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关于毛泽东《体育之研究》的研究综述
> 【内容提要】1917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体育之研究》这篇论文,这是我国现代体育事业初期发展中有代表性的文献。近10年来,国内体育界和理论界对该文的研究颇丰,成果卓著,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和归纳。
【摘 要 题】体育文史
【关 键 词】《体育之研究》/综述/10年来
毛泽东于1917年4月在《新青年》第三卷2号上,发表了以“二十八画生”署名的著名的体育论文《体育之研究》,这是近代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份体育文化珍宝,也迄今为止发现的毛泽东公开发表的最早的文章。自其发表以来体育界和理论界对该文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本文对近十年来对毛泽东《体育之研究》的理论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希望对继承和发展毛泽东体育思想会有所裨益。
1 毛泽东体育思想来源的研究
1.1 理论来源于实践
《体育之研究》(下称《体》)是青年毛泽东在接触马克思主义之前的著作,它的发表是对旧教育制度的一次挑战,更体现了毛泽东的伟大践行精神。《体》是青年毛泽东倡导体育并坚持体育锻炼的宝贵经验总结和思想精华。正因为如此他才有此经验:“此事不重言谈,实在重行,苟能实行,得一道半法已足。”可以说,体育的健身娱乐之效是启动毛泽东体育实践的源泉。由于幼年的毛泽东体弱,疾病拖跨了他的身体,这使生性好动的毛泽东十分痛苦,但真正痛苦、刻骨铭心的是大病又夺去了他2个哥哥年轻的生命。毛泽东逐渐懂得了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开始有意识地进行游泳和爬山等体育活动。1913年入湖南一师后,他以极大的毅力坚持进行“冷水浴”、“雨浴”、“日光浴”等艰苦条件下的体育项目。而“这一切都是在锻炼身体的名义下进行的,这对增强我的体质也许有很大帮助,我后来在中国南方的多次行军,以及从江西出发的长征路上,特别需要这样的体质。”有了身体锻炼的成功经验,才使得毛泽东在著文之时有的放矢,有所针对。
1.2 对中西方文化的批判继承
首先,毛泽东对传统文化有比较深的研究,自幼向往中国古代帝王尧、舜、秦皇、汉武的事迹,憧憬《世界英雄豪杰传》中彼得大帝、拿破仑、林肯等伟人的业绩,少年时代的他就清楚地意识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道理所在,要实现自己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必须有强健的体魄做保证,所以其自幼就热衷于体育。
其次,泡尔生的“意志主义”是毛泽东体育思想的哲学基础和精神源泉。在写作《体育之研究》之前,毛泽东曾认真研读泡氏的《伦理学原理》,并做了万言以上的书批。这些书批是毛泽东早期思想特别是体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力研认为毛泽东在《伦理学原理》一书的万言批语中,把“野蛮其体魄”和“意志主义”的思想发挥到了极点,只要对照一下毛泽东的《伦理学原理批语》和《体育之研究》,就可发现,前者是理论准备,后者就是实践操作;前者是意志哲学,后者则是这种哲学的具体应用。可以讲,毛泽东的体育思想是一种德国理论的中国实践。
1.3 中国近代史上两个重要人物的影响
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的“言传身教”对毛泽东体育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杨昌济本人十分重视体育,曾在其论著《教育学讲义》中针对当时中国体育不分德智体三育或只重一育不及其余的弊端,提出要三育并重;他格外重视体育的价值,认为体育是“教育上之养护”;同时有多年从教经历的杨昌济发现传统教育以及教学活动本身对青少年儿童产生了不利于健康的影响。在《教育学讲义》中杨昌济指出,“学校教育,最足以伤儿童之身体者,为钟点太多,负担过重。”这些思想在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所阐述的观点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表述的文字形式上都格外相似。而杨昌济自己也是一位坚持锻炼的体育活动家,其所有爱好如冷水浴、作操等几乎都为毛泽东所继承。因此,毛泽东是被杨昌济带入体育门坎的。“如果没有杨昌济,似乎可以肯定地说,很难有毛泽东,也很难有毛泽东的体育特征以及与这种体育特征有关的气势磅礴的浪漫气质。”
陈独秀被毛泽东称为“我们这一代人的老师”,足见其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陈独秀曾于1915年发表了一篇重要文作《今日之教育方针》,其中一节专门探讨中华民族的体格培养和体育价值,特别是他的“兽性主义”对毛泽东的影响极大。陈独秀赋予“兽性”重要意义:“兽性之特长谓何?曰意志顽狠,善斗不屈也;曰体魄强健,力抗自然也;曰信仰本能,不依他为活也;曰顺性乖真,不饰伪自文也。”“强大之族,人性兽性,同时发展。其他或仅得兽性,而兽性全失,是皆堕落衰弱之民。”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阐发的“野蛮其体魄”是对陈“兽性主义”的具体发挥。“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此文写出后,毛泽东交给杨昌济审阅,杨昌济对之格外赏识,夸耀之余,便将之推荐给了《新青年》大主编陈独秀。于是,这篇用笔名完成的文论,便于1917年全文发表,可见陈独秀对毛泽东不仅有过思想影响,而且还对其赏识而付梓推出。毛泽东陈独秀之间在对体育尤其学校体育思想的认识有着很大的一致性。
2 《体育之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2.1 体育锻炼的重要目的
毛泽东把体育运动作为一条救国救民的途径是几乎所有的研究者的共识。毛泽东的青年时代正值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时期,国难当头,而中国人被洋人辱称为“东亚病夫”,“国力羸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毛泽东对此深感痛心,决心要洗雪国耻,立志以拯救国家民族为已任。因此,他以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唤起民众,从事体育运动,强健体魄,共同挽救国家的民族的危亡。可以说,他的体育的思想逻辑,是从拯救国民体质的基础出发的,要强国、要为国,就要增强民族体质,就要搞好体育。体育的目的不仅为了强身,更重要的在于为国——抵抗侵略、挽救危亡。把体育作为为国强种的手段,为中国革命作贡献。可以说在这一时期,毛泽东体育思想的最大特点,在于他明显的针对性,即他的体育思想的基点不仅仅在于强身健体,而在于此基础上的个人救亡救国。
2.2 体育的真义所在
毛泽东在《体》中提出了一个至今仍在我国体育理论界争论不休的重大课题,即什么是“体育之真义”。对其的探讨是中国当代体育思想上的首要问题。“今之提倡者非不设种种之方法,然而无效着,外力不足以动其心,不知何为体育之真义。体育果有如何之价值,效果则云何,着手何处,皆茫乎如在雾中,其无效亦宜”。体育是“养生之道也”,是“人类自其生之道,使身体平均发达,而有规则次序之可言者”。“故夫体育非他,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已。”可见,体育的真义,在于增强人民的体质,完善人类的身体。毛泽东早年探究体育之真义,是志在改善国民的体质。他所理解体育的对象是所有的人,在真义体育中是没有选手的。体育不是少数人参加的“精英”体育,而是指如何增强广大人民体质、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群众体育,这与他在文中严厉批 《近十年来关于毛泽东《体育之研究》的研究综述》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7356.html
【摘 要 题】体育文史
【关 键 词】《体育之研究》/综述/10年来
毛泽东于1917年4月在《新青年》第三卷2号上,发表了以“二十八画生”署名的著名的体育论文《体育之研究》,这是近代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份体育文化珍宝,也迄今为止发现的毛泽东公开发表的最早的文章。自其发表以来体育界和理论界对该文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本文对近十年来对毛泽东《体育之研究》的理论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希望对继承和发展毛泽东体育思想会有所裨益。
1 毛泽东体育思想来源的研究
1.1 理论来源于实践
《体育之研究》(下称《体》)是青年毛泽东在接触马克思主义之前的著作,它的发表是对旧教育制度的一次挑战,更体现了毛泽东的伟大践行精神。《体》是青年毛泽东倡导体育并坚持体育锻炼的宝贵经验总结和思想精华。正因为如此他才有此经验:“此事不重言谈,实在重行,苟能实行,得一道半法已足。”可以说,体育的健身娱乐之效是启动毛泽东体育实践的源泉。由于幼年的毛泽东体弱,疾病拖跨了他的身体,这使生性好动的毛泽东十分痛苦,但真正痛苦、刻骨铭心的是大病又夺去了他2个哥哥年轻的生命。毛泽东逐渐懂得了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开始有意识地进行游泳和爬山等体育活动。1913年入湖南一师后,他以极大的毅力坚持进行“冷水浴”、“雨浴”、“日光浴”等艰苦条件下的体育项目。而“这一切都是在锻炼身体的名义下进行的,这对增强我的体质也许有很大帮助,我后来在中国南方的多次行军,以及从江西出发的长征路上,特别需要这样的体质。”有了身体锻炼的成功经验,才使得毛泽东在著文之时有的放矢,有所针对。
1.2 对中西方文化的批判继承
首先,毛泽东对传统文化有比较深的研究,自幼向往中国古代帝王尧、舜、秦皇、汉武的事迹,憧憬《世界英雄豪杰传》中彼得大帝、拿破仑、林肯等伟人的业绩,少年时代的他就清楚地意识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道理所在,要实现自己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必须有强健的体魄做保证,所以其自幼就热衷于体育。
其次,泡尔生的“意志主义”是毛泽东体育思想的哲学基础和精神源泉。在写作《体育之研究》之前,毛泽东曾认真研读泡氏的《伦理学原理》,并做了万言以上的书批。这些书批是毛泽东早期思想特别是体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力研认为毛泽东在《伦理学原理》一书的万言批语中,把“野蛮其体魄”和“意志主义”的思想发挥到了极点,只要对照一下毛泽东的《伦理学原理批语》和《体育之研究》,就可发现,前者是理论准备,后者就是实践操作;前者是意志哲学,后者则是这种哲学的具体应用。可以讲,毛泽东的体育思想是一种德国理论的中国实践。
1.3 中国近代史上两个重要人物的影响
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的“言传身教”对毛泽东体育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杨昌济本人十分重视体育,曾在其论著《教育学讲义》中针对当时中国体育不分德智体三育或只重一育不及其余的弊端,提出要三育并重;他格外重视体育的价值,认为体育是“教育上之养护”;同时有多年从教经历的杨昌济发现传统教育以及教学活动本身对青少年儿童产生了不利于健康的影响。在《教育学讲义》中杨昌济指出,“学校教育,最足以伤儿童之身体者,为钟点太多,负担过重。”这些思想在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所阐述的观点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表述的文字形式上都格外相似。而杨昌济自己也是一位坚持锻炼的体育活动家,其所有爱好如冷水浴、作操等几乎都为毛泽东所继承。因此,毛泽东是被杨昌济带入体育门坎的。“如果没有杨昌济,似乎可以肯定地说,很难有毛泽东,也很难有毛泽东的体育特征以及与这种体育特征有关的气势磅礴的浪漫气质。”
陈独秀被毛泽东称为“我们这一代人的老师”,足见其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陈独秀曾于1915年发表了一篇重要文作《今日之教育方针》,其中一节专门探讨中华民族的体格培养和体育价值,特别是他的“兽性主义”对毛泽东的影响极大。陈独秀赋予“兽性”重要意义:“兽性之特长谓何?曰意志顽狠,善斗不屈也;曰体魄强健,力抗自然也;曰信仰本能,不依他为活也;曰顺性乖真,不饰伪自文也。”“强大之族,人性兽性,同时发展。其他或仅得兽性,而兽性全失,是皆堕落衰弱之民。”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阐发的“野蛮其体魄”是对陈“兽性主义”的具体发挥。“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此文写出后,毛泽东交给杨昌济审阅,杨昌济对之格外赏识,夸耀之余,便将之推荐给了《新青年》大主编陈独秀。于是,这篇用笔名完成的文论,便于1917年全文发表,可见陈独秀对毛泽东不仅有过思想影响,而且还对其赏识而付梓推出。毛泽东陈独秀之间在对体育尤其学校体育思想的认识有着很大的一致性。
2 《体育之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2.1 体育锻炼的重要目的
毛泽东把体育运动作为一条救国救民的途径是几乎所有的研究者的共识。毛泽东的青年时代正值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时期,国难当头,而中国人被洋人辱称为“东亚病夫”,“国力羸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毛泽东对此深感痛心,决心要洗雪国耻,立志以拯救国家民族为已任。因此,他以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唤起民众,从事体育运动,强健体魄,共同挽救国家的民族的危亡。可以说,他的体育的思想逻辑,是从拯救国民体质的基础出发的,要强国、要为国,就要增强民族体质,就要搞好体育。体育的目的不仅为了强身,更重要的在于为国——抵抗侵略、挽救危亡。把体育作为为国强种的手段,为中国革命作贡献。可以说在这一时期,毛泽东体育思想的最大特点,在于他明显的针对性,即他的体育思想的基点不仅仅在于强身健体,而在于此基础上的个人救亡救国。
2.2 体育的真义所在
毛泽东在《体》中提出了一个至今仍在我国体育理论界争论不休的重大课题,即什么是“体育之真义”。对其的探讨是中国当代体育思想上的首要问题。“今之提倡者非不设种种之方法,然而无效着,外力不足以动其心,不知何为体育之真义。体育果有如何之价值,效果则云何,着手何处,皆茫乎如在雾中,其无效亦宜”。体育是“养生之道也”,是“人类自其生之道,使身体平均发达,而有规则次序之可言者”。“故夫体育非他,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已。”可见,体育的真义,在于增强人民的体质,完善人类的身体。毛泽东早年探究体育之真义,是志在改善国民的体质。他所理解体育的对象是所有的人,在真义体育中是没有选手的。体育不是少数人参加的“精英”体育,而是指如何增强广大人民体质、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群众体育,这与他在文中严厉批 《近十年来关于毛泽东《体育之研究》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