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实践的失败和清学的兴起
间摧毁了朱子的世界模式,它的浪漫的想象曾为理想主义实践提供过源源不绝的精神动力。弥漫宇内的悲观的氛围终于造就了王船山的世界模式――一幅色调阴郁的现实世界的画图。它暗示满怀失望的知识分子终于无奈地回到了现实之中。清学兴起的信号出现了。因"自我"急剧萎缩,真理的准绳和人生的目的逐渐由内心转到了外界。与宋明儒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清学的学者彻底丧失了缔造一个天理流行之理想社会的信心和热情。随着理学乌托邦幻为乌有,儒家思想在明清易代之后逐渐倒退回到北宋以前的水平。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6804.html
注释:
1.梁启超著《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第1-13页,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2.余英时著《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第170-227页,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张载尝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4.《二程文集》卷一,"论王霸札子"。
5.见朱熹《大学章句》,"格物致知补传"。
6.贝邵雍《皇极经世》,"观物外篇"。
7.见《朱子文集》卷四十五,"答虞士朋书"。
8.见王茂、蒋国保、余秉颐、陶清著《清代哲学》第102页,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9.见李贽《藏书》卷三十二,"德业儒臣后论"。
10.见李贽《焚书》卷一,"答邓石阳"。
11.见吕坤《呻吟语》卷五。
12.见陈第《一斋集·松轩讲义·寡欲辩》
13.见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四
14.见胡渭《易图明辨》卷九,"象数流弊"。
15.见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第15页,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16.见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十
17.见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四
18.船山"自题墓石"云:"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
19.见顾炎武《日知录》卷七。
20.见顾炎武《日知录》卷三。
21.见顾炎武《亭林文集》卷四,"答李子德书"。
22.见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23.见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理学实践的失败和清学的兴起(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