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关于毛泽东《体育之研究》的研究综述
驳那种“率多有形式而无实质的体育”以及后来多次批评体育中锦标主义思想,反对搞“选手制”体育的观点是一致的。毛泽东在1952年为中华体育总会成立大会的著名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反映了他完整而系统的体育思想,也是他对体育内涵和本质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他在文反复强调的运动,并不是以取胜为内涵,以追求功利为目的的那种“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运动和那些供人们观赏娱乐的技艺、形艺运动,而是强调以增强人的体质,提高人的健康为目的的讲究实效的健身运动。因此,该文不论是在思想性,还是在科学性上,的确是一篇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极其珍贵的体育论文。作为一代卓越的领导人,能对体育有如此深刻而精辟的见解,实为鲜有。
2.3 体育的原则
毛泽东认为搞好体育运动的有3个原则:自觉、有恒、有趣。
首先,体育锻炼须主观自觉,持之以恒。“坚实在于锻炼,锻炼在于自觉”。锻炼是强身之本,只有坚持锻炼,才能使肌肉结实,体魄强健。以个人而言,可以延年益寿,以国家民族而言,可以富国强民。而这一切必须是在自觉的基础上,强迫是没有用的。“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起主观,促其对于体育之自觉不可。”“苟自之不振,虽使外的客观的尽善尽美,亦犹之乎不能受益也,故讲体育必自自动使。”
其次,有恒才能获得体育之功效,这是毛泽东文中所体现的“凡事皆宜有恒,运动亦然”的终身体育思想。毛泽东是优秀践行者,在他的一生中从没有间断过体育活动,并有一些经常锻炼的项目。这使得毛泽东锻炼出结实健壮的体魄,精力充沛地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再次,“兴味者运动之始,快乐者运动之终,兴味生于进行,快乐生于结果。”体育兴趣的培养,是个艰苦复杂的长期过程。有锻炼的兴趣,才能在锻炼中获得良好的体验,才能产生快乐。毛泽东把体育作为一门科学来认识,指出“凡科学皆宜引起多方兴味,而于运动尤然”。要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夫内断于心,百体从令”,从而使“运动之观念相连而不绝——运动既久,成效大著,发生自己价值之观念,以之为学则胜任愉快,以之修德则日起有功,心中无限快乐。”从而把终生体育与趣味体育有机地联系起来。
3 《体育之研究》折射出的哲学思想
3.1 坚持“物质第一性”的唯物主义原理,提出“体育第一”的思想
毛泽东体育思想的最大哲学特点,是鲜明而坚定地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从进化论和人类生物学角度看待人体强弱的规律,运用大量的哲学、心理、生理、解剖等科学理论知识,坚持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性的唯物辨证观。在《体》一文中,他指出:“一旦身之不存,德智随之隳矣”,“无体是无德智”。非常明确地把“体”放在了首位。需要说明的是,当时毛泽东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但从他对体育这个问题的论述中,看出他已初步具有唯物主义的立场。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他更把自己的体育思想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坚持并倡导“体育第一”的思想,并于1950年提出了“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方针。
3.2 辩证法方面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强调“三育并重”。许多研究者认为这是毛泽东对学校教育的突出贡献所在。李伟民指出,“身心正常、健康、和谐发展的理论是毛泽东同志体育思想的真谛。”“‘三育并重’、‘身心并完’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的有机发展,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学说的一大贡献。”彭长一认为,“毛泽东深刻地阐述了德智体的辨证关系,‘三育并重’的原则,此乃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至理。”管恩瑞等指出,“建国后毛泽东提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把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学校体育也成为我国体育发展的三大要素之一。”王俊奇认为,“毛泽东用最简单的道理,阐明了身体和德育应是互动的关系,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从事物的相互关系和历史经验中找出体育与身体相互间的本质联系,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进到事物的内部,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这样的论辩是很有说服力的。”梁俊雄认为,“毛泽东健康第一的思想,正确确立‘体’的位置,体与德智美之间的辨证关系。毛泽东强调‘三育并重’,而突出体育的位置,——从本质上说,毛泽东健康思想体系是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的根本原理和内核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而毛泽东所提出的全面发展概念,更为强调教育(包括体育与健康教育)对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作用,在对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继承发展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健康第一’的思想和从而确立‘体’在三育中的位置。所以,毛泽东健康思想具有鲜明的创造性的特征。”
4 《体育之研究》光辉思想对今天的启示
4.1 对全民健身运动现实指导意义
我们在增强人民体质体方面,长期走以竞技运动为中心的旧路,积重难返,对增强体质的难度和重要性缺少足够的理解和认识,甚至形成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对立和矛盾,其实二者只是普及与提高的关系问题,应该是各有其所、各有其用、协调发展。1995年5月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这一提高中华民素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强国的重要战略措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淡化金牌意识,实际是对毛泽东体育思想的肯定与回归。通过体育运动锻炼身体,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也就是全民健身,也就是毛泽东体育思想的核心。在开展全民健身的过程应以毛泽东的“健民强国”为指导思想,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
4.2 对体育改革的启示
毛泽东的体育思想含义深刻,充满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对我国当前的体育改革,有指导和启迪意义。中国体育不能没有思想,也不能不讲真义。以健身为内涵,以增强体质为目的的体育,和以取胜为内涵,以追求功利为目的的竞技由于两者内涵本质上的不同,从而决定了从事这两种职业的人应按各自本质规律办事。《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为体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体育不能无业,不能以竞技运动为业,体育必须以健身为业。体育教师的业绩不能跟运动员、教练员相比,体育教师的业绩,要在全民健身事业建设上去取得。我们要按照毛泽东提出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指导的方针和“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在组织、思想、体育观念、方针、政策等方面,切实体现党的改革开放的方针,加快体育的改革步伐。
【参考文献】
[1] 李英梅.学习〈体育之研究〉[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1)11~13
[2] 马岳良.青年毛泽东体育意识及其宝贵启示[J].江汉大学学报,1994,(2)33~35
[3] 毛泽东1936年对美国记者爱德迦·斯诺的谈话,见斯诺《毛泽东自传》中译本[M].
[4] 管恩瑞,等.毛泽东体育思想体系的探析[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16~19
[5] 李力研.论毛泽东体育思想的来源[J].体育与科学1992(6)7~8
[6] 体育之研究.毛泽东早期文稿[M]中国共产党中央文献研究室.1990版,65~81
[7] 侯岗.读〈体育之研究〉之启迪[J].体育学刊,199 《近十年来关于毛泽东《体育之研究》的研究综述(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7356.html
2.3 体育的原则
毛泽东认为搞好体育运动的有3个原则:自觉、有恒、有趣。
首先,体育锻炼须主观自觉,持之以恒。“坚实在于锻炼,锻炼在于自觉”。锻炼是强身之本,只有坚持锻炼,才能使肌肉结实,体魄强健。以个人而言,可以延年益寿,以国家民族而言,可以富国强民。而这一切必须是在自觉的基础上,强迫是没有用的。“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起主观,促其对于体育之自觉不可。”“苟自之不振,虽使外的客观的尽善尽美,亦犹之乎不能受益也,故讲体育必自自动使。”
其次,有恒才能获得体育之功效,这是毛泽东文中所体现的“凡事皆宜有恒,运动亦然”的终身体育思想。毛泽东是优秀践行者,在他的一生中从没有间断过体育活动,并有一些经常锻炼的项目。这使得毛泽东锻炼出结实健壮的体魄,精力充沛地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再次,“兴味者运动之始,快乐者运动之终,兴味生于进行,快乐生于结果。”体育兴趣的培养,是个艰苦复杂的长期过程。有锻炼的兴趣,才能在锻炼中获得良好的体验,才能产生快乐。毛泽东把体育作为一门科学来认识,指出“凡科学皆宜引起多方兴味,而于运动尤然”。要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夫内断于心,百体从令”,从而使“运动之观念相连而不绝——运动既久,成效大著,发生自己价值之观念,以之为学则胜任愉快,以之修德则日起有功,心中无限快乐。”从而把终生体育与趣味体育有机地联系起来。
3 《体育之研究》折射出的哲学思想
3.1 坚持“物质第一性”的唯物主义原理,提出“体育第一”的思想
毛泽东体育思想的最大哲学特点,是鲜明而坚定地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从进化论和人类生物学角度看待人体强弱的规律,运用大量的哲学、心理、生理、解剖等科学理论知识,坚持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性的唯物辨证观。在《体》一文中,他指出:“一旦身之不存,德智随之隳矣”,“无体是无德智”。非常明确地把“体”放在了首位。需要说明的是,当时毛泽东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但从他对体育这个问题的论述中,看出他已初步具有唯物主义的立场。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他更把自己的体育思想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坚持并倡导“体育第一”的思想,并于1950年提出了“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方针。
3.2 辩证法方面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强调“三育并重”。许多研究者认为这是毛泽东对学校教育的突出贡献所在。李伟民指出,“身心正常、健康、和谐发展的理论是毛泽东同志体育思想的真谛。”“‘三育并重’、‘身心并完’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的有机发展,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学说的一大贡献。”彭长一认为,“毛泽东深刻地阐述了德智体的辨证关系,‘三育并重’的原则,此乃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至理。”管恩瑞等指出,“建国后毛泽东提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把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学校体育也成为我国体育发展的三大要素之一。”王俊奇认为,“毛泽东用最简单的道理,阐明了身体和德育应是互动的关系,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从事物的相互关系和历史经验中找出体育与身体相互间的本质联系,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进到事物的内部,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这样的论辩是很有说服力的。”梁俊雄认为,“毛泽东健康第一的思想,正确确立‘体’的位置,体与德智美之间的辨证关系。毛泽东强调‘三育并重’,而突出体育的位置,——从本质上说,毛泽东健康思想体系是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的根本原理和内核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而毛泽东所提出的全面发展概念,更为强调教育(包括体育与健康教育)对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作用,在对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继承发展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健康第一’的思想和从而确立‘体’在三育中的位置。所以,毛泽东健康思想具有鲜明的创造性的特征。”
4 《体育之研究》光辉思想对今天的启示
4.1 对全民健身运动现实指导意义
我们在增强人民体质体方面,长期走以竞技运动为中心的旧路,积重难返,对增强体质的难度和重要性缺少足够的理解和认识,甚至形成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对立和矛盾,其实二者只是普及与提高的关系问题,应该是各有其所、各有其用、协调发展。1995年5月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这一提高中华民素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强国的重要战略措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淡化金牌意识,实际是对毛泽东体育思想的肯定与回归。通过体育运动锻炼身体,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也就是全民健身,也就是毛泽东体育思想的核心。在开展全民健身的过程应以毛泽东的“健民强国”为指导思想,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
4.2 对体育改革的启示
毛泽东的体育思想含义深刻,充满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对我国当前的体育改革,有指导和启迪意义。中国体育不能没有思想,也不能不讲真义。以健身为内涵,以增强体质为目的的体育,和以取胜为内涵,以追求功利为目的的竞技由于两者内涵本质上的不同,从而决定了从事这两种职业的人应按各自本质规律办事。《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为体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体育不能无业,不能以竞技运动为业,体育必须以健身为业。体育教师的业绩不能跟运动员、教练员相比,体育教师的业绩,要在全民健身事业建设上去取得。我们要按照毛泽东提出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指导的方针和“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在组织、思想、体育观念、方针、政策等方面,切实体现党的改革开放的方针,加快体育的改革步伐。
【参考文献】
[1] 李英梅.学习〈体育之研究〉[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1)11~13
[2] 马岳良.青年毛泽东体育意识及其宝贵启示[J].江汉大学学报,1994,(2)33~35
[3] 毛泽东1936年对美国记者爱德迦·斯诺的谈话,见斯诺《毛泽东自传》中译本[M].
[4] 管恩瑞,等.毛泽东体育思想体系的探析[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16~19
[5] 李力研.论毛泽东体育思想的来源[J].体育与科学1992(6)7~8
[6] 体育之研究.毛泽东早期文稿[M]中国共产党中央文献研究室.1990版,65~81
[7] 侯岗.读〈体育之研究〉之启迪[J].体育学刊,199 《近十年来关于毛泽东《体育之研究》的研究综述(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