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问:同意。比如顾泠沅老师所进行的改革就很有成效。最新一期《课程·教材·教法》发表了老教育家吕型伟《学点教育史》的文章,发人深思。
张天宝:进行任何一场教育和课程改革,都应注意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不能伤好就忘了疼。
问:关于培训,我想谈一些自己的想法。其实培训的市场很大,但市场大的背后或者说原因是校长、教师真正想转变呢,还是迫于教育行政部门的压力?我想应该首先明确这个问题。如果答案是后者,流于形式是必然的。校长的观念是大问题,尤其在落后的地方。
问:应该不能总是以培训者身份出现在教师中。应该走进生活,我建议应该去中学听听课。
问:培训有时成了利益的再分配,赚钱的工具。
张天宝:现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解决的首要前提是解放我们的教师。
问:其实不能单独谈教师怎么怎么改变,这是牵涉制度、教材、学生、教师等很多方面的改变。
问:解放教师的意思是不是让他们从应试教育的背景中解脱出来,实践科学的教育理念?但似乎不容易。
张天宝:没有必要“拉大旗作虎皮”。只要符合教育规律,只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都应该得到肯定。其实,解放教师的主要意思还是应该为我们的教师进行课程改革、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问:目前关于新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图书不少了,但是还有老师反映不会教。看来,这些图书可能是针对性、操作性不够。应该针对学科编写,这样会有可操作性。
问:许多老师做了一些探索,但是否都与新课程挂钩?有些实验已进行多年。
问:同意,教育理论和改革发展到今天,尤其要强调操作性,我感觉我们在理论上已经很先进了。实践落后。
张天宝:在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教育理念的传播与操作性之间的矛盾,只片面强调任何一面都是不对的。
问:三个有利于:有利于探索教育规律,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教学方式都可以百花齐放。
问:有的新课程教学方式的书太笼统。
问:我想过去可能不太注意对教师解惑答疑,而是比较注重宣讲。要把教师的需要作为前提。
张天宝:比如,不要只是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我们的教师,而是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问:为教师创造好的环境,比如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问题,应该更科学有效。
问:这个环境不仅指校内,也包括校外社会环境 。
张天宝:非常正确,离开了家庭和社会的支持,课程改革也很难达到目标。
问:校长的办学思想很关键。
问:新课程改革要改变专家学者学院派主导型的现状,让第一线新课程教师也有话语权。这两支队伍往往脱节。
问:最近看到魏书生对其学校教师的评价很有感触,他重视科研,而不已考试成绩为主要衡量指标。比如某班比另一个班成绩好,量化中只多0.5分,而教师发表一篇文章却可以得到1分。
张天宝:在课程改革中,校长就是一个“施工队长”,其观念和素质如何,至关重要。
问:这个比喻好,校长的素质决定了学校的发展,可以这么说。
问:如何评价很重要,操作不好也会造成新的问题。我们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因地制宜的问题。不能以先进地区“抹杀”一般和落后地区。教学方式没有简单的好或差,只有是否“适用”。
问:说的对,就是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问:一些办学有理念的学校,校长必定思想进步、超期,是研究型的教师。
问:同意。矛盾是永远存在的,但重要的是发展和前进。
问:同意。中小学教师的科研与大学和研究院所的人员的科研应不同
问: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是否分步骤、分区域?东西部、城乡有差距。
问:目前对反思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的要求有一个误区,就是以发表论文数量而不是以提高教
《新课程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