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特点和教学建议
最起码条件。
高年级的课文虽然也有故事性,多数都是夹叙夹议的,但所讲的道德观点是很鲜明的,道理的论述也是比 较清楚的。关键是教师要把教材钻研透,准确地理解道德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所讲的道理融会贯通,把握好 重点和分寸,并考虑如何深入浅出地讲给学生。教师如果一知半解,就难免不出错误,或讲不清楚。
例如,关于勇敢的教育,低年级只讲不胆小就是勇敢,如打针不怕疼、上课敢大胆发言等行为都是勇敢, 没有把概念上升到一般的水平,但也暗指出行为的目的性,这是勇敢的实质。中年级进一步区分勇敢与蛮干的 界限,明确勇敢是一种有益的行为,使勇敢的概念有一定深化。高年级则将这一概念更加完整化。强调行为的 目的是为了正义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是为了维护真理,突出了行为的社会意义。在讲这一概念时应注意全面 性,既要讲清并不是任何不怕危险和牺牲的行为都是勇敢,如目标武士道精神和各种犯罪分子,因为他们的目 的不是为了正义和真理;还要讲清勇敢行为与尊重客观规律的一致性。
又如《宽厚待人》这课书的课文是夹叙夹议式的,对于什么是宽厚待人以及为什么要宽厚待人,虽然没有 集中地明确地交代,但在叙述中都讲到了。教师只要很好地钻研教材,就不难从中提炼出观点。
关于什么是宽厚待人,课文是这样讲的:当陈浩把王英的花衬衫溅了许多墨点后,“王英不但没生气,还 和气地说:‘没关系,你又不是故意的,回家以后我自己洗洗就行了。’”怎么看出不是故意的呢?课文中有 这样的文字:“由于用力过猛,墨汁溅了出来……哎呀。糟糕!又闯祸了。”说明他不是故意的。事情发生后 ,“陈浩心里忐忑不安,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说明他已认识到错误,准备改正。
由于王英正确处理了这一问题,结果“一场可能引起的风波,就这样避免了。”既教育了陈浩,又增强了 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如果大家都能这样,社会上就会出现更多的和睦、友爱、安定团结。
宽厚是有条件的,这一点也要交代一下。课文讲了陈浩用皮球把新楼的墙壁弄脏,王英坚持叫他擦掉,说 明对于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要坚持原则,但态度要诚恳,只要改正,就不要揪住不放,这也是宽厚的表 现。对于那种故意中伤,就不能宽容。课文虽然没讲这一点,但可从“不是故意的”就应当宽容推论出来。
再如,《要学好各门功课》这课书的重点是讲清为什么要学好各门功课,不能偏科。而有的老师却用了很 大力气讲各门功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互相制约的关系,如不学好语文会影响其他功课的学习,不学好数学,甚 至不学好音乐、美术等课也都对其他课的学习有影响。当然,各门功课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但也不能过于牵 强,况且本课的重点应强调小学的各门功课都是基础课,教学中要着重讲清国家为小学生设置这些课,是为了 他们全面地健康地成长,是为将来的发展全面打基础。一个人不管将来从事哪方面工作,小学的各门课程对他 们都有用,特别是现代社会,更要求人的素质全面发展。
总之,高年级教学必须在明理上下功夫,要尽可能帮助学生理解所讲的道德观念,只有理解了,才能真正 变成他们自己的精神财富,也才能在实践中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
第二,坚持启发式
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通知》指出:“在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 改变注入式的方法,尽量实行启发式的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讲课 应该用丰富而生动的事实来引出和论证有关的观点,而不能简单地灌输抽象的概念。”这对于思想品德课特别 是高年级的课更有现实意义。因为这门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帮助学生将社会道德观念内化为 自己的信念。要做到这一点,教学必须坚持启发式,因为学生思想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内部的矛盾性,教 师的教只是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教学过程就是外因和内因结合的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应 体现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自觉地接受教育,掌握知识,培养良好的品德,这正是启发式教学 的实质。
启发式应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贯穿教学的始终。
在揭示课题、导入新课时,如能巧妙地运用启发式,可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动机和积极性,使学生进入最 佳的学习状态。如有的老师在讲《艰苦奋斗代代传》这课时,首先设计了这样一段话:有人说过去由于环境艰 苦,生活困难,没有办法,只能艰苦奋斗;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有条件享受了,不应当再艰苦奋斗了,否则, 生产出来那么多东西,叫谁去享受呢?我们究竟应当怎样看待这个问题?一下激起了学生思想的波澜,产生探 讨这个问题的愿望。
在讲解课文时更应注重启发式。可以提问,但要精心设计问题,不要盲目地随意提问。所提问题一要围绕 本课的中心,二要能启发学生思考。如果问题太简单或脱离学生的知识和思想实际,都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问题,所谓启而不发。如讲《改革开放谱新篇》这课书,老师要提出“什么叫改革开放”、“为什么要改革开 放”这样的问题,肯定达不到预期效果,因为学生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基础,也不是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讲 授可以充分运用启发式,特别是高年级的课文具有一定的深度,一般都需要经过讲解学生才能真正懂得。
讲授时,教师首先语言要生动、形象、有趣,要儿童化,教态要亲切自然,这是诱导学生注意听教师讲授 并随着讲解积极思维的前提;其次,在运用榜样教育学生时,要注意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分析榜样人物的崇 高思想品德。如教《个人服从集体》这课时,通过分析小余叔叔在接受陪练任务时是怎么想的,以及为什么能 毫不犹豫地接受这项任务的心理活动。启发学生悟出一条原则: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应服 从集体。这样既揭示了人物的心灵美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又使学生通过典型人物的事迹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品德课的练习题多数都注意到了启发性,特别是有些题属于开放型的,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回答,有 的题有多种答案,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不能简单地说对或不对。教师应启发学生逐个加以分析 ,着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道德思辨能力。
总之,我们应把启发式看成是品德课教学的一条根本原则,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它不仅关系到教学的效 果,而且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有着重要意义。
第三,密切联系学生实际
教学大纲规定,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有针对性,只有如此,才能提高教学的实效。针对性是指针对学生的 年龄特征、心理发展水平、思想品德实际和社会实际等,这里着重探讨一下如何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由 于思想品德课的重点是解决学生的道德认识问题,因而教学必须与学生的思想认识相联系,否则,教师讲的是 一套,学生想的是另外一套,不但不解决问题,反而产生负效应——引起学生的不信任感和抗拒感。
由于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特别是电视的普及,各种新闻、科学知识、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以及古今中外 的故事等,都以最快最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现给观众,使人们获得直观的教育和感官的享受,小学生的许多知识 和观念都源于此。改革开放后,多元化的社会生活方式和多元化的道德观念、思想意识,也通过各种渠道展现 在学生面前,使他们过早地接触到许多与他们年龄不相当的社会问题,诸如权力问题、金钱问题、爱情问题、 婚姻问题、就业问题、犯罪问题、党风问题、意识形态问题等,由于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有限,辨别能力较差、 不可能不受影响,在思想上产生一些模糊的认识或比较确定的看法。例如,在热爱祖国问题上觉得我国不如外 国,产生自卑感,甚至对祖国的前途丧失信心;在学习目的方面出现讲实惠的倾向;在公私关系上产生公私兼 顾甚至损公肥私的倾向;在消费方面享乐主义有所增长;在对待诚实、正直、勇敢等问题上也或多或少地笼罩 上了个人利益至上的阴影,不愿意吃亏。
当进行这些方面的教育时,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一味按照自己准备的去讲,不会收到好的效 果。为此,教师必须下功夫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想法与教育要求有哪些差距,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研究如 何才能使他们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的方法。
例如,有些高年级学生对自己今后的发展已萌发兴趣,开始出现对未来职业的向往、憧憬。改革开放以后 ,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人们择业观念的转变,使得家长对子女前途的考虑更趋于实惠,认为只要 掌握一技之长就可以赚大钱,甚至不用读多少书也能赚大钱。这种实用观念已为一些学生所接受,并反映到学 习意向之中。因此,当教学《为祖国而学习》、《要学好各门功课》、《学无止境》、《年少志壮》、《重任 在肩》等课时,就必须从学生的上述思想实际出发,从个人利益、个人发展与祖国事业发展的关系着手,使学 生认 《高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特点和教学建议(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6676.html
高年级的课文虽然也有故事性,多数都是夹叙夹议的,但所讲的道德观点是很鲜明的,道理的论述也是比 较清楚的。关键是教师要把教材钻研透,准确地理解道德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所讲的道理融会贯通,把握好 重点和分寸,并考虑如何深入浅出地讲给学生。教师如果一知半解,就难免不出错误,或讲不清楚。
例如,关于勇敢的教育,低年级只讲不胆小就是勇敢,如打针不怕疼、上课敢大胆发言等行为都是勇敢, 没有把概念上升到一般的水平,但也暗指出行为的目的性,这是勇敢的实质。中年级进一步区分勇敢与蛮干的 界限,明确勇敢是一种有益的行为,使勇敢的概念有一定深化。高年级则将这一概念更加完整化。强调行为的 目的是为了正义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是为了维护真理,突出了行为的社会意义。在讲这一概念时应注意全面 性,既要讲清并不是任何不怕危险和牺牲的行为都是勇敢,如目标武士道精神和各种犯罪分子,因为他们的目 的不是为了正义和真理;还要讲清勇敢行为与尊重客观规律的一致性。
又如《宽厚待人》这课书的课文是夹叙夹议式的,对于什么是宽厚待人以及为什么要宽厚待人,虽然没有 集中地明确地交代,但在叙述中都讲到了。教师只要很好地钻研教材,就不难从中提炼出观点。
关于什么是宽厚待人,课文是这样讲的:当陈浩把王英的花衬衫溅了许多墨点后,“王英不但没生气,还 和气地说:‘没关系,你又不是故意的,回家以后我自己洗洗就行了。’”怎么看出不是故意的呢?课文中有 这样的文字:“由于用力过猛,墨汁溅了出来……哎呀。糟糕!又闯祸了。”说明他不是故意的。事情发生后 ,“陈浩心里忐忑不安,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说明他已认识到错误,准备改正。
由于王英正确处理了这一问题,结果“一场可能引起的风波,就这样避免了。”既教育了陈浩,又增强了 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如果大家都能这样,社会上就会出现更多的和睦、友爱、安定团结。
宽厚是有条件的,这一点也要交代一下。课文讲了陈浩用皮球把新楼的墙壁弄脏,王英坚持叫他擦掉,说 明对于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要坚持原则,但态度要诚恳,只要改正,就不要揪住不放,这也是宽厚的表 现。对于那种故意中伤,就不能宽容。课文虽然没讲这一点,但可从“不是故意的”就应当宽容推论出来。
再如,《要学好各门功课》这课书的重点是讲清为什么要学好各门功课,不能偏科。而有的老师却用了很 大力气讲各门功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互相制约的关系,如不学好语文会影响其他功课的学习,不学好数学,甚 至不学好音乐、美术等课也都对其他课的学习有影响。当然,各门功课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但也不能过于牵 强,况且本课的重点应强调小学的各门功课都是基础课,教学中要着重讲清国家为小学生设置这些课,是为了 他们全面地健康地成长,是为将来的发展全面打基础。一个人不管将来从事哪方面工作,小学的各门课程对他 们都有用,特别是现代社会,更要求人的素质全面发展。
总之,高年级教学必须在明理上下功夫,要尽可能帮助学生理解所讲的道德观念,只有理解了,才能真正 变成他们自己的精神财富,也才能在实践中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
第二,坚持启发式
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通知》指出:“在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 改变注入式的方法,尽量实行启发式的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讲课 应该用丰富而生动的事实来引出和论证有关的观点,而不能简单地灌输抽象的概念。”这对于思想品德课特别 是高年级的课更有现实意义。因为这门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帮助学生将社会道德观念内化为 自己的信念。要做到这一点,教学必须坚持启发式,因为学生思想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内部的矛盾性,教 师的教只是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教学过程就是外因和内因结合的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应 体现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自觉地接受教育,掌握知识,培养良好的品德,这正是启发式教学 的实质。
启发式应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贯穿教学的始终。
在揭示课题、导入新课时,如能巧妙地运用启发式,可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动机和积极性,使学生进入最 佳的学习状态。如有的老师在讲《艰苦奋斗代代传》这课时,首先设计了这样一段话:有人说过去由于环境艰 苦,生活困难,没有办法,只能艰苦奋斗;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有条件享受了,不应当再艰苦奋斗了,否则, 生产出来那么多东西,叫谁去享受呢?我们究竟应当怎样看待这个问题?一下激起了学生思想的波澜,产生探 讨这个问题的愿望。
在讲解课文时更应注重启发式。可以提问,但要精心设计问题,不要盲目地随意提问。所提问题一要围绕 本课的中心,二要能启发学生思考。如果问题太简单或脱离学生的知识和思想实际,都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问题,所谓启而不发。如讲《改革开放谱新篇》这课书,老师要提出“什么叫改革开放”、“为什么要改革开 放”这样的问题,肯定达不到预期效果,因为学生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基础,也不是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讲 授可以充分运用启发式,特别是高年级的课文具有一定的深度,一般都需要经过讲解学生才能真正懂得。
讲授时,教师首先语言要生动、形象、有趣,要儿童化,教态要亲切自然,这是诱导学生注意听教师讲授 并随着讲解积极思维的前提;其次,在运用榜样教育学生时,要注意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分析榜样人物的崇 高思想品德。如教《个人服从集体》这课时,通过分析小余叔叔在接受陪练任务时是怎么想的,以及为什么能 毫不犹豫地接受这项任务的心理活动。启发学生悟出一条原则: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应服 从集体。这样既揭示了人物的心灵美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又使学生通过典型人物的事迹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品德课的练习题多数都注意到了启发性,特别是有些题属于开放型的,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回答,有 的题有多种答案,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不能简单地说对或不对。教师应启发学生逐个加以分析 ,着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道德思辨能力。
总之,我们应把启发式看成是品德课教学的一条根本原则,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它不仅关系到教学的效 果,而且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有着重要意义。
第三,密切联系学生实际
教学大纲规定,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有针对性,只有如此,才能提高教学的实效。针对性是指针对学生的 年龄特征、心理发展水平、思想品德实际和社会实际等,这里着重探讨一下如何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由 于思想品德课的重点是解决学生的道德认识问题,因而教学必须与学生的思想认识相联系,否则,教师讲的是 一套,学生想的是另外一套,不但不解决问题,反而产生负效应——引起学生的不信任感和抗拒感。
由于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特别是电视的普及,各种新闻、科学知识、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以及古今中外 的故事等,都以最快最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现给观众,使人们获得直观的教育和感官的享受,小学生的许多知识 和观念都源于此。改革开放后,多元化的社会生活方式和多元化的道德观念、思想意识,也通过各种渠道展现 在学生面前,使他们过早地接触到许多与他们年龄不相当的社会问题,诸如权力问题、金钱问题、爱情问题、 婚姻问题、就业问题、犯罪问题、党风问题、意识形态问题等,由于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有限,辨别能力较差、 不可能不受影响,在思想上产生一些模糊的认识或比较确定的看法。例如,在热爱祖国问题上觉得我国不如外 国,产生自卑感,甚至对祖国的前途丧失信心;在学习目的方面出现讲实惠的倾向;在公私关系上产生公私兼 顾甚至损公肥私的倾向;在消费方面享乐主义有所增长;在对待诚实、正直、勇敢等问题上也或多或少地笼罩 上了个人利益至上的阴影,不愿意吃亏。
当进行这些方面的教育时,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一味按照自己准备的去讲,不会收到好的效 果。为此,教师必须下功夫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想法与教育要求有哪些差距,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研究如 何才能使他们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的方法。
例如,有些高年级学生对自己今后的发展已萌发兴趣,开始出现对未来职业的向往、憧憬。改革开放以后 ,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人们择业观念的转变,使得家长对子女前途的考虑更趋于实惠,认为只要 掌握一技之长就可以赚大钱,甚至不用读多少书也能赚大钱。这种实用观念已为一些学生所接受,并反映到学 习意向之中。因此,当教学《为祖国而学习》、《要学好各门功课》、《学无止境》、《年少志壮》、《重任 在肩》等课时,就必须从学生的上述思想实际出发,从个人利益、个人发展与祖国事业发展的关系着手,使学 生认 《高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特点和教学建议(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