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必要的教育理念
(一)更新观念
教育关怀是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应该倡导与形成的与创建学习型社会相一致的教育理念。倡导教育关怀首先体现了对人的一种意义关怀。教育关怀的对象是全社会的人。特别是那些在经济、文化、地理等环境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教育关怀以关注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与教育歧视为核心。从教育关怀的核心与对象来看,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教育关怀蕴含着对人,特别是对弱势群体(或不利群体)的意义关怀,其目的在于通过教育这一途径关注并致力于改变所有人的生存状况。对教育机会平等现象的关注彰显出政府通过教育对人性的关注和对生命的关怀。教育关怀就是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以及人道原则、人文情怀出发,对处境不利的地区和弱势群体在教育资源份额上予以格外的倾斜、照顾和救济,这体现了政府和社会对不利地区和弱势群体的一种意义关怀。
其次,教育关怀要求政府进一步重视教育,更新观念。“教育既是‘全民族的事业’,又是‘先导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6]教育对于国家经济和文化等发展至关重要。我国政府提出了科技兴国的口号,把教育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政府应该从教育经费配置到学校的具体运行操作等对教育在政策方面予以支持。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与支持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要切实转变观念。教育关怀这一教育理念的提出,表明政府应该通过教育途径关注社会中需要帮助的人,从而促进社会的整体协调发展。倡导教育关怀不仅仅是一种理念,一种追求,更应该是一种实践,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因此,倡导教育关怀,要在观念上改变教育经费分配上的“一公交,二财贸,剩多剩少给文教”的错误认识,改变“先经济后教育”的错误观念,大力增加对教育的投资力度。政府要有教育民主意识,把促进教育机会平等放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努力消除各种教育不平等和教育歧视现象。
(二)对国外经验的借鉴
1.全纳教育理念。全纳教育是由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强调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学校要容纳全体儿童并满足他们的特殊教育需要。起初,人们是将其视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理念。现在,全纳教育已经进入到普通教育领域,发展成为涉及到整个教育系统的教育思潮。我国也赞同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借鉴全纳教育的理念,应该要求我们的教育要着眼于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生活,在参与中体现自己的尊严。
《现代社会必要的教育理念(第3页)》