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综合教育论文 >> 正文

成人教育:“一波五折”的历程及启示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20余年来,我国成人教育得到空前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其发展历程却几经波折。迈入新世纪之后,回顾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的历程,总结其经验教训,将为成教自身的健康发展,为完成党的“十六大”赋予成教的时代使命,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
【摘  要  题】改革与发展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其社会发展目标中明确要求:“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这自然是赋予教育特别是成人教育的艰巨的时代使命。
  当此之时,回顾我国新时期成人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其经验、教训,无疑会给新世纪成人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弥足珍贵的有益启示。
    一、新时期成教“一波五折”的历程
  改革开放20余年来,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历程可用“一波五折”来简明概括。
  所谓“一波”,就是从总趋势看,“文革”后我国成人教育的恢复、发展犹如滚滚波涛,起势汹涌,续势澎湃。短短20余年,一种多层次(扫盲教育,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多序列(干部、职工、农民、军人教育等)、多类型(思想道德、基本智能、职业技术、文化休闲等教育)、多样化(脱产式、自考式、远程式、短训式等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新型教育制度”[2]已经初步建立,在国家投入不多的情况下,成人教育扫除文盲超过8000万人,培训城乡从业人员12.3亿人次,对4000万劳动者实施了高层次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养大中专毕业生超过2000万人,其中本专科生1100万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
  所谓“五折”,就是新时期成人教育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一路坦途,而是几经波折,其历程明显分为五个阶段:
    1.1977~1985:“首轮成教热”来势迅猛
  新时期的成人教育,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职工“双补”(对1966年后进厂青工的基础文化和岗位技术教育补习)。“双补”活动很快激活了因“文革”而“被耽误的一代”人的“大学梦”,出于“将文革造成的损失夺回来”的补偿心理,他们产生了对高等教育的强烈渴求。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方毅在大会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举办电视大学、函授大学和夜大学,努力扩大招生数量。1979~1980年,成人高教迅速铺开;1981年报考人数突破百万;1982~1984年,报考人数持续增长;1985年达到颠峰,当年报考人数超过170万,录取新生78.8万。[3]同期,初等、中等成教也蓬勃发展,形成了我国“第一轮成人教育热”。促发“首轮成教热”的标志性会议是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标志性文件是1980年9月5日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关于大力发展高等学校函授教育和夜大学的意见》,该“意见”提出“积极恢复、大力发展”高等函授教育和夜大学的方针,并将函授、夜大纳入高等教育事业计划。
    2.1986~1991:成教“低谷期”促发调整
  从1986年开始,成人学历教育滑入“低谷期”。笔者以为,导致成教下滑有多方面的原因:客观上,一方面是“被耽误的一代”人圆了“大学梦”(想上又能考上的基本都上大学了),另一方面是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后加大了对职工学习的限制;主观上,一方面是1986年夏季开始实施的全国成人高教入学统一考试和招生计划的“刚性控制”,提高了“入学门槛”,另一方面成教的“普教化”以及连带产生的“学用脱节”、“工学矛盾”,也制约了成人的学习积极性。1986年,成人高教报考人数迅速下滑至130万,录取56.4万;1987~1991年间,除个别年份外,年报考人数均徘徊在110万~120万之间,年录取人数不超过50万。[3]初等、中等成教同样疲软。成人教育的滑坡,促使成教界进行反思、调整,经1987年后半年酝酿,1988~1990年,一种入学门槛较低、更注重“学用结合”“按需施教”并克服“工学矛盾”的行业、岗位“专业证书”培训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在鼎盛时期曾达到年80万人的培训规模。
  这一时期的标志性文件当属1987年6月国务院批转的国家教委《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决定”提出“把开展岗位培训作为成人教育的重点”,并首次提出成人教育实行“三种证书制度”。
    3.1992~1997:“二轮成教热”持续升温
  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掀起新高潮,顺应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人才需求,上海、天津、北京等地率先启动“紧缺人才培训工程”,由此引发的我国“第二轮成教热”则将成人教育带入“以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朱开轩,1995)、各级各类成教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以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为例,1992年,“二轮成教热”初露端倪(报考人数144.3万,录取59.2万),1993年显示势头(报考170万,录取86.3万),1994年掀起热浪(报考189万,录取近90万),1995年潮头持续高涨(报考216.6万,录取91.4万),到1997年,成人高校录取新生首超100万。[3]与此同时,1993年秋季成人高等自学考试报考者突破200万,1994年春季达到276万,秋季上升为295万,1995年春季又猛增到365万……同期的岗位培训、继续教育也热浪滚滚。
  这一时期,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对成人教育的支持力度空前加大。1992年8月,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同年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要“积极发展”成人教育;1993年2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对不断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994年6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确定了“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的方针;199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制度”。
    4.1998~1999:机构大撤并管理分散
  在成人教育顺应经济、社会需求蓬勃发展之时,来自传统教育观念对成人教育的种种争论也此伏彼起。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始,“替代论”(以职教替代成教)、“合并论”(成教与职教合并)、“淡化论”(淡化普教、成教界限)、“分解论”(将成教任务、功能等分解到其他各类教育中)几掀波澜。终于,在1998年国家教育部机构改革中,原成人教育司与职业教育司“合并”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而原成人教育司的大部分职能则被“分解”到发展规划、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高校学生等四司中去了。教育部成教、职教部门的调整,引发了从上而下省市县区到企业、镇村的成教机构撤并,在这一转换中,成教出现了管理方式上由集中到分散,管理的力度上由合力变分力的情况,当时的成教管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5.2000至今:寻求新突破前景光明
  尽管成人教育在2

0世纪末经受了一次重大考验,然而,从客观看,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进,要求国民素质同步甚至超前提升,这为成人教育的生存、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从主观看,经过20余年发展,我国成教已形成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比较协调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运作机制,具有了顽强的生命力、灵活的应变力和强劲的创新力,能在各种情况下奋斗竞争、生存发展。再加上教育部在新架构运作下对成教的思考、引导,从2000年开始,成人教育又寻求到了新的突破。从目前看,21世纪前期,我国成教必将兴起五个“增长点”:1)社区教育——国民现代化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习型社会构建的着力点;2)干部教育——培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主阵地,现代化建设骨干力量培养的关键点;3)职工教育——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主阵地,工业化、信息化建设的助推器;4)农民教育——农业高新科技推广的主阵地,产业化农业发展的加力器;5)再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智能素质就业能力的主阵地,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稳定器。这五个方面的突破,已经显示了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的无限光明的前景。
  成人教育进入新的突破发展期的酝

成人教育:“一波五折”的历程及启示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726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综合教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