心幼儿园(362211)
【摘要】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是幼儿的天性。前苏联的阿尔金称游戏为“儿童的心理维生素”。幼儿游戏蕴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这是游戏的本质所决定的。那么,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游戏又是如何发挥促教学有效性的积极作用呢?
【关键词】游戏;教学有效性;积极作用
我们知道:教学的有效性性具体表现在:幼儿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所以,教学是否有效是从教学的主体——幼儿的发展进行评价。凡是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即幼儿愿意学,会学,学好的教学就是有效的。那么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什么才能促进其有效性呢?
高尔基曾说过:儿童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去认识周围的世界。作为教师的我们,通常都有这样的感受,游戏时,幼儿的认识、记忆、思维、有意注意等状态都是较其它的时候好,这是因为在松弛、欢快的游戏情境下,更容易激发幼儿的主动性、想象力和创造欲;这是因为一个尚未实现社会化的幼儿,在使自己适合一个按成人的兴趣、习惯和思维方式组成的社会的过程中,不可能像成人那般有效地得到情感和智慧上的满足,而只能在自己的世界——游戏中得到满足,在没有任何强制关系的背景中,实现自己的愿望,从而达到情感和智慧上的平衡。下面我将具体阐述游戏在促进教学有效性中的积极作用。
1化抽象为形象
教学的有效性很重要一点就是强调幼儿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但是对于幼儿来说,很多知识是比较抽象的,比较难接受。
比如大班科学《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长方体、正方体是属于比较抽象的、空间感较强的立体物品,如何让幼儿更好地理解面在体上的概念呢?游戏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在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每个面上寻找跟它一样的形状并进行黏贴,这样通过游戏的方式,幼儿就能很形象地了解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2化繁琐为简洁
在大班科学活动《怎样稳定滚动的球》,教师以游戏的形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通过让幼儿玩球的方式感知球体滚动的特征并提出问题:怎样稳定球?让幼儿主动猜想,提供适宜的探索材料,营造平等、赏识、支持的宽松环境,给幼儿充分实践的机会,又以竞赛的形式满足了孩子的兴趣需要,探索稳定球的各种方法,使幼儿在愉快的玩耍、有意的观察中迁移、扩散已有的经验。
既体现了探究活动的快乐,又探索到了多种稳定球的方法。这样,教师就省去了繁琐的程序和语言,而只是用寥寥几句,如“请小朋友去玩一玩,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试一试不同的材料,找找不同的方法”等等伴随幼儿的操作、观察、猜想和思考,就轻易地达到了活动目标,升华了幼儿的经验。
又如:在学习“比较多少”时,如果运用传统的教法在黑板上出事动物贴绒进行比较,幼儿也能得出结论。但是如果让幼儿玩“抢凳子”的游戏,教师再加以引导幼儿观察,他们就会自己发现人多椅子少,再启发幼儿试着数一数椅子数与人数,他们就自然而然明白多少的概念。两种不同的教法,很明显我们就会看多效果会幼儿很大的差别。后一种老师省去很繁琐的比较,就让幼儿简简单单地在无形中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
3化枯燥为有趣
教学的有效性在情感上体现为幼儿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如果把知识合理地融入各种游戏中,这样枯燥的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会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那么幼儿就会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也就感兴趣,效果也会更好,而且会使幼儿的思维变得更敏捷,内化能力增强。
如,在绘画活动“小鸭”教学过程中,某教师一改以往先讲解示范绘画步骤,然后让孩子依葫芦画瓢,而是为每个孩子提供了一个可以活动的小鸭纸板玩具,把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来,激发了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为下一步教学打下了良好的情绪基础。结果,孩子们一接过它就玩了起来,转转“小鸭”的头,动动“小鸭”的翅膀,摆摆“小鸭”的腿,每个孩子都玩的非常开心,发出欢快的笑声。孩子们一边玩,一边用桌上的各种图片粘贴小鸭,这位老师看了情不自禁的问:“小鸭在干什么?”,孩子们争着回答:“我的小鸭在看天上的云”、“我的小鸭在低着头找小鱼吃”、“我的小鸭和你们的都不一样,它和好朋友手拉手一起向前走”..……老师趁热打铁:“小鸭怎样才能做出各种动作?”“转小鸭的头,嘴巴朝哪儿,小鸭就能看到哪儿了”。孩子们经过了一个试验过程后,轻松的在纸上画出各种动态的小鸭了。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学的轻松又自然,整个过程孩子们是在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中进行的。他们的作品充分表现了各自的创造和想象,同时使他们在愉快的游戏中得到发展,获得了知识技能。
4化被动为主动
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活动,它具有自主性,趣味性,虚构性等特点。游戏可以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其智力、语言等各种能力的发展。所以,游戏是幼儿普遍喜爱的活动,也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及幼儿教育中采用最广泛而又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它不仅接近幼儿生活,带给幼儿快乐,而且还能使其人格得到应有的尊重,使其各种心理需要得到体验,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发展。这样,通过游戏的方式就更能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幼儿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我爱学,我喜欢学,化被动为主动。
如学习大班散文诗《落叶》,要求幼儿在理解散文诗内容的基础上,大胆联想、仿编。在感受其优美意境的同时,让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落叶飘落的姿态,在大胆联想、仿编的环节又以让幼儿合作作画的游戏形式把落叶还会落在哪里,又会被小动物当成什么又串成一首完整的散文诗。这时幼儿就不仅仅是想着老师要我想什么,做什么了,而是想着我要和同伴一起画出一幅漂亮的“落叶”了!这样幼儿的积极性大幅提高,主动学习的欲望也增强了,活动效果肯定事半功倍。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是自己的主人,可以自主能动的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与游戏是密不可分的,正是由于游戏能化抽象为形象,化繁琐为简洁,化枯燥为有趣,化被动为主动,才能使幼儿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游戏中反映生活,在游戏中运用知识及能力,实现在愉快、自主中全面健康发展,从而真正达到了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http://new.060s.com/article/2008/10/20/114213.htm
[2]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87027220.html 《浅析游戏促教学有效性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