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形象大使
不知什么时候,什么原因,班上的几位同学老是爱问我有关苏轼的问题。说实话,有些问题我一时也答不上来。只好和他们一起查资料,我以为他们可能在准备班会活动的节目吧!(我们班常模拟《开心辞典》)也没去多想,直到有一天……
这天是教师节,我打开QQ,网友快乐小鸟(其实是我班的学生)问我:“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包含着平凡的哲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蕴含的哲理是什么?
我为之一震,这首诗不是还没有学吗?(计划在教师节过后的第三天才学)她就预习到那儿了,我同时也真感到高兴,居然有学生提前预习那么远,我真是没有真正领略《题西林壁》内在的哲理,看来我应该全面地客观地、去看待学生呀。经过一番闲聊,我才知道:她参加了2004首届中国诗书城形象大使评选活动。平时几个要好的同学正在帮她找资料,准备比赛时的答辩。怪不得前些日子那帮孩子老是问我有关“三苏”的问题。可能由于职业习惯,转念一想,这不是对全班进行校本知识教育的良好契机吗?发动大家来帮她,同时大家又受到教育,岂不两全其美。说干就干,早早离线之后,便做起计划来。
计划做得比较周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让学生对“三苏”感兴趣呢?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这场教学活动中来呢?我想到了激励和奖励。说实在的,学生对平时的奖励早已不足为奇,不外乎是奖励作业本之类的。我得有个大家都想要的东西。经过熟虑我决定,对这次活动表现优秀者给予出去野炊一次的奖励。(时下带学生外出是教育主管部门明文禁止的,当然,本人自有办法)
眼下的新课标不是倡导合作学习吗?本次活动也来个合作学习,开始我把全班同学按照班上的座位分成几组,但又一想,何不让他们自由组合,这样岂不更能体现自主,于是让他们自由组合。有了以上的提高兴趣、合作学习的计划为基础后,又罗列了一些要求学生要收集的资料:“三苏”生平“三苏词”、诗,“三苏”饮食文化,“三苏”书法,“三苏”对后人的影响等。
教师节转眼过去,周一的夕会上,经过我的慷慨煽动和那梦寐以求的的野炊为奖励,大家都跃跃欲试,迅速自由成组,有几个平时懒散的同学,经过我的一番言辞,也分别加入到了学习小组。
于是“三苏”文化大收集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同学们把收集来的知识分门别类地张贴在教室里能贴的地方。我们在活动中不断改进,完善规定,如果你张贴别人已收集了的东西,则给予扣分;如果给予别人指正补充,则双倍奖励,经过这一规定,同学们不再盲目收集,恐以扣分;并随时观察墙上的“动静”,这一规定,同学自觉地去学习别人收集的资料。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这个过程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得到了共同发展。
而此时的我,只在中间给予他们语言激励,引导他们再收集的方向,同时也成了他们听众的一员,获得了鲜为人知而我不知的知识。
两个星期转眼过去了,教室的墙壁早已贴不下了,在这次大收集活动中,同学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培养了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苏轼高风亮节的精神气质以及他的人生处世态度同学们潜移默化受到感染,给了我们的“快乐小鸟”去应接答辩许多帮助。
这次“大收集”活动到这儿并没有结束,还有一个闪光的延续。后来,我把大家收集的资料整理成小册子每小组发一份,群策群力,以同学喜欢的方式进行“大收集”活动的汇报演出。
小册子上的东西经过同学们的“消化”,汇报演出让你难以置信:朗诵、双簧、课本剧、快板……演得入情入景,让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