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报告总结 >> 调研报告 >> 正文

农村工作及劳务输出问题现状的思考与对策


输出人数达89314人(次),劳务收入为11160万元,人均创收1250元,占全县农民年人均收入的40%。化隆的清真餐饮业更是创出了大产业,创出了知名品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在省外各大中城市从事清真餐饮业的化隆农民多达4000余户2万岁人,年户均纯收入大都在1--3万元之间,经营好的甚至达到10—30万元之间。海西州都兰、乌兰、天峻三县和德令哈市,循化县等地区的劳动力转移主要集中在餐饮、运输、建筑等行业,务工收入较好。化隆县鼓励、引导、组织农民外出务工,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比如县政府为外出务工者发放《劳务输出证》,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劳务输出优惠政策》,制作《外出务工人员指南》,在全国各地设立劳务服务站(已设立32个),为在外务工人员服务。近年,又选派乡镇干部带队外出务工,到劳务站工作,抓信息服务,对推动本县劳务经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
  海西、海东等地区的农村牧区工作和农牧业生产总体形势良好,劳务输出及劳动技能培训工作也取得了成效,但在新形势下,农村牧区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及农牧民的劳动技能培训等方面也面临着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需要给予重视。
  一是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近年来各地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虽然得以加强,但农牧区节水灌溉、人畜饮水、暖棚、围栏特别是定居点等基础设施建设还远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牧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下,以水利为中心的灌区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渠系不配套等问题突出,成为当前制约海西等地区农牧业发展,影响农牧业生产效益的“瓶颈”。同时,由于对农村牧区社会事业投入不足,部分农牧区通电、通水、通路、通信能力比较差,医疗卫生、教育文化设施较为落后,直接影响到农牧业生产效率和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比如,截止到2003年底,海西州有130个村没有卫生室、21个乡没有中学、155个村没有小学、5个乡和132个村不通广播电视、18个乡和203个村不通邮、这与农牧区发展的要求差距较大。

  二是农牧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受地理条件及人文环境等因素影响,发展的不平衡性在我省农牧区亦有突出表现。川水地区和国道、省道公路、青藏铁路沿线地区,有相当一部分农牧民已彻底告别贫困,迈向小康生活。这些地区农牧民的思想观念活、商品意识强,生产经营方式多样,在农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上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农牧民的生活水平也相对比较好。像海东地区的化隆县谢家滩乡、群科镇、循化县积石镇,海西州都兰县香日德镇、察苏镇、天峻县快尔玛乡、新源镇和德令哈市怀头他拉镇,农牧民的居住条件大大改善,电话、彩电、电冰箱、摩托车、照相机、高档家具等已经普遍进入农牧民家庭。德令哈市怀头他拉镇2003年全镇牧业人均收入达到4738元,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镇。而浅脑山地区则由于自然条件严酷、部分农牧民群众依赖土地的思想严重,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生产经营方式单一,仅靠种植业增收难度很大,受文化水平、劳动技能、资金等因素的限制,收入渠道狭窄,加之全省大多数的贫困人口又都相对集中在这一地区,群众收入低飞家底薄,贫困面很大,农牧民增收和扶贫攻坚的任务还很艰巨。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浅脑山地区人均耕地大约在2.5亩左右,家庭绝大多数的收入主要集中在原本贫瘠的土地上。在正常年景下,小麦亩产200—250公斤、油菜120公斤、马铃薯1400公斤,按每公斤小麦1元、油菜2.5元、马铃薯0.5元计算,每亩小麦的收入为200—250元、油菜为300元、马铃薯为700元,按每户4口人计算,平均每人每年的收入只有625元--1700元之间,这其中还不包括劳力和化肥、种子、农药等投入,若遇灾害天气,农作物的产量大幅下降,甚至绝收,这种完全“靠天吃饭”的生产经营方式,单是维持日常生活都很困难,更谈不上发展。

  三是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低。近年来,农村牧区在结构调整上各展所长,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总体上尚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需求,与全国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在农牧业增加值中非农产业所占的比重很低。现有的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辐射带动面不大,订单农业难以实现规模效益,缺乏对农村牧区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如,循化县仙红辣椒公司2004年计划收购加工5.90万公斤红辣椒,而全县年生产辣椒2200万公斤左右,该公司仅消化了全县辣椒的四分之一。此外,农村牧区市场体系建设迟缓,市场要素发育不全,诸如交易场所、信息网络、仓储运输等设施建设落后,绝大多数的市场仍停留在“马路市场”的水平上。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偏少,金融信贷体制和诚信建设相对滞后,金融部门提供的贷款数额小、周期短,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和作用。农畜产品缺乏稳定流畅的销售渠道,仍存在周期性卖难的问题,农牧民在市场交易中的自我保护能力差,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四是农牧民劳动技能单一,劳务输出就业门路狭窄。目前广各地区农村牧区劳务输出势头强劲。一些打工者不仅自己创出了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而且带活了一片,富裕了一方。但要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产业,作为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目前,我省劳务输出群众自发性强,农民劳动技能单一,主要是缺技术,干体力活的多。输出前的培训规划性不强,实用技能培训尤其不够。有的地方对农民工输出前培训工作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为农民工服务,在信息收集、宣传动员、组织输送、跟踪服务,维护农民工的权益各环节上仍有许多工作可做。另外,对进城务工人员在土地征用、城市增容、户籍、工商、税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限制;我省城镇产业聚集效应和人口聚集效应水平比较低,吸纳农村劳动力的容量较小。据统计,2003年海西州农牧民转为城镇人口的只有3936人;而暂住人口及流动人口进入城镇的达到了11.92万人。
(三)
  1、抓住农牧区“六小工程”建设机遇,促进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上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我省农

《农村工作及劳务输出问题现状的思考与对策(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7312.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调研报告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