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信息技术论文 >> 正文

浅谈网络教学与培养问题意识的整合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大力推进课改的现代课堂教学中,必须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切实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现代先进的网络技术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得以运用,使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学生也好象“如虎添翼”。“知识淘金”、“博览群书”、“网上冲浪”、“QQ世界”、“遨游世界”,网络真的改变了学生以往那种沉闷的学习生活。如何利用网络教学来引导和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发现问题”呢?值得思考和探索。

一、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吸引学生的眼睛”。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那种猎奇的心理会驱使他“寻求新奇”,去“打破沙锅问到底”。网络世界是个“五彩缤纷”的“社会”。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根据孩子的需要去捕捉适合孩子的“东西”。让每个孩子被你的“巧妙”设计的教学情景和内容所“吸引”的时候,也会在情境中很自然的产生一个又一个“疑问”。比如,有位老师执教“网上购书”。先设计了一个生活中购物情境:卜茗同学到书店购书,购书程序学生都对答如流。那么我们如果要在Internet上购书也是这样做的吗?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各式各样的问题都来了。诸如:网上书店也能像书店一样选择吗?书有新华书店多吗?能打开看吗?价格贵吗?会不会上当受骗?学生各抒己见。老师神秘地说:“那我们就去‘看看’,体验一下网络购书的奥秘吧!”然后老师带着学生一起“走进”了网上书店“遨游”、购物。学生的好奇心驱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沉浸”在网络中,也乐在其中。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网上购物”的真本领。

二、满足学生好动的心理,“营造活动的情境”。

  哪个孩子不“好动”,这是由孩子特殊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所决定的。我们根据孩子好动的特点有效地加以引导和规范,当然决不是压制。压制就会使孩子失去“灵感”、失去“创造性”,失去“童趣”。把握孩子“好动”的特点,营造一个良好的活动情境,学生必将“因动而疑”,“因动而学”,“因动而创”。比如,我在教学“统计图”(此设计刊登在2003年第1期的《中小学数学》上)的制作中,就放手让从Internet上查找自己所需的数据。学生从老师提供的几个网址中查找到了关于太湖污染的一些数据。学生在利用电脑制作统计图的过程中就产生了很多疑问:为什么太湖搞了整治工作还是有污染呢?为什么还有工厂排废气和一些工业污染物呢?我要给水泥部太湖流域管理局提建议。多么可贵的想法呀。本教学既重视了对学生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信息分析能力的培养,又很好地“渗透”了环保意识教育。

三、满足学生好玩的心理,“激发创造的灵感”。

  学生“好玩”是因为他们能从玩中找到快乐,那我们就根据孩子这一特点让他们在老师“预设”的情景中尽情地“玩一把”。在开发学生智力,丰富学生的想像力,挖掘学生创造力的游戏中有很多优秀的游戏。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不要被网络游戏“吓倒”。“老虎”也不都是“吃人”的。孩子本身是好学好问的。特别是当孩子遇到他所喜欢的东西时,兴趣更高,问题也更多。“创造就是从问开始的。”记得有个学生特喜欢游戏。结果被家长“封死”,而孩子也在学习上一蹶不振。而后来经过有效引导,这个孩子不仅设计了一个很好的适合学生玩的游戏,而且把英语学得很棒。其实,只要引导得好,坏事也会变好事。所以,我们一些网络(电脑)教师要设计一些符合儿童特点的游戏,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孩子的灵感得以“常生”。

四、满足学生好试的心理,“提供体验的机会”。

  勇于尝试,敢于接受挑战,不放过哪怕百分之一的机会,是一个强者的素质。现代社会需要的不光是知识和技能的人,还需要那些有勇气和毅力的人。“好尝试”是发现的基础,在探究过程中就会有问题产生。网络资源丰富,筛选健康的“精神食粮”,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会让学生在网络 “跌打滚爬”中生发问题意识,从而达到“会问”。比如:教学《铺地砖》,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先让学生上网查找“理想中的地砖”。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通过网络搜集了大量的有美丽图案的地砖。然后,我引导学生把地砖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在电脑上排列出来。结果学生发现了很多问题:“地砖大小不一样不好摆,怎么办?”“图案不一样摆在一起不美观,怎么办?”等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然后,我就组织学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后问题都解决了:可以通过“复制粘贴”,可以“整齐划一”,可以“别具一格”,可以“独创”,同时又要联系实际,使自己的拼摆图案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学生经历了这个过程,有了体验的机会,才发现了“铺地砖”也是很有学问的。既要考虑到美观,还要考虑到经济、实用,长了不少见识。所以说,数学教学是离不开生活的。

五、满足学生好强的心理,“享受成功的快乐”。

  一个孩子有“争强好胜”的心态说明他有进取心,追求上进,只要“不偏激和过火”。因而老师要注意引导,防止孩子出现狭隘的妒嫉心态,好胜心理才会“利大于弊”。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培养孩子的敢想、敢问、敢质疑的精神,则具有时代意义。比如,在组织学生参加网页设计比赛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比赛问题。特别是老师要看重学生经历的过程,至于比赛结果固然重要,但不能当成是衡量孩子能力的“砝码”。要发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精神。我们要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发扬“好胜的心理”,学习好网页制作的每个环节。激发学生的质疑问难的意识。同时,要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惊喜,老师也要与学生一起分享。这对孩子来讲就像“催化剂”一样,激励他们不断努力下去。在网页制作过程中,学生经常抓住制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来“难”老师。比如:“超级连接为什么会有时不能用?”“网页与Internet有什么关系?”“学习网页制作是不是就能制作个人网页了?”“自己制作的网页是不是立即可以在Internet看到?”等跟网页有关的知识。老师就因势利导进行了讲解。化解了学生心中的“疑团”,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在快乐的氛围中,学生制作了一个个精美的网页,真正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高度肯定和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为中外教育家所共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经验或实践上的一个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所以,我们不要担心学生在网络课上(也包括其它课)会提出什么“希奇古怪”的问题,真正值得担心的是学生没有问题能提。学生积极主动的问题意识,善于提问的能力以及敢于挑战的精神我们必须加以培养。

浅谈网络教学与培养问题意识的整合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6567.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信息技术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