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幼教论文 >> 正文

多种形式演唱在中班歌唱活动中运用的实践研究


  让我们一起童声歌唱——多种形式演唱在中班歌唱活动中运用的实践研究
  
  南京海军指挥学院幼儿园 张嵘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以有组织的乐音为形式,以丰富的思想感情为内容,把人们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催人联想,发人深思,给人以精神力量,引导人们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未来,激励人、鼓舞人驶进高尚的境界。音乐教育是建立在音乐艺术基础上,在幼儿参与的实践活动中进行的。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主张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他认为热爱歌唱是人类的天性,我们的祖先在河流上歌唱,在森林里歌唱,在黑夜里歌唱,也在白天劳动的时候歌唱……自然的歌唱是一个人心智放松和感到安全与满足的表现。
  
  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总的培养目标,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应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引导幼儿参与唱歌、欣赏、音乐游戏、舞蹈、奏乐等音乐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针对幼儿的特点进行教育。唱歌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唱歌也是表现情意、促进幼儿合作的好工具。
  
  幼儿园唱歌教学的现状: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唱歌教学一直被认为是最容易进行的,只要老师自己会唱,幼儿自然会跟着模仿。于是形成了一节唱歌活动,老师在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教,幼儿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学,歌曲是学会了,单调的演唱形式却让孩子对唱歌活动失去兴趣,教师只是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歌曲本身的节奏和曲调上,关注的是教什么,而忽略了幼儿主动性的发展。因此,我们提出在唱歌活动中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幼儿创造性地学习提供更多的时间、空间,充分挖掘幼儿的潜能,让幼儿在主动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和谐发展。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与研究,我在日常演唱的基础上,尝试在大班大胆地将多种形式的演唱引入到课程中,组织幼儿体验领唱、轮唱、分声部合唱等多种形式,增加歌唱的乐趣,丰富歌唱的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充分预知幼儿,为幼儿主体性发挥做好准备
  
  在歌唱前,老师要对幼儿原有的认识和唱歌水平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了解幼儿内心的需要,寻找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的歌曲。在制定目标时,要将幼儿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设计也要围绕让幼儿取得更深层次更全面的发展来进行。例如在一次春游活动中,我们带孩子们去了南京科技馆,在那里,孩子们看到了哈哈镜,非常兴奋,回来后一直在讨论自己看哈哈镜的过程。于是,我找到契机,引入歌曲《哈哈镜》,特别是第二声部的歌词“照一照你就变胖了,照一照你就变瘦了,照一照你就变高了,照一照你就变矮了”,幼儿由于有了照哈哈镜的经验,学起歌来劲头十足,很快就掌握了歌词。这既激活了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又教给了幼儿有效的学习、复习、记忆的策略,充分探究了幼儿各方面的潜能,为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习激情
  
  唤起孩子们的兴趣是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前提。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指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进取精神,应该为幼儿创设情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在进行唱歌教学时,我借用美术、舞蹈、游戏、故事等表现形式,生动直观地把歌曲内容表现出来,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条文式的灌输,对他们来讲则会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通常把歌词变化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作为教授新歌的导语,或者以故事情节贯穿整堂课,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例如:歌曲《蹦蹦跳跳身体好》,我先给孩子讲了个森林运动会的故事,然后问幼儿:“小动物比赛时,我们可以怎样给它们加油呢?”于是,第二声部的歌词“加油、加油、用力用力”就自然而然被幼儿记住了。
  
  三、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促进幼儿身心愉悦地学习歌曲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乃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美和人道主义的最美妙、最精细的手段……”人们爱音乐,孩子们更爱音乐,他们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产生愉快的心情,使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但是,幼儿的思维发展尚处在直觉形象阶段,加之受到年龄和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如果不借助一些形象的教学辅助材料,要理解和表现音乐是有一定难度的。只能通过外部可见的操作来产生期待和追求期待的满足。
  
  1.图谱演示
  
  图谱演示是指运用符号、图画、线条等根据歌曲中的歌词编辑起来,绘制成幼儿所能认知的图,从而帮助幼儿理解感受歌曲。在图卡中可以表示歌曲的歌词、节奏、处理、情感等,使幼儿很容易看懂并接受,吸引幼儿的注意和兴趣,通过对图谱的阅读来理解、学习、处理歌曲。
  
  (1)借助形象图谱,展示旋律走向
  
  幼儿不认识五线谱,注意力分散,因此直观教学成为不可缺少的手段,运用简洁明了、结构清晰的线条和图谱,展示旋律的走向,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感性上积累歌唱中的高音和节奏感,从而也引发了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如将平行横直线、上行斜直线、下行斜直线以及波浪线等线条放在歌词内容的相应位置上,使幼儿一目了然地感受到旋律的走向。
  
  (2)运用意境图谱,暗示演唱方法
  
  用图谱符号表示歌曲的结构变化,暗示幼儿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教师可用连、断对比的图形符号表现歌曲的内容,使幼儿感受歌词的强弱旋律,用图形符号提示幼儿什么音要唱得强,什么音要唱得轻巧,还有什么时候该唱得连贯抒情。
  
  (3)运用分解图谱,示意歌曲节奏
  
  为了让幼儿更好、更快地把握住歌曲节奏,可以用颜色的深浅和图形的多少来表示,如《美丽的花儿》可用三角形的深浅表示歌曲节奏的强弱规律,用三角形的多少表示时值的长短,用空格表示休止,这样有助于幼儿把握歌曲的节奏。
  
  (4)借助生活图谱,表现歌曲情绪
  
  瑞士著名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认为:“人对音乐的情绪体验及人对自身情绪体验的认识反映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动作来进行的。”那么,怎样帮助幼儿很好地表现歌曲的情绪呢?教师可借助一些生活图谱。例如教授歌曲《郊游》,我就一边唱一边绘画了一幅生活的图谱,幼儿看到图谱马上就和自己生活中的经验结合起来,很快就掌握了歌曲的歌词和曲调。
  
  2.情景游戏
  
  通过事先预设的(或幼儿生成的)、带有游戏趣味性的具体情境,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唱歌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音乐,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例如歌曲《蚂蚁搬豆》,我在教授前先带领幼儿做蚂蚁搬豆的游戏,然后边唱边游戏,幼儿在这样的游戏氛围中感受了歌曲,理解了歌词,不知不觉地就学会了歌曲。
  
  3.经验再现
  
  幼儿由于在主题活动中积累了相关的认知经验和情绪体验,通过交流分享、质疑讨论、归纳提炼等方法,在唱歌活动中表现出更加丰富的情感,在活动中也逐渐学会用音乐的手段大胆地表达表现,使音乐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例如在歌曲《搬家家》中,我让幼儿回忆自己在过去的角色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幼儿有了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起来就轻松多了,很快就掌握了歌曲的重点,克服了难点。
  
  四、师幼共唱,情感共鸣
  
  幼儿由于年龄小,受自身认知、生活体验的限制,单纯从一首歌曲里获得的情感体验是比较肤浅的、单薄的。因此,在歌唱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掌握和揭示教材的情感因素,让幼儿身临其境地体验歌唱的意境,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歌唱活动中,教师可做“伴唱”,幼儿做“领唱”,或与幼儿共同演唱歌曲,从中获得情感共鸣。如:演唱《不再麻烦好妈妈》的歌曲,这时教师可与幼儿一同演唱歌曲,教师扮演妈妈,幼儿扮演孩子,通过情感迁移,引起幼儿情感共鸣,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审美的内化。除此之外,教师与幼儿共同唱歌曲的过程也进一步拉近了幼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把歌唱活动潜移默化地转变为现实生活情境。在歌曲《大树妈妈》中,老师扮演树妈妈领唱前半段,幼儿演唱后半段,扮演小树叶,在树妈妈的真情演唱下,扮演小树的幼儿仿佛就要离开自己的妈妈,也真情流露,唱得十分动情。这种师幼互动式的教学,帮助幼儿吸收教学策略,逐步内化为学习策略。让幼儿在这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环境里,获得最充分的发展。幼儿学唱活动完全是主动、积极、富有创造性的,幼儿自始至终都感到身心愉悦,意犹未尽。
  
  五、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幼儿合作演唱的技能,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提高
  
  幼儿园的合作演唱包含了很多形式,其中包括单声部合作演唱和多声部合作演唱。这种合作性的的演唱活动,能够为幼儿提供发展合作态度以及合作能力的机会,为幼儿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享受交流合作的愉快。
  
  (一)单声部合作演唱:
  
  1.接唱:刚进入合作演唱时,我们可以让幼儿尝试由个人或小组依次接唱,一方面降低了难度,另一方面增加了小组之间的合作。例如歌曲《猴子看,猴子做》,由一半孩子唱前面的“猴子看”的内容,另一半孩子唱“猴子做”的内容。
  
  2.对唱: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演唱,例如歌曲《猜一猜》,让一半的孩子将问题唱出来,另一半的孩子用接唱的方式唱出答案,而在这样的过程中,接唱的孩子必须听清楚问的孩子的问题,才能唱出答案,无形中就增加了两组之间的合作,幼儿通过一问一答的合作表演十分快乐。
  
  3.领唱:这是幼儿最为喜欢的演唱方式,由一名幼儿领唱歌曲前一小段,其他幼儿演唱后面的歌曲,内容上更强调主次表达的配合,是一种集体和个人的配合。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很希望能成为领唱者而得到大家的肯定,所以演唱起来十分认真和投入。例如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我们让领唱唱主旋律“高高的山上有个牧人”,其他幼儿齐唱衬词“来噢的来噢的来哎噢”,让幼儿领会到这种独特的交流乐趣。
  
  (二)多声部合作演唱
  
  1.轮唱:轮唱是声乐演唱形式,两个声部按一定的时距相互追逐,演唱同一旋律,交迭出现时构成良好的和声关系。轮唱曲善于表达热烈、昂扬的情绪,例如歌曲《两只老虎》,第二声部出现在后半段,追逐着第一段的结尾,大大增强了歌曲的节奏感。
  
  2.同声部合唱:两声部唱同样的曲调,主要声部唱歌词,配合声部唱衬词。例如在歌曲《秋风》中,第二声部的幼儿在后面加上衬词“沙沙沙”,使整个歌曲显得非常轻柔、美妙。
  
  3.填充式合唱:第一声部演唱原曲调,第二声部在延长音处填充。例如歌曲《柳树姑娘》,第二声部在每一句的休止处加上“沙沙沙”,使整个歌曲更加饱满。
  
  4.多声部合唱加朗诵:第二声部常常伴随着第一声部的演唱增加富有节奏的朗诵。例如歌曲《大中国》,加入了第二声部的朗诵“中国,大中国”,更加突出了整个歌曲的主题。
  
  在演唱中,我们还大胆让幼儿自由创编演唱的形式,并给以充分的肯定,幼儿演唱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更加投入。在活动中,你能看见活泼可爱的“小老鼠”“闪烁的小星星”“优美的柳树”,能听见好听的山谷回声,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之间的合作大大增强,幼儿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从开始的互相影响到逐渐的互相大喊大叫,最后到相互合作,学会用优美的声音进行合声。这样的过程让幼儿逐步领会了这类交流性歌曲及演唱方式所带来的独特人际交流乐趣,使幼儿逐步学会比较完美地在演唱中使用体态、目光和歌声进行情感交流。
  
  实践表明:在歌唱活动中运用多种手段的互动能让师幼之间零距离,幼儿之间零距离,更使师幼与歌唱活动零距离。孩子们通过互动的歌唱活动,不仅学到了一些必要的歌唱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在改革幼儿园唱歌教学的过程中,我始终从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人手,将音乐活动与其他活动融为一体,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力度和音色,获得音乐知识,激发审美情趣。总之,在唱歌教学中,教师若能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景交融的教学环境,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愿孩子们都能愉快地放声歌唱,唱出纯真美好的童年! 《多种形式演唱在中班歌唱活动中运用的实践研究》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715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幼教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